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央银行体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央银行体制

南斯拉夫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建立的由中央银行理事会和业务银行组成的中央银行体系。中央银行理事会是其领导机构。参见“中央银行理事会”、“业务银行”。

中央银行体制Central Banking System

中央银行的管理制度或组织形式。有以下四种类型:
❶复合的中央银行制。没有单独设立中央银行,而是把中央银行的业务和职能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和职能集于一家银行来执行。此种类型的中央银行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一体式中央银行制,即中央银行几乎集中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全部业务和职能。另一种形式是混合式中央银行制。既设国家银行,又设商业银行,国家银行兼办一部分中央银行业务,一部分业务由商业银行办理。如1990年前的多数东欧国家实行的中央银行制度。
❷单一的中央银行制。一国内单独设立中央银行,由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又分为一元中央银行制与二元中央银行制。一元中央银行制是一国只设立独家中央银行和众多的分支机构执行其职能,是由总分行组成的高度集中的中央银行制。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实行此类中央银行制。二元中央银行制是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两级中央银行机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机构,地方级机构也有其独立的权力。根据规定,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银行分别行使职权。实行这种中央银行体制的国家有美国和德国等。
❸跨国中央银行制。跨国中央银行制与一定的货币联盟相联系,是参加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拥有共同的中央银行,而不是某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如西非货币联盟设有西非国家中央银行,执行统一政策与外汇制度,发行共同的货币,监督各国金融制度等。
❹类似中央银行的货币管理机构。部分国家设置类似于中央银行的机构,执行中央银行的部分职能。这种类型的机构或是一个通货局,或是介于通货局与近代中央银行之间的机构。具有这种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的国家有新加坡、马尔代夫、利比里亚等。

中央银行体制

中央银行的管理制度或组织形式。各国的中央银行体制,有以下四种类型:
❶复合的中央银行制。一个国家内,没有单独设立中央银行,而是把中央银行的业务和职能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和职能集于一家银行来执行。此种类型的中央银行又可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一体式中央银行制。即中央银行几乎集中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全部业务和职能于一身。十月革命后的苏联采取过这种形式的中央银行体制。另一种形式是混合式中央银行制。即既设国家银行,又设商业银行,国家银行兼办一部分中央银行业务,一部分业务由商业银行办理。如1990年前的多数东欧国家实行的中央银行制度。
❷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在一个国家内单独设立中央银行,由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又分为一元中央银行制与二元中央银行制。一元中央银行制是一国只设立独家中央银行和众多的分支机构执行其职能,它是由总分行组成的高度集中的中央银行制。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实行此类中央银行制。二元中央银行制的国家,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两级中央银行机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机构,地方级机构也有其独立的权利。根据规定,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银行分别行使职权。实行这种中央银行体制的国家有美国和德国等。
❸跨国中央银行制。跨国中央银行制与一定的货币联盟相联系,是参加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拥有共同的中央银行,而不是某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如西非货币联盟设有西非国家中央银行,执行统一政策与外汇制度,发行共同的货币,监督各国金融制度等。
❹类似中央银行的货币管理机构。有些国家设置类似于中央银行的机构,执行中央银行的部分职能。这种类型的机构或者是一个通货局,或者是介于通货局与近代中央银行之间的机构等,具有这种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的国家有新加坡、斐济、马尔代夫、利比里亚等。

