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中国旅游资源
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众多的名山秀水、原始风貌的自然保护区,遍及各地的古迹名胜,风土人情各异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都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良好条件。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自然旅游资源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阶梯地形,气候类型众多,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合计84处。
地貌风景旅游资源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以多山著称,山地占全国陆地面积2/3以上。名山、高山和峡谷甚多,风景秀丽。名山分布在国土的东半部,五岳、佛教四大名山,自古以来都是旅游胜地。许多山岳以天然造化的英姿奇态闻名于世,如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美、黄山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岩溶地貌的峰林和峰丛,风景如画,如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峡谷雄伟、险秀,令人神迷,如著名的长江三峡、虎跳峡、嘉陵江小三峡等。高峰多在西部,以珠穆朗玛峰为最,海拔8848·1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山势险峻,冰雪垂悬,为登山爱好者和科学家所向往。1980年以来,对外已开放21座山峰,包括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等,曾多次接纳外国登山队和旅游者。
水色风景旅游资源 包括河川、湖泊、瀑布、泉、海洋和海滨等。河川风景。我国有1500多条河流,分布如网。绿水环绕,山川相映,与人文景观配合,组成绚丽多姿的景色。其中黄河、长江最为重要。黄河为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两岸多处景点,富有民族风采。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公里,纵贯华夏的黄金水道有壮丽的三峡风光、三国时期的丰富遗迹。其他如漓江、富春江、黄浦江、秦淮河等,均为著名的旅游地。湖泊风景。我国大小湖泊约2万个。许多天然大湖烟波浩淼,水天相连,形成旅游胜景,如青海湖、太湖、洞庭湖等。还有许多中小湖泊,与周围的景观相映成趣,奇绝秀美,如天池与博格达峰、洱海与苍山、昆明湖与万寿山等。还有各种成因的湖泊以其奇特引人游兴,如山顶火口湖——天池、火山堰塞湖——五大连池,以及镜泊湖、日月潭等等。随着水利工程建设,全国还出现许多人工湖和一系列雄伟壮观的水工建筑物,使景观更加丰富多采,游人游兴为之倍增。瀑布风景。瀑布是山水结合,具有形、声、动态美的旅游资源。我国瀑布的地区分布比较广泛,因受地质、地貌及气候条件的影响,瀑布大都分布于江南丘陵、云贵高原一带。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龙潭瀑布、长白山瀑布、黄山人字瀑布、庐山香炉瀑布,都堪称中外奇观。泉点风景。泉、温泉、矿泉与旅游疗养密切相关。我国泉类繁多,分布广泛。现已发现温泉2000多处,矿泉2600多处。济南趵突泉、晋祠难老泉、敦煌月牙泉、大理蝴蝶泉为全国驰名的泉点。济南以多名泉,称为泉城。矿泉集中在西藏、云南、闽粤台等地区。骊山华清池温泉、重庆南北温泉、南京汤山温泉、鞍山汤岗子温泉、西藏热泉、五大连池的冷泉、内蒙古阿尔山矿泉等,早已享誉天下,均为旅游疗养胜地。海洋与海滩风景。我国东临太平洋,海域辽阔,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沿海岛屿达5000余个。大连、北戴河、青岛、连云港、厦门和三亚等海滨城市,是旅游者向往的游览观赏、消暑避夏、冬泳避寒及疗养的胜地。岩基海岸因海蚀地貌发育,礁石造型奇特,惟妙惟肖。如海南的天涯海角,大连的金石滩,澎湖、兰屿等地的珊瑚礁海岸,无不景色诱人,驰名于世。
气候旅游资源 我国多种多样的气候型为自然风光增辉生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景观。岭南气候炎热、雨量丰沛,故多热带植物景观。江南气候温暖湿润,以景色秀丽为其特征。淮河以北,气候干燥雨量较少,其景色以雄浑为主。西北地区干旱多风,以荒漠景观为其特征。由于南北气候的差异,冬季组织南北直线旅游,可领略“旅行方数日,置身四季中”的胜景。同地因高度产生的气候差别,以至一山同时有四季,自然景观垂直分布明显。如大理苍山,顶峰白雪皑皑,山下繁花似锦;长白山垂直植物带,由森林过渡到苔藓。庐山、鸡公山,气候凉爽清新,为疗养避暑胜地。我国气候景观主要有林海雪原、冰城风光、江城树挂、黄山云海、三峡云雾、金顶佛光、蓬莱海市蜃楼等,著名的自然奇观,引起了人们的极大观赏兴趣。吐鲁番的酷热、哈尔滨的冰雪节,更为迷人。多样的气候资源,为组织不同的旅游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并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旅游活动。
