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波疗法medium wave therapy又称透热疗法。利用波长300~100 m,频率100万~300万Hz的高频电流作用于畜体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热效应,消炎、促进炎性水肿和血肿的吸收。可防治术后、外伤等引起的粘连和疤痕以及解痉和止痛。采用体表治疗时,电极可并置或对置,金属电极板与体表紧贴,如有间隙,由于火花放电易致灼伤,凹凸不平部位电极下加浸以1%~10%盐水的布衬垫。剂量不超过10mA/cm2。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0~30 min。适用于风湿病、各种损伤、肌炎、胸膜炎、大叶性肺炎、乳房炎。禁忌症为化脓腐败过程、肿瘤、出血倾向等。 中波疗法midwave therapy系一种高频电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消化道溃疡病、胃肠痉挛、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神经炎、肌炎、慢性盆腔炎、神经痛等。急性化脓性炎症、恶性肿瘤、局部感觉障碍、出血性疾病等禁用此疗法。 中波疗法 中波疗法中波疗法是应用波长300~100m,频率1~3MHz的高频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产生热效应,故亦称透热疗法。 物理基础 ❶输出电流强度为0.1~0.5A; 输出电压为150~300V。 ❷电流曲线有减幅振荡和等幅振荡两种。 ❸电热效应: 中波电流在人体组织内所形成的热能可按焦耳-楞次定律计算,即Q=0.24I2Rt,式中Q为热量以cal为单位,I为电流强度以A计,R为电阻以Q计,t为时间以s为单位。人体内各种组织因电阻不同,故所形成的热量也不相同。在电路中电阻值高的组织产热量较大。生理与治疗作用 ❶消炎和消肿: 中波的温热作用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及淋巴液循环,改善组织的供氧和营养,加速其代谢,增加血管的渗透性,增强吞噬功能、从而对亚急性和慢性炎症的治疗,对促进血肿和水肿的吸收具有良好作用。此外,由于微循环的改善及提高酶的活性,对手术后、外伤等所引起的粘连和瘢痕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在急性和化脓性炎症阶段,由于高度水肿和脓性分泌物的形成,中波电流的温热作用能引起扩散,故不宜采用。 ❷解痉和止痛:热作用,通过局部或神经节段反射可治疗肌痉挛、血管痉挛及胃肠痉挛。因痉挛缓解和消除,故止痛作用显著。此外,由于血运和营养得到改善,有利于胃肠溃疡的愈合。 ❸促进脏器腺体的分泌活动:中波电流能调节和促进胃液和胆汁的分泌、利尿、降低血糖与提高糖耐量。电极置于双颞区作用于垂体可治疗甲亢使甲状腺功能趋于正常。 ❹抑制细菌的生长: 中波电流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及免疫作用,对淋球菌和肺炎球菌有明显的抑制生长的作用。 治疗设备 目前应用的机械为电子管式,有的机械将直流电流和中波联合组成联合治疗机,可同时进行直流电及中波的治疗。附属用品有: ❶电极:有铅质片状及金属体腔电极二类,可根据不同的体表部位和体腔采用适当的电极。 ❷导线:因中波电流较大,故用粗软绝缘良好的导线。 治疗方法 可进行体表或体腔治疗。体表治疗时电极放置方式可采用并置法或对置法,其金属电极下不需加用衬垫。治疗时电极须与皮表紧贴,用绷带或砂袋固定。电极与皮表间不可留有空隙,否则由于火花放电而易致灼伤。于凹凸不平的部位为使电极与皮表密接,电极下宜加用浸以1~10%盐水的薄衬垫。体腔治疗时,将消毒过的电极涂以消毒过的液体石蜡或凡士林油膏,然后缓慢地送入体腔,并用砂袋固定。应用水浴法时,水槽中要用1~10%的盐水。治疗用的床椅必须用绝缘材料;治疗中两电极不可接触;导线不可交叉或触及患者体表。治疗中患者如有不适感或灼痛等时,应立即切断电流进行检查处理。目前中波疗法由于其易致灼伤,且适应证范围较小,故其应用较少。 治疗剂置 体表电极成人以3~8mA/cm2、儿童以2~4mA/cm2为宜。体腔治疗时,因粘膜血管丰富,血运增加,散热较快,故剂量可稍大,常用0.3~1A。全身性大面积治疗时,总电流强度可达3A。局部治疗可达1.5~2A。每次治疗时间20~6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15~20次为一疗程。 主要适应证及禁忌证 溃疡病,结肠炎,大叶性肺炎,肌炎,神经炎,神经根炎,盆腔炎等。禁忌证,见“高频电疗法”。 ☚ 达松伐疗法 短波疗法 ☛ 00015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