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衢一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衢一勺

中衢一勺

清代经济思想著作。七卷(第七卷为分上、下二卷)。清包世臣著。包世臣(1775—1855年),字慎伯,号倦翁,又号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一生主要为地方官员作幕僚,在当时被公认为“善经济之学”,对具体的财政经济问题有丰富的知识,并能提出一定的处理意见,有改革社会的要求。
作者重视理财,认为“理财为古人致治之大端,尤此时当务之最急”。与正统儒家的德政思想有所背离。“立国于三,行之以一。夫维心以德,养尊以威,合众以财。财匮则威不行,威沮则德不立”(卷七下)。这就否定了儒家经典中“德本财末”的思想。
作者重视农业生产,认为财富是由农业生产提供的,“生财者农”,“天下之富在农而已”(卷七下)。主张农业和其他部门的人力应有恰当的安排,才能保证农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正常发展。“以二十口而六夫计之,使三民(指士、工、商)居一,而五归农,则地无不垦,百用以给”(同上)。重农而又认为工商也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夫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无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同上)。反对只顾农业而不注意工商业。这种重本而不抑末的观点反映了当时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漕运和盐政关系到清王朝的物资供应和财政税收的大问题。出于对漕运和盐政的弊端的深刻了解,作者主张适当照顾商人的利益,发展商业经济,并借助商业资本的力量来革除漕、盐的弊政,以减轻民户的赋税负担,减少王朝的财政支出,增加赋税收入。为此,提出了“南漕海运”的建议,主张将漕粮由原来的官运、河运,改为商运、海运。“国家除南粮之外,百货皆由采办,采办者官与民为市也,间岁并有采买米粮以民船运通之事,而山东、江南拨船,皆由雇备,是雇船未尝非政体也,取其便适无他患,何必官艘哉?”(卷一)又指出实行南漕商运、海运有很多好处。如可以减少官员吏胥的中饱和借故勒索,既使“公费大省”,又可减少“扰民”;商运比官运迅速,既可保证京师的粮食供应,增加仓储,而且于“船商大利”。总之,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善举。为了使船商乐于承担漕粮海运,主张采取利商的措施,如公布海运行情,酌增运价,规定合理的折耗率以及合理的海损摊赔等。作者认为盐政以往的弊端在于官商勾结的纲商垄断,因而主张以普通商人的自由贩运来取而代之。提出改纲盐制为票盐制,减少官僚机构对食盐产销的干预,取消纲商对食盐运销的垄断,降低盐税与盐价,使普通商人也能经营食盐,从而增加食盐的贸易额以增加政府的税收,并提出了实行改革的具体办法。
此书一般被看作是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济思想。收入其自编文集《安吴四种》(初刻于1844年)。商务印书馆1935年依《艺海珠尘》本排印,收入《丛书集成初编·文学类》。

☚ 吉金所见录   齐民四术 ☛

中衢一勺

七卷。清包世臣 (1775—1855)撰。清包世臣,字慎伯、诚伯,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等。安徽泾县人。嘉庆举人,官江西新喻知县,因劾去官。晚年寓居江宁。工书。有《艺舟双楫》、《小倦游阁文集》、《管情三义》、《齐民四术》等。是书前三卷为《中衢一勺》 正文,其上卷自海运南漕议至下河水利说六首,中卷自郭君传至南河杂记中七首,下卷自庚辰杂著中至海运十宜七首。以下四卷为附录,附录一包括自《表浦问答》至《书乔征君纪事文稿后》十二首,附录二包括自《代杨桂堂给事驳奏开放旧减坝》折子至《小倦游阁杂说三》共五首,附录三为《闸河日记》,附录四自 《却寄陶宫保书》至《江西或问》。是书《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评价:“条论皆有卓见及经验,亦行水家所宜留意也。”(史部政书类三○三○页)有道光二十六年 (1846) 活字印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