生物与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 我国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些是世界上的奇花异草,珍禽贵兽。动物方面,约有兽类420种,鸟类1187种,两栖爬行动物510种。其中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扬子鳄、丹顶鹤、朱鹮等,都是宝贵的旅游观赏资源。近年来,兴起旅游观鸟热,以青海湖鸟岛、海南猴岛、扎龙自然保护区最为盛行。植物方面,我国是世界物种起源地之一,种子植物有301科2900属,24500种,还保留有“世界植物化石”的物种,如水杉、银杏、银杉、珙桐等。地带性植物装点江山格外美丽,如西双版纳的热带森林、内蒙古大草原、三北防护林带等,自然景观显得生气勃勃。我国花卉资源也十分丰富,有观赏花木1000余种,如牡丹、芍药、杜鹃、茶花等,传统名花众多。现在,观赏名花常被列为旅游活动之一,如洛阳牡丹花会、广州花市、上海龙华的桃花会等。自然保护区,是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的基地,也是未经雕琢的自然风景区,往往成为野趣浓郁的旅游地。截止1990年,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600多个,占国土面积3%,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按主要保护对象分为森林类型、野生动物类型、自然历史遗迹类型,可谓丰富多采的天然生物博物馆。卧龙、鼎湖山、长白山、梵净山、武夷山、锡林郭勒和神农架等7个自然保护区参加了“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台湾省建立了太鲁阁等自然保护区。
人文旅游资源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光辉灿烂,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国务院先后三次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500处。
古人类遗址旅游资源 从旧石器时代的猿人、古人、新人,到新石器时代,直到母系社会,各个时期的遗址,在许多地方都有发现。云南省元谋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的代表。陕西省蓝田的“蓝田人”,距今98—100万年。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距今约60万年。山西省襄汾县的 “丁村人”,为距今10万年前的“古人”的代表。广西柳江的“柳江人”,相当于旧石器晚期的“新人”。这些遗址不仅为学者提供了研究资料和场所,也可供游人观赏。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遍布祖国各地,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青连岗文化等遗存。当前以北京周口店、西安半坡遗址的旅游者最多。
陵墓旅游资源 至今各地保存着许多座历代帝王陵墓及名人墓,均为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帝王陵墓建筑辉煌,殉葬品多,陵园环境优美。名人墓则因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功绩,受到人们的敬仰追怀。现存远古帝王陵墓有炎帝陵、黄帝陵、尧陵、禹陵。秦汉陵墓采用“方上”制,墓坑上用黄土夯筑,呈方形平顶。秦始皇陵工程浩大,兵马俑的发现震惊中外。西汉陵墓坐落在咸阳原上,规模巨大,首创陵邑制度。唐代十八陵分布渭河以北,确立“依山为陵”制度,凿山为穴,修筑在山顶,气势壮观,现乾陵和昭陵都建有博物馆。北宋帝陵集中在河南省巩县,各陵由“兆域”、“上宫”、“下宫”三部分和石刻组成。元代帝王陵墓采取保密的土葬方式,不留痕迹,故无陵园遗存。明清两代墓制为宝城宝顶形式,选址风水宝地,设集中区,依年代由中央向两侧排列,地上、地下建筑豪华。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均为旅游胜地。名人墓有孔林、昭君墓、武侯祠、关林、岳飞墓等。以建筑形式闻名的有,成都王建墓、河南打虎亭汉墓。长沙马王堆汉墓,则以出土文物而著称。
