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近代买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近代买办 中国近代买办中国近代买办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特有的一个社会阶层。它是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和中国封建社会势力相结合的产物。其实 “买办” 一词始见于明代。明代称专司宫廷供应的商人为买办,后凡官府从事采购的人员亦称买办。16世纪初,葡萄牙人以澳门为基地,开始在中国沿海进行海盗式的贸易活动。这些葡萄牙人为解决食宿问题雇用一些中国人为之居间,以洋货换取粮食。葡萄牙人称这些居间人为 “Comprar” (采办),英语“Comprador” 即由此转化而来。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对外奉行闭关自守政策,规定中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进出口贸易概归十三行经营。十三行行商经营商馆,招待外商。除行商外,商馆中担任总管、账房和银库保管员,以及照管外商贸易生活事务的办事人员,均被称为买办。买办的行为和能力是由行商作保的。凡商馆中雇用的一切其他中国人,如买办的私人账房以至商馆中的仆役、厨师、苦力,都是买办的 “自己人”。买办掌管商馆的一切内部事务以及商馆雇用的店伙与匠人,他由助手们帮助管理商馆及其职员的账目,他承办伙食并侍候商馆的总管或经理及账房们。买办除由商行支付微薄的薪俸外,主要收入来源是与外商经办贸易中的手续费。买办须由商行指派,并由官府发印。鸦片战争后,垄断进出口贸易的公行制度废除,外国侵略者可以自由地选择其代理了。买办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战前买办是受公行商人控制的,战后则为外国侵略者所控制。在外国资本主义的豢养下,中国近代的买办成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剥削和掠夺的工具。因为中国各地经济情况十分复杂,货币制度、度量衡制度也很不统一,外国侵略者要在中国推销商品、购买原料、创办企业,特别是要深入中国内地,都不能不借助于中国的 “买办”。于是,他们就在中国豢养了这样一批人,作为他们的中间人和代理人,为他们在中国进行各项经济侵略活动服务。因此可以说,外国侵略者最初只有通过中国的买办才能达到侵略和掠夺的目的,才能吸取中国的民脂民膏。中国近代的买办的出现,不仅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产物,也是中国封建经济结构半殖民地化反映在阶级关系上的一个重要表现。帝国主义为了侵略的需要,从中国的通商都市直至穷乡僻壤,造成了一个买办的和商业高利贷的剥削网,造成了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买办不仅在经济上帮助外国侵略者剥削和掠夺中国人民,政治上也极其反动。如1853年大买办上海道台吴健彰就亲自把上海海关的行政管理权送给外国侵略者。在太平天国起义时,他们还勾结外国侵略者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买办在帮助外国资本主义榨取中国人民血汗的过程中,也分得一部分残羹余润。一些买办不仅在洋商公司、银行 “附股”,还自己开办近代企业,从而形成买办资本。 ☚ 协定关税 中国近代外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