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综合调查中国首次对中国近海海域进行全国性的、大规模的海洋基础调查。1958年5月成立了全国海洋综合调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调查目的:❶编绘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和海洋地质地貌图集、图志; ❷编写综合调查报告,制订海洋资源开发方案,为建立海洋水文气象预报、渔情预报,以及海洋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海洋环境基础资料。调查项目有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和海洋地质等5个。调查范围包括中国大部分管辖海域。在北纬28°以北的渤海、黄海、东海区,布设了47条断面,333个大面观测站和270个连续观测站;在南海区布设了36条断面,237个大面观测站和57个连续观测站。调查工作自1958年9月开始,至1960年12月结束。参加调查的单位60余个,科技人员600余人。调查共获得各种资料报表和原始记录9.2万份,图表7万余幅,地质样品和生物标本1万余件。1964年出版了《全国海洋综合调查资料》共10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图集》共14册。通过调查,初步了解了中国近海环境要素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为进一步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海洋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