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通商银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通商银行

中国第一家银行。1896年,由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大臣盛宣怀经户部奏准设立。总行设在上海。1897年在汉口、广州、汕头、烟台、镇江等处设立分行。股本定为500万两,全部为商股,悉由商董自行经理。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私人银行。但存放官款,发行钞票,与封建政权关系密切。

中国通商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

中国近代最早设立的中资银行。系清政府督办全国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奏准清廷后,于清德宗光绪廿三年四月廿六日(1897年5月27日)成立,总行设在上海。成立时,资本额定为白银500万两,先收半数250万两。聘英国人A.M.美德伦为总行洋大班,上海钱业领袖陈笙郊为华大班。内部制度大多仿照汇丰银行。成立之初除经营一般商业银行业务外,清朝政府授予发行钞票代收库银的特权。辛亥革命后,作为一般商办银行经营业务,但仍保持发行钞票的权利。北洋政府时期,以大量资金贷给政府机关,后来大多成为呆账、倒账。1927年以后,业务未见改善,而无准备的钞票发行有增无减。1935年上海发生白银风潮时该行出现挤兑危机,由上海杜月笙出面维持,不久杜就成为该行董事长。1937年正式改组为“官商合办”银行。上海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整顿,实行公私合营。1951年5月与新华银行、四明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建业银行四家公私合营银行一起成立新五行联合总管理处,1952年12月参加私营金融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 中国近代金融机构   大清(户部)银行 ☛
中国通商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

近代中国第一家银行。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由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奏准在上海设立。名义是商办, 实际大权被盛宣怀独揽。成立时资本额定为500万两, 先收250万两。“用人办事, 以汇丰银行为准”, 设洋大班制度, 曾加入上海外国银行公会。清末时, 业务混乱,弊窦丛生。北洋时期, 主要靠发行钞票和以高利吸引存款作为其营运资本。1935年, 该行发生挤兑危机,1937年国民政府加入官股3475000元(复兴公债券), 以官商合办的形式正式吞并和控制该行。建国后, 该行“官股”部分由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12月与其他行庄合并组成公私合营银行。

☚ 东盛和五联号   广信公司 ☛
中国通商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

简称“通商银行”。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由清政府督办全国铁路大臣盛宣怀奏准清廷后,于1897年5月27日成立,总行设在上海。创立时,招商股500万两,先收半数250万两,并向度支部借银100万两,于1902年还清。股份中,盛宣怀任督办的招商局和电报局分别投资80万两和20万两,占实收资本的2/5;盛宣怀名下包括他本人和代其他大官僚如李鸿章等的投资达70余万两。总行设总董9人,由张振勋、刘学询、叶成忠、杨文骏、杨廷杲、施则敬、严信厚、朱葆三、严滢担任,以严滢为驻行办事总董;但他们都不是由股东选举产生,而是由盛宣怀个人指派。该行的用人办事,“以汇丰为准”,不但内部制度仿照汇丰银行的办法;而且延聘英人A.M.美德伦为总行洋大班,上海钱业领袖陈笙郊为华大班。业务大权由洋大班掌握。
通商银行成立之初,除经营一般商业银行业务外,清朝政府即授予发行银元、银两两种钞票的特权,1898年开始发行,为华资银行最早发行的银行券。并代收库银。成立后即在北京、天津、保定、烟台、汉口、重庆、长沙、广州、汕头、香港、福州、九江、常德、镇江、扬州、苏州、宁波等地设立分行,到1899年底存款为397万两,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❶清政府存款。
❷官督商办企业如仁济和保险公司、招商局和铁路总公司等的间歇资金。
❸代理各地关道拨交款。同期的放款为582万两,主要贷给外国洋行、中国商行和钱庄。对钱庄的放款最高时达249万两。由于各地分行经营不善,以及北京、天津两地遭受八国联军入侵时的抢劫,损失不赀,业务萎缩,许多分行停歇。从1905年起,部分铁路外债存款直接委由该行办理后,存款业务一度回升,放款业务亦随之扩大,并增加了对民族资本工商业的投放。
辛亥革命以后,盛宣怀失去势力并于1916年病逝。华大班陈笙郊、谢纶辉亦相继去世。自1919年开始,通商银行主要权力落到了董事傅筱庵手中。傅筱庵先为华大班,后为总经理。他掌权后,靠拢北洋军阀,以大量资金支持北洋政府,1921年的存款和发行钞票总共不过900多万元,而用公债作抵借给北洋政府的贷款在300万元以上,大多数成为呆帐或倒帐。1927年3月,北伐军到达上海,傅筱庵遭通缉,逃往大连。后经杜月笙、张啸林、虞洽卿三人的疏通,国民政府撤销了对他的通缉,回到上海。1932年6月改组董事会,增添徐桴、朱梅寒、张啸林、杜月笙任董事,傅筱庵仍任董事长。在国民政府建立后的最初两年中,通商银行业务进展不快。从1930年起,存款始大幅度上升,1934年达到3100万元,为1929年的四倍多。傅筱庵从大连回来后,通过国民政府财政部次长徐堪的关系,获得加发新钞的权利。1934年发行额达到2900多万元,接近同期存款的水平。随着资金来源的增加,放款亦显著增长,1934年底放款余额达3057万元,比1929年增长2.2倍。但放款中很大一部分成为呆帐。1935年上海发生白银风潮,通商银行出现挤兑危机。在四大家族授意下,由杜月笙出面维持,平息风潮。接着召开董事会,改推杜月笙为董事长,傅筱庵改任常务董事。1937年正式改组为“官商合办”银行,资本额增为400万元,原有私股资本350万元按15%折合成52.5万元,另由国民政府以复兴公债抵充,加入官股347.5万元。此后,该行即为四大家族所控制,与四明商业储蓄银行、中国实业银行、中国国货银行合称为“小四行”。
上海解放后,由人民政府加以整顿,实行公私合营。1951年5月与新华、四明、中国实业、建业四家公私合营银行一起成立联合总管理处。1952年12月参加金融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与其他行庄共同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 上海证券交易所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
中国通商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

简称“通商银行”。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于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1897年5月27日) 成立。总行设在上海,汉口、北京、香港、广州、天津、镇江,汕头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初设时,资本额定为500万两,先收半数250万两。1898年该行开始发行银元和银两两种钞票,为中国最早发行的银行券。该行创办初期内部制度仿照汇丰银行,聘请英国人美德伦为洋大班,并加入外商银行同业公会。辛亥革命前后,商股比重渐占主要地位,其资本构成逐渐具有民族资本性质。1935年因滥发银行券发生挤兑。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加入官股347.5万元 (复兴公债券),改组成“官商合办”银行,为四大家族所控制,是“小四行”成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官股由人民政府接管,实行公私合营。1951年5月与新华、四明、中国实业、建业四家公私合营银行成立联合总管理处。1952年12月在金融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中与其他行庄合并组成公私合营银行。

☚ 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   近代外国在华特权与中外经济关系 ☛

中国通商银行

中国人民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五月二十七日由盛宣怀创建,定资本五百万两。除在上海设总行外,陆续在汉口、北京、天津、广州、烟台、香港、重庆等地增开分行。该行具有发行股票的特权。1935年因滥发银券发生挤兑,由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加入“官股”。1937年正式改组为“官督商办”银行。新中国诞生后, “官股”由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12月与其他五十九家资本主义银行、钱庄、信托公司合并组成公私合营银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