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州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州集

中州集

诗歌总集。金代元好问编选。十卷。附乐府一卷。选录金代二百四十九位诗人的作品。因作者多聚集于中州(今河南一带),故名。集中附诗人小传及其他有关资料,有参考价值。本集不选当时在世诗人,后元房祺辑有《河汾诸老诗集》,可视为本集续编。有明汲古阁刊本。

☚ 辽文汇   河汾诸老诗集 ☛
中州集

中州集

金代诗歌总集。十卷。金末元好问编纂。卷首录金显宗、章宗诗三首,末附《中州乐府》一卷,辑入金人词作。题名“中州”,以金朝据有中原,南宋为偏安一隅之意。诗集辑金代已故作家二百五十一家,诗二千零六十六首。其作品和有关材料的来源,一是编者自己的记忆和搜辑所得,二是借用同时代魏元道和商平叔编集的《国朝百家诗》稿本。先完成一至七卷,按时代先后为序。后面的八至十卷实为续编。第八卷卷首旁注“别起”可证。第九卷从刘豫开始又分类别立“诸相”、“状元”、“异人”、“隐德”、“知己”、“南冠”、“附见”诸名目,可知体例尚未统一。前列作家小传,介绍其生平和创作,并有元好问与当代人物的评论。如卷三《赵秉文传》,评曰:“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以近体为之。至五言大诗,则沉郁顿挫,学阮嗣宗;真淳简澹学陶渊明。以他文较之,或不近也。”保存了元好问《论诗》绝句以外的诗歌批评。又如卷六《王若虚传》,称其“博学强记,诵古诗至万馀首”,“善持论……辩锋起时,人莫能抗,从之(若虚字)能以三数语窒之,使噤不得语”。又如卷一《蔡珪传》说:国初文士“如宇文虚中、蔡松年、吴激等,继承北宋馀绪”,只能算“宋儒”,而“以国朝文派论之,故断自正甫(蔡珪)为正传之宗,党竹谿(怀英)次之,礼部闲文公(赵秉文)又次之”。勾勒了金代前期文学的粗略轮廓。元好问编纂此书,目的之一在“以诗存史”,故撰写作者小传常旁搜博采,举凡金代朝章国故,文化风俗莫不悉心记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之为“旁见侧出,不主一格”。元人脱脱修纂《金史》颇得力于是书。全书脱稿后不久,即有刻本问世。今见为《四部丛刊》缩印童氏影元本,明毛晋汲古阁本(亦标为《初刻中州集》),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刻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各本排印出版。

☚ 宋人集   全金诗 ☛

《中州集》

《中州集》

《中州集》是金代诗歌总集,金元好问编。因作者多集中于中州(泛指黄河中游地区)一带,故名。书成于金亡以后,《遗山先生集》已著录。其版本有:元至大三年(1310)曹氏进德斋刻递修本(傅增湘跋)、明弘治九年沁水李瀚刻本、明末毛晋汲古阁刻清寒松堂印本(失名录、何焯批校)、《四库全书》本、清光绪七年(1881)刊本、清光绪癸未(1883)刊本、《四部丛刊》本(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董氏影元本)等。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金兴定3年(1219)进士,曾参与国家机要。金亡不仕,潜心创作与著述,艰苦地担当起文化保卫工作,从事于“存亡继绝”的活动。《遗山先生集》、《遗山乐府》、《续夷坚志》保存了他的诗、文、词和笔记小说,为搜集金代史料,编纂了《中州集》。元好问不仅是一代宗工,以诗文著称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历史学家,晚年为写金朝的当代史付出了巨大精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州集》就是他从事这方面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毛晋《中州集跋》云:“裕之避兵南渡,悼金源氏亡,誓不更仕,晚年以著作自任,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乃筑亭(野史亭)于家,寒暑不出,有所闻见,随以寸楮细字纪录之,名曰《野史》,不下百余万言。《中州集》其采诗一种也。”元好问编纂《中州集》,是以商平叔所得邢州魏元道所辑《国朝百家诗》为基础,加上自己长期辛勤搜集的诗词,合编而成。共收金代249名作家的2259首诗词。诗为10卷,词附为乐府卷,卷首收录金显宗诗2首、章宗诗1首,不入卷数。辛集(卷8)目录旁注“别起”二字,似以7卷以前为正集,7卷以后为续集。其例每人各为小传,详具始末,兼评其诗。元好问编《中州集》的目的,“大致主于借诗以存史”。《中州集》“选录诸诗,颇极精审,实在宋末江湖诸派之上”。元好问长于诗而精于史,他在诗和史的结合上,作了开创性的研究与尝试。家铉翁在《题中州集后》中说:“遗山元子所裒《中州集》,百年而上,南北名人节士巨儒达官所为诗与其平生出处,大致皆录不遗。”家铉翁等的评赞,“足存一代公论”。至于王士禛《池北偶谈》论其记蔡松年事,不免曲笔。则不过是白璧之微瑕。《中州集》开创了断代诗史的新体例,辑诗以存史,并将论诗、论史运用到断代诗史的研究中,对后世具有重要影响。明人毛凤韶考评《中州乐府》云:“《中州乐府》作于金人吴彦高辈。虽当衰乱之极,今味其辞意变而不移,悯而不困,婉而不迫,达而不放,正而不随,盖古诗之余响也。”元人房祺编纂的《河汾诸老诗集》,可视为《中州集》之补充。

