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中学古诗文基本词汇︱文言文基本词汇练习 文言文基本词汇练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卫灵公》)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论语·子路》)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ei,一种农具。)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韩非子·五蠹》)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 入学舍,昼夜苦学五载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沃,洗。)面,往往��粥不充,日昃(ze,太阳西斜。)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宋名臣言行录》) 宋人有闵(通“悯”,忧虑,担心。)其苗之不长而揠(ya,拔。)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子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公孙丑上》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楚策》)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子罕》)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o,拴在箭上的丝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孟子·梁惠王上》)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更强)?”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矣。”(《论语·雍也》)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左传·襄公十五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ing,一种水草。)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婴儿啼。 人问其故。 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吕氏春秋·察今》)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u,卖。)金者之所,因攫(jue)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 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列子·说符》)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仆人。)追之。 杨子曰:“嘻! 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列子·说符》)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国受书而悦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 (《韩非子·外储说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吕氏春秋·察今》)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坏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韩非子·说林上》)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母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韩诗外传》) 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王大怒,诛之。王不知客之欺己而诛学者之晚也。夫信不然之物而诛无罪之臣,不察之患也。 且人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 一裨将(裨将,副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 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 裨将曰:“簇(簇:通镞,箭头。)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雪涛小说》) 西施病心而颦(颦:皱眉。)其里。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庄子·天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术,占卜之类。)焉者,马无故而亡入胡。 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髀,大腿)。 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 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淮南子·人间训》)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乃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韩非子·外储左上》)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刘向·新序》)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舍人,投靠在贵族家里的门客。)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战国策·齐策》) 叶公子高好龙,钩(钩,衣带钩。)以写龙(写,画。)。 凿(酒具)以写龙,屋宇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施,延伸,拖。)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刘向·新序》) 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行:路。),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称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战国策·魏策四》)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上篇道经三十三章》)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礼记·学记》)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欲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韩非子·说林上》) 戴盈之问:“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攘,偷拿。)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蓄之池。 校人烹之。 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 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 得其所哉!”’(《孟子·万章上》) 越王问于大夫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涂其体、被濡(ru,湿。)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韩非子·内储说上》) 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 卜之,曰:“必以人祠(ci,祭祀),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 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方千里。 (《新序·杂事》)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涂。 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 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我所亡者,纺缁(纺缁,有夹里的黑色衣服。)也;今子之衣,禅缁(禅缁,单层的黑色衣服。)也。 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吕氏春秋·淫辞》) 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 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 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 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论衡·书虚》) 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说苑·善说》) 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 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古今诗话》) 晋平公与群臣饮。 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 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涂之。”(涂之,把坏墙抹好。)公曰:“释之(释之,不要涂抹。 释,放,放弃)以为寡人戒。”(韩非子·难一》) 永之氓(氓,民。)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 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 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 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柳宗元《哀溺文》)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父兄不可长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伎,技。)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欲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 鼠好夜窃粟,越人置粟于盎(盆),恣鼠啮不顾。 鼠呼群类入焉,必饫(yu,饱食。)而后反。 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 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 (宋濂《燕书》)具区(即今之太湖)之泽,白雁聚焉。 夜必择栖,恐人弋己也,设雁奴(群雁夜宿时,有一雁专司警戒,如遇袭击,则鸣叫报警,因名雁奴。)