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家庭的特点
随着整个社会的变迁,中国家庭也在不断的更新,它扬弃了以往“家族社会”中的家长专权,等级格局、封闭僵滞等弊端,逐步形成了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家庭形式。概括起来,中国现代家庭具有以下特点:
❶以个人为基元,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又密切合作的整体。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就职于社会的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从而获得劳动收入,可以自行处置自己的所得。人们是以个人为基元、组成家庭,也可以独自生活,独立门户。人们的苦乐荣辱,主要取决于自身,家庭只提供必要的条件,只起辅助作用。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享有社会权利,履行社会义务,不一定必须通过家庭这一中介。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个人理想、志趣可充分发展,不一定要服从家庭的“统一安排”。
❷家庭功能减中有增。现代家庭逐渐失去组织生产的职能,成为生活和消费的基本单位。相互扶助、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照顾病人,是现代家庭的基本职能。我国多数家庭的消费方式是共用型,即以家庭为单位提出消费需求,核算收入和支出。近些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村家庭又恢复了生产职能。城市中私营及个体经济的发展也使部分家庭成为生产的基本单位。因而从总体上看,相对于古代社会家庭具有完整的经济职能来说,中国现代家庭经济职能呈消退的趋势。但减中有增。文化教育娱乐的社会化,使现代家庭的这类职能只起辅助作用。但与古代社会相比,仍有着更高的层次和多样的需求。现代人思想情感的复杂多变、细腻敏感,使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慰籍、补充显得十分突出,从而增加了家庭的心理职能。从世界范围看,家庭职能按照三二一的顺序向社会转移。首先是第三类——家庭派生职能。如教育、休息、娱乐、宗教职能由社会取代。而后是第二类家庭职能——家庭基础职能,主要是生产和生活职能逐渐减少。最后是第一类职能,家庭固有的生育职能也在起变化。
❸家庭结构核心化,网络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五城市家庭调查表明,核心家庭比例明显上升,主干家庭稳步增长,联合家庭明显下降,单身家庭减少。可以说,我国家庭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是从原来的以大家庭为主向以小家庭为主过渡,即从多层多代的联合家庭转变为单层双代的核心家庭。也有些特殊情况。近年来,适应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需要,一些已分化的小家庭又开始组成直系家庭和联合家庭。城市中,由于住房紧张,子女成婚后仍然只能与父母同住。我国家庭规模缩小的原因之一,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城市家庭以独生子女为多。农村采取提倡生一个,允许生两个的政策。这使家庭平均人口大为降低。原因之二是年轻一代希望独立生活,获得更多自由。老一代亦希望避免人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而往往子女成婚后另立门户。父母子女分开生活之后,相互间仍有密切往来,退休老人往往帮助抚养孙子、孙女。中年夫妻则需要照顾病弱的老父老母。因此以父母家庭为中心,联系若干子女家庭形成家庭纲络,这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情况。家庭核心化之后带来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即病弱老人缺乏日常的经常性的关心、照料。
❹家庭关系民主化。新中国成立之后,倡导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男女平等,老少平等。家庭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实行民主管理这一原则。首先在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中率先实施,逐步推广普及工商、服务业和农民家庭。经过40多年的移风易俗,家庭关系已基本改观。以往在小从老,女从男基础上的家庭“和睦”已被打破。在相互尊重与理解基础上形成真正和睦关系。目前人们已形成这样一种共识:不论社会地位高低,在家庭生活中都要以礼待人。不论经济收入多少,家庭生活中都要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以谁有理听从谁为原则,使旧家庭中的强制性权威转为自然性权威。一些学者称此种现象为前喻文化转为并喻文化。但某些家庭至今还残留着大男子主义及封建家长制残余,一些家庭还出现“妻管炎”,“小皇帝”等倒错现象。
❺崇新尚变的家庭观念。现代生活的多色彩,快节奏反映到家庭生活中,人们不仅把家庭看作生活的基地,栖息的场所,还力求家庭生活的科学化、多元化,饮食合理,穿着高雅。居室舒适,环境优美。家用电器的普及,使人们从繁重的家务中摆脱出来,有更多的闲暇松弛、娱乐,各种保健用品层出不穷,提高了家庭生活的质量。卡拉OK,电子游戏机进入家庭,家庭舞会,家庭旅游,家庭宴会不断翻新,增添了家庭生活的情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趋于多元化,可以与父母同住,也可以独立门户。单身生活不再被视为怪异。离婚与再婚亦很少遭致非议。这一切表明,人们的思维方式已根本改观,从众心理,趋同现象已逐步成为历史的遗迹。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成为人们选择生活方式的出发点。现代家庭不仅是沙漠中的绿州,风浪中的港湾,还成为陶冶情操的剧场、花园、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