中州集

总集。金元好问(1190—1257)编。十卷,首一卷。好问有《遗山先生诗集》已著录。金亡后编辑成书,选收金代二百五十一人之二千二百六十一首诗。但未收当时在世诗人作品。原书按干支分卷,每卷分冠作者并所收诗数,正文依次冠以诗人小传,虽详略不等,但对金代文学发展分期、时代特点、代表人物均有记述,其中诗评尤为重要。全集诗作,反映金代文学史三个发展时期的成就十分鲜明。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的史实,历历在目,故有史诗之誉。其史料广泛涉及文学、史学、语言、民俗、礼教等各个领域,价值较高。因所收诗作多出自中州人士,故以“中州”名书。元代房祺所编《河汾诸老诗集》,堪称此书姊妹篇。传世版本有毛晋汲古阁刻本。明弘治间沁水李瀚刻本,《四部丛刊》本,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铅印本等。

中州集

《中州集》zhongzhouji

金代诗歌总集。原名《翰苑英华中州集》,又名《中州鼓吹翰苑英华集》,通称《中州集》。金代元好问编选。
《中州集》10卷,附乐府1卷。辑录作家251人,作品2062首。除“帝王”、“诸相”、“状元”、“知己”、“南冠”等类外,其余各家基本上以时代先后为序。每一作家附有小传,除记载其生平事迹外,也常例举一些名句、名篇以说明作者的特征。对金代诗坛的风尚、诗歌的流变,以及当时的历史事件时有论述。《四库全书总目》云:《中州集》“大致主于借诗以存史,故旁见侧出,不主一格”。《中州集》不选当时在世的人。集中除“南冠”类收被迫留金的宋朝使节、官吏朱弁、滕茂实等5人的84首作品外,全系金人的作品。中州是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作者多聚集于中州(今河南一带),故名。
《中州集》初刻于蒙古海迷失二年,明代毛晋刊本亦称《初刻中州集》。通行本有《四部丛刊》缩印董氏影元本。中华书局1959年排印本。

☚ 金文最   元代诗 ☛

中州集

总集。金元好问编选。十卷,附乐府一卷。选录金代249人,诗作2062首。因中州(今河南一带)为金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名。存世者不录。有影元刻本、中华书局1959年断句排印本。

中州集

中州集

诗总集。金代元问好编。10卷,辑录作家251人,作品2062首。因作者多整集于中州一带,故取名《中州集》。其体例不录存世者之作,“帝王”、“诸相”、“状元”、“知己”、“南冠”等以类相从,其余各家基本上以时代先后为序。每家各系小传,并论及金诗风格、源流和当时政治历史事件。通行的有1959年中华书局排印《四部丛刊》缩印董氏影元本。

☚ 全辽文   元代诗、词 ☛

中州集

十卷。附 《乐府》一卷。金元好问(1190—1257)编。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山人。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鸿词科,授儒林郎、官国史院编修等,金亡后不仕。著有《续夷坚志》等。此集选录金一代之诗,诗人二百四十九人,诗二千二百五十九首。首录显宗二首,章宗一首,不入卷数。其余分为十集,以十干纪之。辛集目录傍注“别起”二字,其人亦复始于金初。似乎七卷以前为正集,七卷以后为续集。壬集自马舜以下别标“诸相”一门,列刘豫等十六人;“状元”一门,列郑子聃等八人;“异人”一门,列王中立等四人;“隐德”一门,列薛继先等四人。癸集,列知己三人,南冠五人,而附见宋遗民赵滋及好问父兄诗于末,前有好问自序。各人为小传,详具始末,兼评其诗。入四库时,以毛晋刊本为蓝本。有 《四库全书》 本。

《中州集》zhong zhou ji

A Collection of Zhongzhou→元好问 (Yuan Haowen)

中州集

书名。金末元初人※元好问所编金代诗人诗词集。凡10卷,附《中州乐府》1卷。因作者多集中于中州一带,故名。成书于金亡以后。是集选录金显宗、章宗及金代249人的诗词,凡2261首。选录标准在于借诗以存史,故有的作者被选进百首,有的仅录一二首。编辑时,凡当时在世者的作品均不入选,因而金末许多文人的作品未被录存,惜未成一代文萃。集为每个作家撰有小传,或详记其生平,或传述其名句,评论其诗歌;还常在小传中附载有关他人事迹,或附记其它事实,对某些历史事实加以论断。少数作品对金代社会黑暗面貌有所暴露,是研究金代诗词和历史的珍贵资料。其遗漏作品,可阅元人房祺编的《河汾诸老诗集》。有《四部丛刊》影印元刻本,明汲古阁刊本、中华书局1959年标点本。

中州集

詩總集名。十卷。金元好問編。是書集録金代二百四十九人之作品,每人附以小傳,兼評其詩。另附《中州樂府》一卷。此書保存不少歷史資料,有“以詩存史”之意。其中且多記載金代書畫家之動向,足為研摩金代書法之參考。刊有“景元本”。又輯入《誦芬室叢書》、《四部叢刊》。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