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科学院在四川省的派出机构。在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前身为1958年11月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1962年经调整,四川、云南、贵州分院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1970年7月西南分院被撤销,所属机构被分别划归地方、国防和产业部门。1978年3月中国科学院收回下放给四川省的科研机构,恢复分院建制并改为现名。机关设9个职能处室、6个附属机构、3个代管单位。职工236人。院长林祥棣。主要负责对成都地区7个院属科研单位的工作进行管理、检查、监督和综合协调; 协助院、省对本地区院属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考核,归口管理受院委托的有关人事和外事工作; 发挥联络纽带作用,帮助和协调院属单位与地方的横向联系与交流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并为研究所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利用人事、政策两个杠杆,协助院加强宏观调控; 统一规划和建设科研基地,承担本地区院属单位公共的生活后勤保障工作,为研究所提供支撑服务。全分院系统现有5个研究所 (光电技术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2个中心 (成都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成都文献情报中心),职工500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270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 (包括正研级高级工程师等) 140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560人,中级科技人员1300余人。研究的学科范围包括数学、化学、生物学、地学、力学、光学、电子学、机械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全分院系统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院级及联合创办、自办的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科研设施,如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气转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适应光学实验室、不对称合成联合 (成都—香港—台湾) 开放实验室、院级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盐亭土壤研究网络站、长江上游岷江段干燥河谷山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元谋干热河谷农业生态观测站、皮革化工工程研究中心、与联合国大学软件研究所合作建立的自动推理与程序生成实验室、非载体遗传操作实验室、动植物标本馆等。1958年以来,分院系统共取得科技成果1275项,其中1979年以来1034项; 获奖成果413项,其中1979年以来366项,达国际水平或接近国际水平的近400项。仅 “八五” 期间就获科技成果奖125项,其中获国家二等奖以上和中国科学院一等奖以上的共11项。创办有40余家企业,开发50余种产品。1995年科技开发与第三产业销售总额达7.5亿元,其中科技开发产值4亿元,利税1.8亿元。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在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直属机构有数理研究室、土壤研究室、分析测试中心。数理研究室着重常微分方程研究,以空间定性理论研究为主开展在空间常微系统的奇点分类和奇点结构研究,二次系统和LIFNARD方程的周期解等方面的研究;土壤研究室重点研究我国山地、尤其是西南地区山地丘陵的土壤资源及山地农业生态问题,包括紫色土、黄壤、红壤等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南方山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测试中心重点对无机物、有机物成分分析与结构测定,材料表面形貌、价态和成分分析以及生物组织的超微结构与形态观察等方面的研究。数理室和土壤室是硕士授予单位。 ☚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