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中国生物科学学会Chinese societies ofbiological sciences由中国从事生物科学研究、教学、生产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其宗旨是团结广大的生物科学工作者,进行经常性的学术活动,交换信息、开展讨论、交流经验、相互促进; 参加相应的生物科学国际组织并与各国相应的生物科学学术团体建立联系,通过通信、互访、交换刊物、参加会议等活动,对生物科学进行国际性的学术交流,以促进中国生物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与学术水平的提高。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涉及方面广,分支学科多。中国对生物科学研究的历史比较久,先后建立的各个分支学科的学会也比较多,其中主要的有下列10个。 中国动物学会 由郑章成、胡经甫、秉志、陈祯等30人发起,于1934年9月成立,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为秉志。1989年3月举行第12届会议,选举张致一为理事长。该会设有鱼类、兽类、鸟类、原生动物、贝类、显微及亚显微形态科学、甲壳动物、生殖动物、两栖爬行动物等9个分科学会和寄生虫学、蜘蛛学、发育生物学等3个专业委员会; 出版物有季刊四种:《动物学报》、《动物分类学报》、《兽类学报》、《两栖爬行动物学报》和《动物学杂志》 (双月刊)、《生物学通报》(月刊)。 中国动物学会会址设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路19号)。 中国植物学会 由胡先骕、辛树帜、李继侗等19人发起,于1933年8月在四川北碚成立,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为胡先骕。1988年10月举行了第十届理事会,选举王伏雄为理事长。该会设有植物引种驯化协会、真菌分科学会、植物分类、植物形态、植物生理、植物生殖生物学、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植物化学、植物生态、古植物、植物科学画等10个专业委员会; 出版物有季刊两种: 《植物学通报》、《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双月刊三种: 《植物学报》、《植物分类学报》、《植物学通报》,月刊一种《植物杂志》。该会于1984年7月与美国杜鹃花种基金会 (会址在美国西雅图)建立学术交流关系。 中国植物学会会址设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西直门外大街141号)。 中国微生物学会 由汤飞凡、谢少文、方心芳等人发起,于1952年12月成立。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为汤飞凡,1987年10月举行第五届理事会,选举焦瑞身为理事长,该会设有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真菌学、病毒学、兽医微生物学、人兽共患疾病原、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普通微生物学、分子微生物学及生物工程等9个专业委员会和酿造学会。出版物有季刊四种: 《微生物学报》、《真菌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病毒学报》,双月刊两种:《微生物学通报》、《中国酿造》。该会于1982年加入国际微生物学会联合会(IUMS会址在美国纽卡斯尔),该联合会下属细菌学、真菌学和病毒学三个分部,均有中国代表;1984年与日本细菌学会(会址在日本金泽)、1986年与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址在美国华盛顿)、1987年与日本真菌学会(会址在日本东京都)均已建立共同举办学术会议关系。 中国微生物学会会址设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发起,于1980年7月成立。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为庄孝德。1986年11月举行第三届细胞生物学代表大会,选举王亚辉为理事长。该会设有超微结构、细胞及组织培养、细胞生物学数学、染色体、细胞膜、细胞化学、免疫细胞等7个专业委员会; 出版物有季刊两种: 《实验生物学报》、《细胞生物学杂志》及不定期学会内部发行刊物《细胞生物学杂志专刊》一种。该会于1982年12月加入国际细胞生物学联盟。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址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岳阳路320号)。 中国古生物学会 由孙云铸、杨钟健等人发起,于1929年8月在南京成立。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为孙云铸,1989年4月举行第五届代表大会,选举王鸿祯为理事长。该会设有孢粉、微体古生物、古脊椎动物、古植物等4个分科学会,化石藻类、古生态、介形类等三个专业委员会以及笔石、足类、三叶虫、珊瑚、头足类、牙形类、蜓等7个学科组; 出版物有两种:《古生物学报》 (双月刊)、《微体古生物学报》(季刊)。该会于1979年7月加入国际古生物协会(地址在美国华盛顿),并担任该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古生物学会会址设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中国生物化学学会 由王应睐、曹天钦、邹承鲁等人发起,于1979年5月成立。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为王应睐,1987年8月举行第三届代表大会,选举林其淮为理事长。该会设有工业生化、毒素两个专业委员会; 出版物有双月刊两种: 《生物化学杂志》、《生命的化学》。该会于1979年加入国际生物化学联合会(IUB),1983年4月加入亚洲、大洋洲生化工作者联合会(FAOB),并担任该联合会理事。 中国生物化学学会会址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岳阳路320号)。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医科院基础所、复旦大学、上海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武汉大学等单位发起,于1980年5月成立。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为贝时璋。1986年10月举行第三届代表大会,选举王书荣为理事长。该会设有分子生物物理、细胞与膜生物物理、理论生物物理、自由基生物学、生物数学、生物流变学、感官神经肌肉、光生物学、生物信息论控制论、生物物理仪器与实验技术等11个专业委员会; 出版物有《生物物理学报》(季刊)一种。该会于1982年加入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联合会,担任联合会理事及其下属3个专业委员会理事; 1984年与英国生物物理学会、1986年与联邦德国生物物理学会,1987年与美国生物物理学会,均已建立互访关系。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址设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 中国遗传学会 由李汝琪、童第周、祖德明、谈家桢等人发起,于1978年10月成立。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为李汝琪。1987年5月举行第三届代表大会,选举谈家桢为理事长。该会设有分子遗传、微生物遗传、植物遗传、动物遗传、人类和医药遗传、毒理遗传和环境诱变剂等6个委员会; 出版物有双月刊两种:《遗传学报》、《遗传杂志》。该会于1986年7月加入国际遗传学联合会,理事长谈家桢担任该联合会名誉副会长;1979年与美国遗传学会(会址在美国纽约)建立通讯关系,1982年与意大利遗传学会和日本遗传学会建立刊物交换关系。 中国遗传学会会址设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北郊917大楼)。 中国生态学会 由马世骏、侯学煜、阳含熙等16人发起,于1979年12月成立。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为马世骏。1987年11月举行第三届代表大会,选举孙儒泳为理事长。该会设有数学生态、农业生态、微生物生态、海洋生态、城市生态等五个专业委员会; 出版物有《生态学》(季刊)、《生态学杂志》(双月刊)等两种。该会于1985年加入国际生态学联合会 (会址在美国佐治亚州),为该联合会常务理事会成员之一; 1986年7月与亚太人类环境联系网(在马来西亚)、1986年12月与美国生态学会(地址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均已建立通讯联系。 中国生态学会会址设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7号)。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 由罗宗洛、汤佩松、殷宏章、娄成后、崔澂等5人发起,于1963年10月成立。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为罗宗洛。1986年11月举行第四届代表大会,选举沈允钢为理事长。该会设有植物激素、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代谢与贮藏生理、细胞生理和组织培养、发育生理、营养生理、环境生理等7个专业委员会; 出版物有《植物生理学报》(季刊)、《植物生理学通讯》(双月刊)等两种。该会于1981年与国际植物生理学会(地址在澳大利亚悉尼)建立通讯、参加会议的联系。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会址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市枫林路3号)。 资料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工作手册》,198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