环巡之,人至则鸣,群雁借是以瞑。 泽人熟其故,燕(点燃)火照之,雁奴戛然(戛然:象声词,雁鸣声。)鸣。 泽人遽沈(沈,同“沉”,沉没。)其火。 群雁皆惊起,视之无物也。 如斯者三四。 群雁以奴绐(绐:欺骗。)己。 共啄之。 未几,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宋濂《燕书》) 尝有亲客,久阔(久阔:久别。)不复来。 广(广:乐广,晋朝淯阳人。)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是时(于是时:在那时候),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 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晋书·乐广传》) 鲁人有公孙绰者,告人曰:“我能起(起:治活。)死人。” 人问其故,对曰:“我故能治偏枯(偏枯:半身偏废,即半身不遂。),今吾倍所以为偏枯之药,则可以起死人矣。 (《吕氏春秋·别类》) 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策(策,牧羊鞭。)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博塞,古代赌博的一种。掷骰子叫“博”,不掷骰子叫“塞”。)以游。 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庄子·骈拇》) 郑之鄙人(鄙人:边缘地区的人。)学为盖,三年艺成而大旱,盖无所用。 乃弃而为桔槔(桔槔:井上汲水的装置,用绳索悬在横木上,一端系水桶,一端系重物,在转轮上一起一落地汲水。)。 又三年,艺成而大雨,桔槔无所用。 则又还为盖焉。 未几而盗起。 民尽改戎服,鲜有用盖者。 欲学为兵,则老矣。 (《诚意伯文集·郁离子·虞孚》) 有屠人货(卖)肉归,日已暮,欻(xu,忽然。)一狼来,瞰(kan,窥视。)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昧爽,拂晓:黎明)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蒲松龄《聊斋志异·狼》)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嘿:同“默”。)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安排)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乡使:当初如果。)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迺(迺:同“乃”,才。)寤而请之。(《汉书·霍光传》)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 或乞醯(xi)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 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论语·先进》)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老子·四十三章》) 持之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上篇道经九章》)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也,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 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 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孟子·梁惠王下》)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说苑》)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与:等待。 不我与,不与我。)”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论语·阳货》)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 一郡并获全。(《世说新语·德行》)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晏子春秋》)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晏子春秋》)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倏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应帝王》) 晋平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为大?”对曰:“大臣重禄而不极谏;近臣畏罚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也。”公曰:“善”。于是令国曰:“欲进善言,谒者(负责通报的人)不通,罪当死。”(《新序·杂事》) 牛弘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 弟弼好酒而酗,尝醉射杀弘驾车牛。 弘还宅,其妻迎谓云曰:“叔射杀牛。”弘无所怪问,直答曰:“作脯(fu,干肉)。”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颜色自若,读书不辍。 (《北史·牛弘传》)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 必不为。 何故? 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墨子·贵义》) 秦穆公使孟盟举兵袭郑,过周以东。 郑之贾人弦高、蹇他相与谋曰:“师行数千里,又数绝诸侯之地,其势必袭郑。 凡袭国者以为无备也。 今示以知其情,必不敢进。”乃矫郑伯之命,以十二牛劳之。 三率相与谋曰:“凡袭人者以为弗知,今已知之矣,守备必固,进必无功,乃还师而反。”(《淮南子·人间训》) 生而眇(眇(miao),眼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槃:盘 )。”扣槃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yue,一种管乐器。)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知也。(苏轼《日喻》)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 在涅贵不淄(淄:黑色 ),暧暧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 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崔瑗《座右铭》) 赵襄主学驭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驭,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驭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韩非子·喻老》)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节:一种乐器,用竹编成,上下合开,可以拍之成声。)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列子·汤问》)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御:同“迓”,迎接。)而觞之于庙。 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太牢,猪牛羊三牲俱全的祭品。)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脔:切成块的肉。),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庄子·至乐》) 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 过晋国,同行者诳(kuang,欺骗。)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愀然(愀然:变了脸色,不快乐的神气。)变容。 指社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 指庐曰:“此若先人之庐。”乃涓然(涓然,流泪的样子。)而泣。 指垄(垄:坟墓。)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 同行者哑然(哑然:笑声。)大笑:“予昔绐(dai,欺骗。)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 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更微:变得轻微。)。(《列子·周穆王》)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刘向《说苑·说丛》)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朱熹《大学章句》)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庄子·知北游》)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魏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俎豆,这里代指祭祀。)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论语·卫灵公》)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釜:容量单位)。”请益。 曰:“与之庾(yu,谷仓。)”冉子与之粟五秉(秉:容量单位。)。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盆成括仕于齐。 孟子曰:“死矣盆成括!”盆成括见杀。 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孟子·尽心下》)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者。 靖郭君问谒者曰:“毋为客通。”齐人有请见者,曰:“臣请三言而已,过三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进曰:“海大鱼”,因反走。靖郭君曰:“请闻其说。”客曰:“臣不敢以死为戏。”靖郭君曰:“愿为寡人言之。”答曰:“君闻大鱼乎? 网不能止,缴(zhuo,钓鱼的线。)不能挂也,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海也。 君长有齐,奚以薛为? 君失齐,虽隆薛城至于天,犹无益也。”靖郭君曰:“善。”乃辍,不城薛。 (《韩非子·说林上》) 魏文侯谓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新序·杂事》)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即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行走)跐蹈(踩踏),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天瑞》) |
☚ 中学古诗文基本词汇︱基本词汇繁简字对照 中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 ☛ 000097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