中央银行体制

中央银行体制central banking system

中央银行的管理制度或组织形式。各国的中央银行体制,有以下四种类型:
❶复合的中央银行制。一个国家内,没有单独设立中央银行,而是把中央银行的业务和职能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和职能集于一家银行来执行。此种类型的中央银行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一体式中央银行制。即中央银行几乎集中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全部业务和职能于一身。十月革命后的苏联采取过这种形式的中央银行体制。另一种形式是混合式中央银行制。即既设国家银行,又设商业银行,国家银行兼办一部分中央银行业务,一部分业务由商业银行办理。如1990年前的多数东欧国家实行的中央银行制度。
❷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在一个国家内单独设立中央银行,由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又分为一元中央银行制与二元中央银行制。一元中央银行制是一国只设立独家中央银行和众多的分支机构执行其职能,它是由总分行组成的高度集中的中央银行制。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实行此类中央银行制。二元中央银行制的国家,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两级中央银行机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机构,地方级机构也有其独立的权利。根据规定,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银行分别行使职权。实行这种中央银行体制的国家有美国和德国等。
❸跨国中央银行制。跨国中央银行制与一定的货币联盟相联系,是参加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拥有共同的中央银行,而不是某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如西非货币联盟设有西非国家中央银行,执行统一政策与外汇制度,发行共同的货币,监督各国金融制度等。
❹类似中央银行的货币管理机构。有些国家设置类似于中央银行的机构,执行中央银行的部分职能。这种类型的机构或者是一个通货局,或者是介于通货局与近代中央银行之间的机构等,具有这种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的国家有新加坡、斐济、马尔代夫、利比里亚等。

