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通商银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通商银行中国第一家银行。1896年,由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大臣盛宣怀经户部奏准设立。总行设在上海。1897年在汉口、广州、汕头、烟台、镇江等处设立分行。股本定为500万两,全部为商股,悉由商董自行经理。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私人银行。但存放官款,发行钞票,与封建政权关系密切。 中国通商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中国近代最早设立的中资银行。系清政府督办全国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奏准清廷后,于清德宗光绪廿三年四月廿六日(1897年5月27日)成立,总行设在上海。成立时,资本额定为白银500万两,先收半数250万两。聘英国人A.M.美德伦为总行洋大班,上海钱业领袖陈笙郊为华大班。内部制度大多仿照汇丰银行。成立之初除经营一般商业银行业务外,清朝政府授予发行钞票代收库银的特权。辛亥革命后,作为一般商办银行经营业务,但仍保持发行钞票的权利。北洋政府时期,以大量资金贷给政府机关,后来大多成为呆账、倒账。1927年以后,业务未见改善,而无准备的钞票发行有增无减。1935年上海发生白银风潮时该行出现挤兑危机,由上海杜月笙出面维持,不久杜就成为该行董事长。1937年正式改组为“官商合办”银行。上海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整顿,实行公私合营。1951年5月与新华银行、四明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建业银行四家公私合营银行一起成立新五行联合总管理处,1952年12月参加私营金融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 中国近代金融机构 大清(户部)银行 ☛ 中国通商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近代中国第一家银行。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由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奏准在上海设立。名义是商办, 实际大权被盛宣怀独揽。成立时资本额定为500万两, 先收250万两。“用人办事, 以汇丰银行为准”, 设洋大班制度, 曾加入上海外国银行公会。清末时, 业务混乱,弊窦丛生。北洋时期, 主要靠发行钞票和以高利吸引存款作为其营运资本。1935年, 该行发生挤兑危机,1937年国民政府加入官股3475000元(复兴公债券), 以官商合办的形式正式吞并和控制该行。建国后, 该行“官股”部分由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12月与其他行庄合并组成公私合营银行。 ☚ 东盛和五联号 广信公司 ☛ 中国通商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简称“通商银行”。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由清政府督办全国铁路大臣盛宣怀奏准清廷后,于1897年5月27日成立,总行设在上海。创立时,招商股500万两,先收半数250万两,并向度支部借银100万两,于1902年还清。股份中,盛宣怀任督办的招商局和电报局分别投资80万两和20万两,占实收资本的2/5;盛宣怀名下包括他本人和代其他大官僚如李鸿章等的投资达70余万两。总行设总董9人,由张振勋、刘学询、叶成忠、杨文骏、杨廷杲、施则敬、严信厚、朱葆三、严滢担任,以严滢为驻行办事总董;但他们都不是由股东选举产生,而是由盛宣怀个人指派。该行的用人办事,“以汇丰为准”,不但内部制度仿照汇丰银行的办法;而且延聘英人A.M.美德伦为总行洋大班,上海钱业领袖陈笙郊为华大班。业务大权由洋大班掌握。 ☚ 上海证券交易所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 中国通商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简称“通商银行”。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于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1897年5月27日) 成立。总行设在上海,汉口、北京、香港、广州、天津、镇江,汕头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初设时,资本额定为500万两,先收半数250万两。1898年该行开始发行银元和银两两种钞票,为中国最早发行的银行券。该行创办初期内部制度仿照汇丰银行,聘请英国人美德伦为洋大班,并加入外商银行同业公会。辛亥革命前后,商股比重渐占主要地位,其资本构成逐渐具有民族资本性质。1935年因滥发银行券发生挤兑。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加入官股347.5万元 (复兴公债券),改组成“官商合办”银行,为四大家族所控制,是“小四行”成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官股由人民政府接管,实行公私合营。1951年5月与新华、四明、中国实业、建业四家公私合营银行成立联合总管理处。1952年12月在金融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中与其他行庄合并组成公私合营银行。 ☚ 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 近代外国在华特权与中外经济关系 ☛ 中国通商银行中国人民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五月二十七日由盛宣怀创建,定资本五百万两。除在上海设总行外,陆续在汉口、北京、天津、广州、烟台、香港、重庆等地增开分行。该行具有发行股票的特权。1935年因滥发银券发生挤兑,由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加入“官股”。1937年正式改组为“官督商办”银行。新中国诞生后, “官股”由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12月与其他五十九家资本主义银行、钱庄、信托公司合并组成公私合营银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