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渭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橋梁部 > 木梁橋 > 中渭橋
中渭橋  zhōngwèiqiáo

原名“横橋”。於位陝西古長安城北,與咸陽縣相接處。跨渭水。木梁橋。秦代建造,遂使渭北咸陽宫與渭南興樂宫相通。因漢於其東西建上下渭橋,故稱。後董卓入關焚毁,魏武重建,唐貞觀十年移建。該橋較東西渭橋規模爲大。清·孫星衍校本《三輔黄圖》:“橋廣六尺(疑六丈之誤,《水經注》亦作六丈),南北三百八十步,六十八間,七百五十柱,百二十二梁。”參閱《元和郡縣圖志·關内道》、唐·蕭德言《括地記》、唐·徐堅《初學記》。

中渭桥

中渭桥zhonɡweiqiɑo

在咸阳市区东部、渭城区窑店镇以南的渭河故道上。初名渭桥,始建于战国秦昭王时。《史记·索隐》引《三辅故事》:“咸阳宫在渭北,兴乐宫在渭南,秦昭王通两宫之间,作渭桥,长三百八十步。”又名横桥,为秦始皇对渭桥扩建后的名称。《三辅旧事》说:“秦造横桥,汉承秦制,广六丈,三百八十步,置都水令以掌之,号为石柱桥。”汉代又在此桥以东和以西分建两座渭桥,此桥居中,遂名中渭桥。东汉末桥被董卓焚毁。魏、晋至唐代,曾多次重修或迁建,突显其西出阳关无二路,丝绸之路第一桥的重要地位。宋代以后,桥废。

☚ 中街村   内史 ☛
中渭桥

中渭桥

本名横桥, 始建于秦始皇时。汉代又称横门桥(与汉长安城北面横门相对)。后来因东有东渭桥,西有西渭桥,所以才称为中渭桥。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北相家巷西北1公里多的草滩农场。这里现在距渭河较远,是因为渭河向北移动的原故。秦始皇时在渭河北兴建咸阳宫,在渭河南筑兴乐宫,秦咸阳城实际上横跨渭河两岸, 所以在渭河上建桥,以便于联系。据说汉时此桥宽六丈,也有说是六尺,汉六尺大约合1.4米。如果真为1.4米,怎么能在桥上行车呢? 长380步 (约合650米), 有750根柱子, 122条梁, 桥南北有堤,并有管理人员3000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行政单位。因为在桥的北头累有石柱,以护桥头,所以又叫石柱桥。公元前86年为大雨冲毁,后再修复。东汉末(约公元200年)桥坏,后来曹操又修复。曹操修复的桥宽三丈六尺(约合8米宽)。公元417年刘裕伐秦时又毁, 后魏时崔亮就利用原来桥桩建桥。公元816年渭河泛滥毁桥,后又修复。唐末以后废,宋代称为中渭渡,后为西安北通高陵、三原的渭水渡口之一。中渭桥在长安城之北,直接关系着长安的安危。公元417年,刘裕伐秦, 派王镇恶水陆并进, 攻打长安,后秦姚泓曾派兵守中渭桥,姚泓自己率数万兵屯中渭桥南之逍遥园, 王镇恶逆水而上,先破后秦兵于中渭桥,再破姚泓于渭河滩,并攻下长安,迫使姚泓投降。公元757年安史之乱,安军攻下长安,唐曾派王伯纶等攻中渭桥,杀守桥兵千人,乘胜进到长安的苑门。公元763年,吐蕃退出长安后仍驻在渭北凤翔一带,唐朝曾在中渭桥筑城屯兵防守。公元783年朱泚占领长安,马燧派兵5000人屯驻中渭桥,并派出援军游骑进入城中。公元883年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李克用与起义军大战于中渭桥。

☚ 三渭桥   西渭桥 ☛

中渭桥

秦始皇时建。本名渭桥,汉武帝后更名中渭桥,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秦咸阳城南渭河上,后圮。唐贞观十年(636年)改建于今陕西西安市北,唐末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