☚ 中央银行特征   中央银行资金构成 ☛
中央银行体制

中央银行体制

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金融组织、管理制度。即在众多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特殊的、不对企业和个人办理业务,而专门从事货币发行、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政府办理业务,并行使国家授与的金融管理职权的中央银行的金融业组织、管理制度。在这种体制中,国家主要通过中央银行来调节货币流通,维持金融秩序,保持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目前,资本主义国家大都采用这种体制。中国在经济改革中,于1983年至1984年间也建立了中央银行体制。
形成 中央银行体制是商品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产物。从银行业发展史看,中央银行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货币、信用经济发展而产生的。18世纪初,众多而分散的资本主义银行不能完全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大批资力薄弱的银行纷纷倒闭,银行券大多不能兑现,从而造成资本主义经济的混乱。具体是:
❶众多的银行都发行银行券,流通领域处于十分混乱的状态,客观需要集中到一家大银行统一发行银行券,以保证货币的信誉。
❷信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客观上要求有一个大银行,一方面以一般银行的最后贷款人的资格出现,扶持和稳定银行业,另方面作为一般商业银行进行统一的结算中心来发挥作用,以保证信用经济的胜利运转。
❸随着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的加强,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大银行,一方面代表政府发挥对金融业的管理职能和对货币、信用进行调节,另一方面来支持政府资金周转上的困难。于是,中央银行应运而生,中央银行体制也相继建立。
发展与演变 中央银行体制的演变和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❶从19世纪中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844~1912年)。这一时期, 由于经济危机的困扰,建立中央银行体制的必要性,首先被经济发达国家的人们所认识。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最早是在英国发生,1825年和1837年爆发了历史上两次经济危机,,冲击了整个英国经济,引起金融危机。1825年夏首先出现了交易所危机,股票行市下跌,随之而来的是支付手段缺乏,货币不足,信用中断,存款挤兑,贷款被迫冻结,许多银行倒闭,并且发生了国际收支逆差,黄金外流,存款人和银行券持有者对银行失去了信心。事后,政府当局认为货币信用问题是危机的根源,便从货币信用方面寻求防止危机的办法,从而酿成了19世纪上半叶的一场关于银行券保证问题大争论。1844年英国首相主持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条例》(亦称《比尔条例》)认为英国货币最低限度的流通量应为1400万英镑。这一数额的银行券不会要求兑现,可以作为信用发行量,无需黄金准备,超过此数额银行券的发行必须有百分之百的黄金准备。从此,英格兰银行就逐步垄断了货币发行权。随着英格兰银行发行权力的扩大,地位日益提高,许多商业银行便把自己的一部分现金准备存入英格兰银行,它们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也通过英格兰银行来进行清算。后来面临几次经济危机的打击,英格兰银行岿然不动,商业银行围拢过来,形成银行业的核心。此外,当时的英国政府与英格兰银行关系十分密切,英格兰银行除接受政府存款外,也对政府发放贷款,已处于政府银行的地位,而不仅是办理政府收支的帐房。在此期间,随着英格兰银行作为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银行地位的确立,中央银行体制先后在法、荷、奥、挪威、丹麦、比利时、西班牙、俄国、德国、 日本、美国等11个国家也建立了起来。
❷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4~1945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普遍发生了恶性通货膨胀,银行券的币值很不稳定,从而造成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动荡。为了改善其货币金融状况,在纷纷改革币制的同时,开始意识到作为发行银行券的中央银行,应当予以加强,因而出现了设立和改组中央银行的热潮。1920年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国际经济会议上,要求未建立中央银行制度各国,都应迅速建立。尤其在1929~1933年的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和货币信用危机的打击下,未设立中央银行的国家纷纷设立了中央银行,已设立中央银行的国家也采取措施,加强组织,强化职能,力图使之成为坚强有力的稳定货币和控制信用供给的机构。1930年在瑞士巴塞尔成立的国际清算银行,作为本国金融机构代表,旨在谋求加强在各国中央银行国际间的合作,从而使中央银行的地位和作用又向前推进一步。
❸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46年以来)。各国中央银行在经济活动中,做了大量有利于政府又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事情,人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中中央银行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凯恩斯经济理论风靡时代,中央银行普遍被西方各国政府所重视,并有不同程度的加强。首先是老的中央银行大多实行资本国有化,新建的中央银行则一开始就由国家投资而设立。各国通过立法,授权中央银行调节国民经济的任务,不但要稳定通货,调节金融,还要求以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为其政策目标。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中央银行的领导成员由国家任命,对中央政府或国会负责,成为国家实现调节经济的重要机构。自1946年至1971年间建立中央银行体制的有51个国家。
类型 中央银行体制有三种类型:
❶单一中央银行体制。是指以纯粹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本国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银行体制。在单一的中央银行体制中,又划分为一元化中央银行体制、二元化中央银行体制和多元化中央银行体制。
❷复合的中央银行体制。指由一家既执行中央银行职能,又经营一般银行业务的大银行为金融业核心的银行体制。
❸跨国的中央银行体制。即一个国家不设自身独立的中央银行,而参加某个国际货币联盟,由该国际货币联盟的中央银行对参加国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体制。
特点 中央银行体制在组织、管理金融和调节货币、信用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作为中央银行,都是由国家控制和管理的机构(少数跨国的中央银行除外),即使公私合营或股份制的中央银行也不例外。因此,它的一切政策行为目标,具有摆脱微观利益追逐、一切从宏观和国民经济全局利益出发的特点。同时, 由于它是银行,可以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对金融进行调节和管理,这在商品经济条件,可以有效地提高对经济进行调节的效能和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各国的中央银行体制,绝大部分是单一的中央银行体制。单一的中央银行体制,相对于复合的中央银行体制,又具有两大优点:
❶有利于摆脱大量的一般银行实务,而致力于宏观金融调控和金融管理。
❷有利于彻底摆脱盈利机制的束缚,致力于对国民经济整体利益的考虑和研究,无偏见地采取有利于国民经济和国家利益的政策和措施。各国经验证明,保持中央银行在执行职能时的较大独立性,是发挥中央银行体制作用的重要条件。

☚ 银行体制   单一的中央银行体制 ☛
中央银行体制

中央银行体制

中央银行体制是指建立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商业银行为主体,包括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
我国中央银行体制是从1979年开始着手建立的。1983年9月国务院作出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以加强信贷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综合平衡,更好地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我国中央银行体制至此正式建立。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是国务院领导和管理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直接对国务院负责,它既执行中央银行职能,又执行政府管理金融的职能。国家通过中央银行依据货币流通规律,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调控货币供应量,管理金融业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目前,中央银行体制已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并在稳定各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参见“中央银行”条目)

☚ 中央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 ☛
0000065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