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逐渐解体。中国社会经济的这种变化,是从洋纱、洋布的输入而开其端,大致经历了纺与织分离、耕与织分离以及农业生产商品化等过程。在鸦片战争后最初的10多年里,这个分解进行得十分缓慢。当时,除了几个通商口岸,如广州、厦门和上海附近地区的手工棉纺织业,由于洋纱、洋布的输入受了些打击之外,就全国范围来说,小农业与小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经济结构还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这种经济结构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还有着强大的抗拒力量。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又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种种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特权,因而他们在中国的海关、财政、金融、贸易、航运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势力。腐朽透顶的封建政权这时也已经丧失了自己的作用,而变成了外国侵略者的工具。在这种形势下,一直在顽强地阻碍着资本主义侵入的小农业与小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结构,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就开始了逐步地分解过程。进口棉纱的价格逐渐下降,使得洋纱的价格远远低于土纱,土纱自然无法与洋纱竞争,同时中国棉花出口量增大,价格上升,这两者对于手工棉纺业自然是致命的打击。因为用高价的棉花纺出的土纱,很难与廉价的洋纱相竞争,这样做不仅无利可图,反而要亏本。于是,中国的手纺业在洋纱跌价竞争和棉花价格相对昂贵的夹击下,不得不趋于没落。农村家庭手织业与城镇手织业多用洋纱代替土纱织布,就使得手纺与手织开始分离。这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结构解体过程的第一步。土纱受到洋纱的排挤,土布的命运也不好,同样受到洋布的打击,只不过洋布代替土布的过程比洋纱代替土纱的过程要缓慢些。洋布排挤和代替土布的主要关键仍然是低廉的价格。不但城市居民,就是村镇上的劳动人民都愿买价廉的洋布,而不愿再穿价贵且厚重的土布。这样中国手工棉织业在销路上自然会受到很大影响。洋布以其低廉的价格大量倾销,作为农业副业的手工棉织业不能不走上没落的道路。如果说原来是织布以自给、或有余以出卖,现在则不但无以自给,无剩余可卖,而且还变成了棉布的购买者。这样原来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家庭手织业就必然没落下去,手织业与农业开始分离了。这时城镇里的手织业者也遇到相同的命运,在他们的手织土布竞争不过洋布的情况下,也走上了失业破产的道路。他们被强制地与生产资料分离开来,成为社会上过剩的劳动者。以上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在洋纱、洋布的打击下所受到破坏的情况。手工棉纺织业特别是与农业相结合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破坏过程,也就是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输入中国的商品种类很多,因此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倾销不仅破坏了手工棉纺织业,许多其他手工业部门也遭到严重打击。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农业也被卷入商品经济中来。这时期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棉花、蚕桑、罂粟、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发展,以及小麦、谷物、豆类等粮食作物的商品率有了提高,同时还表现为某些商品性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需求的影响而起伏。中国农民过去祖祖辈辈自己生产的某些生产资料和大部分消费资料,现在有些已经不再自己生产了,而是求诸于市场; 另一方面,农民从来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农业生产,而产品也都是供自己消费的,现在有不少的农民却必须或多或少的根据市场需要安排生产,产品也必须出卖了。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自然经济的破坏、解体,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商品的市场,而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劳动力的市场。 ☚ 中国近代外债 典当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