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时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时报 113 中国时报China Times台湾三大报之一。1950年10月2日创刊于台北。原称《征信新闻》,4开4版油印,主要报道行情。创办人余纪忠精于报业经营,1960年将报名改为《征信新闻纸》,1970年又改为《中国时报》,成为综合性报纸。日出对开3张12版。大力扩充文艺专栏和家庭专栏,适应读者口味,报纸销数急速上升。办有海外版及《时报周刊》。1982年9月在纽约和旧金山分别出美东版和美西版。采用传真通讯、电传照片、高速轮转彩印机等现代化设备。利用电脑处理汉字。通过卫星向美国电传版面。1982年9月,获国际发行稽核组织颁发的发行突破100万份的奖状。成为台湾一大报纸企业。董事长余纪忠,发行人储京之,社长杨乃藩,总编辑兼副社长张屏峰。 ☚ 中华日报 联合报 ☛ 中国时报英文报纸。创刊于1886年11月6日。创办人为英籍德人德璀琳。该报由英商天津印刷公司负责出版发行。是英国殖民主义喉舌。1891年停刊。 中国时报 《中国时报》台湾著名的私营报纸,也是台湾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创办于1950年10月2日,每日发行6大张24个版,老板余纪忠是国民党中央常委。该报创办之初只有一张四开的油印小报,名为《征信新闻》,主要报道市场行情。1960年改称《征信新闻报》,1968年改为现在的报名,并成为综合性报纸,现有职工两千多名,每天发行量120万份,发行份数居台湾各报之冠。1982年9月,该报在美国纽约、旧金山发行海外版,每天出四大张16个版,彩色印刷。该报曾获国际权威发行稽核组织颁发的发行量突破一百万份的奖状。该报还发行有《时报周刊》台湾版,《工商时报》是它的姊妹报,还成立了时报出版社,形成时报系统。 ☚ 中国报道 中国技术市场报 ☛ 中国时报原国民党中常委余纪忠经营的报纸,为目前台湾三大报之一。1950年10月2日创刊于台北,前身为《征信新闻报》,主要报导行情。1968年9月1日更名为《中国时报》,成为综合性报纸。该报认定“民主宪政为国家的唯一前途,巩固反共政体是全民的唯一出路,任务是把国民的意志与国家的利益统一起来”。该报还拥有一张日报:《工商时报》、一份商业性月刊、两份周刊、两家出版公司、一家运输行以及在纽约出版的《中国时报周刊》美国版和《中国时报》美国版(1984年11月停刊)。在美国、 日本、欧洲、东南亚、香港等地派有特派员或特约记者。该报与另一报业集团的《联合报》竞争激烈,发行量在100万份以上。现任发行人储京之,社长杨乃藩,总编辑胡立台。 中国时报 《中国时报》《中国时报》是台湾最大的三家报纸之一,于1950年10月2日创办。原为台湾“物资调节委员会”主办的《征信新闻》,以经济性报纸的形态出现,以工商界为主要发行对象。1951年3月,由国民党中常委余纪忠接办,在台北发行。1960年1月改名为《征信新闻报》,成为综合性报纸。1968年9月1日正式改名为《中国时报》。该报采电脑排版,1986年发行量达120万份,仅次于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其在岛内设有2814个分支机构,在华盛顿、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伦敦、巴黎、柏林、东京、香港、新加坡、马尼拉等地设有办事处,并派专人常驻采访。该报现拥有《中国时报》《工商时报》《中时晚报》三报,《时报周刊》《美洲时报周刊》《运动周刊》《投资情报周刊》《四季报》《工商人周刊》六个刊物,以及时报文化出版公司、时报广场、时报资讯公司三个事业单位。该报置董事长、发行人、社长各一人,下设编辑部、发行部、广告部、印制处、电脑处、校对中心以及各行政管理部门。编辑部设有编辑中心、综合新闻中心、国际新闻中心、政经新闻中心、特案新闻中心、文化新闻中心、大陆新闻中心、地方新闻中心、编政企划中心、资料中心及副刊组。现任董事长为余纪忠,社长为王笃学。 ☚ 中国远征军 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