临清哈达
一种长巾状的丝织物,我国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在重大节庆、祭祀等民俗、宗教活动时特需的礼仪用品。因使用场合或受献者身份的不同,分有宫佛象、小佛象、花喜绫、一六绸、丈帕、八宝、小白绢等不同花色和规格。临清哈达的生产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到清代咸丰、同治年间“苏杭哈达技绝,临清哈达业大兴,全境机房700余,浆坊七八处,收庄十余家,织工五千人”。(民国二十三年版《临清县志》)至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因受国际、国内战争影响,该业濒临绝境。五十年代初复苏,1958年建立起丝织合作工厂,织工200人,年产量50万米。60年代中期,哈达被视为“四旧”,被迫停止生产10余年。后再度恢复生产,但其规模和数量尚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