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公园
公园是指有大片绿化,草地,空地及辅助休憩、娱乐设施的向公众开放的园林。中国最早的公园是引进欧洲造园手法的建于1887年的上海外滩的黄浦公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曾只向外国人开放。中国人自建的公园最早是1897年建于齐齐哈尔的龙河公园,无锡的城中公园,南京的玄武湖公园。辛亥革命后,北京的皇家园林和坛庙陆续开放为公园,如颐和园、北海公园等,一些地方上的衙署园林和寺庙也向游人开放。在传统园林向公众开放的同时,外国的园林风格也影响到新公园的建设,应用了许多中国传统园林所没有的造园手法。如几何规整的园林布局、大草坪、水阶梯 、瀑布、喷泉、台地式草坪等。解放后,城市公园的建设有了迅速的发展,市、区、居住区都有不同规模的公园。按公园特点,还分为动物园、植物园、儿童公园、文化公园、体育公园、交通公园、陵园及各类花园等,在满足休息、游览、娱乐等功能的基础上,吸取中国传统园林造园经验,创造不同的地方特点和风格,如桂林的芦笛岩公园、上海松江的方塔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