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器装备研制“三步棋”Zhongguo wuqi zhuangbei yanzhi “Sanbuqi”“Three Steps”for R&D of Weapon Equipment in China
聂荣臻副总理于1966年2月在给周恩来总理的报告中提出的关于中国武器装备研制步骤的安排原则。
武器装备研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研究、设计、试制和试验有机结合的过程。聂荣臻副总理根据这些特点和中国十几年的实践经验,在报告中提出了中国武器装备研制“三步棋”的安排原则,即在一定的计划时期内,研制工作要同时安排三个层次的型号:正在试验和试制的型号,正在设计的新型号,以及需要探索研究的更新的型号。这样安排可以加强研制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使不同层次的型号互相衔接和交替进行,预先研究工作也可得到相应的落实。对同一个型号研制过程而言,“三步棋”指预研、研制和小批生产这三个步骤。
“三步棋”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反映了武器研制的科学、严谨、有条不紊和一丝不苟的要求,受到中央的赞同、研制部门的拥护并遵照执行,在中国武器研制中已经、正在并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聂荣臻副总理早在1966年2月之前已经多次设想过“三步棋”的安排。这种设想来自中国武器装备型号研制的经验,首先是导弹和原子弹的研制经验。
在导弹研制方面,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仿制苏制导弹P-2的后期,在聂荣臻指示下,研制工作的重点就转到自行设计上来,并为自行设计中近程导弹和预先研究中程导弹进行了安排。因而在1964年6月9日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后,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将中近程导弹增加了射程,改用了全惯性制导;再过一年多时间,即1966年12月,自行设计的中程导弹就试射成功。实际上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1965年制定的“八年四弹”研制规划中就明确了继续试验并小规模制造中程导弹、设计中远程导弹、预研远程导弹的“三步棋”安排。实践证明这种安排是完全正确的。
在原子弹研制方面,早在1960年便开始组织力量探讨基本理论、进行设计计算和实验验证;在这些工作开始后不久就部署了氢弹的预先研究工作;而在氢弹研究开始后不久又探讨了氢弹的武器化问题。结果是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2月28日就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这之间只用了2年零2个月的时间。
在后来的核潜艇和人造卫星等研制中也都预先做过“三步棋”的安排,走过“三步棋”的过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目前在中国武器研制中,已形成了比较严格的、由“三步棋”发展而来的预研、设计、试制、试验、定型和改进的研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