古代伟大工程旅游资源 在历史上,前人为军事、生产、水利、交通等目的而兴建了许多规模宏伟的工程。万里长城是古代军事防御工程,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总长约6700公里,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工程之一。现存长城多系明代遗物,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主要旅游点有八达岭、慕田峪、天津蓟县黄崖关、滦平金山岭、山海关、嘉峪关等。灵渠(兴安运河)的工程,为现代船闸形式的先驱。都江堰是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不仅其周围风光秀丽,而且至今它仍在发挥作用。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运河,为“南水北调”东线的通道。杭州到镇江的古运河,已被辟为一条风情独特的旅游线路。我国古代桥梁数量多、分布广,造桥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河北赵县安济桥、福建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古今闻名,保存完好。
古都与宫廷建筑旅游资源 我国从奴隶制国家到封建王朝,奠都地点很多,一般将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杭州称为六大古都。其中西安、北京、南京基本上保持着古都风貌。历代都城模式,方正严整,左右对称,呈棋盘式布局,井然有序。以汉、唐的长安(今西安),明、清的北京,城市布局最为典型。古都的城墙,只有西安、南京、荆州保存完整。西安城墙旧貌换新颜,与绿色林带、清水护城河融为一体,焕发了古都的青春,最值得游赏。我国宫殿营造始于春秋时代,历史上闻名的秦代阿房宫,汉代的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唐代的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虽已荡然无存,但遗址犹在。明、清的北京故宫,则保存至今,为举世闻名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有沈阳故宫保持清代原貌,拉萨布达拉宫经翻修面貌一新,都是不可多得的建筑景观。
园林旅游资源 我国园林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风格闻名于世。依其性质可分为皇家园林和私人园林;按风格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为著名的皇家园林。都位于郊外,与离宫相结合,规模宏大,以自然山水为基础,配上建筑物、花木等构成园景。苏州园林为江南园林的典型。建造在城市中,与住宅紧密相连,规模较小,往往“小中见大”,体现“步移景异”之妙境。1983年,美国纽约艺术博物馆仿照苏州网师园殿春簃,修建了称为“明轩”的中国式庭园。在国际园林博览会上多次夺魁。
宗教艺术旅游资源 在历史上,道教、佛教、喇嘛教、伊斯兰教广泛传播,大量宗教遗存散布各地。佛教对我国的影响最大,其遗存有石窟、寺院、佛塔等。石窟以甘肃省最多。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称为三大石窟,为佛教艺术瑰宝。佛寺建筑遍及全国,洛阳白马寺为佛教传入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名山寺庙多,如嵩山少林寺、衡山方广寺等,无不闻名遐迩。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称佛教四大名山,寺院更为集中。城市的名寺有:上海玉佛寺、杭州灵隐寺、广州六榕寺等。道教寺院称观、宫、洞、殿、祠,建筑以青砖素瓦为特征,朴素无华,多集中在道教名山上。喇嘛寺庙多分布在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如拉萨大昭寺、青海塔尔寺、呼和浩特大召、包头五当召,均为国内名寺,列为当地首要的旅游项目。清真寺主要在西北各地,名寺有新疆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西宁东关清真大寺、银川南关清真寺等。佛塔为宗教纪念性建筑物,始于西汉末年,宋、辽、金时,建塔热达到高峰,现存古塔多建造于此时期,约有2千多座。其中西安大雁塔、应县木塔、杭州六和塔、大理三塔最为闻名。藏式喇嘛塔则独具风格,雄伟瑰丽,如北京北海公园白塔、青海塔尔寺如意宝塔等。
风土民俗旅游资源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习俗,在喜庆活动、服装饮食、音乐舞蹈、文娱体育、建筑样式、集市贸易、宗教仪式等方面具有显明的民族特点。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藏族的浴佛节等,民族风情独特。云南白族的三月街、蒙古族的那达慕,更富有生活气息。
现代建设工程旅游资源 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中有许多举世瞩目的现代工程,规模宏伟,景观壮丽,极富时代感。如天安门广场、大连新港、南京长江大桥、葛洲坝水利枢纽、开发区的城市面貌等。作为新型的旅游资源,崭露头角,方兴未艾。
人工景观旅游资源 近几年,我国修建人工旅游景观,发展迅速,成为开发旅游资源的一个新趋势。以游乐园的建设较突出,如北京九龙游乐园、中山市长江游乐园、珠海珍珠游乐园等。新建的各种专题博物馆,雨后春笋般出现于各地。有杭州茶叶、兰亭书法、苏州丝绸、蓬莱古船、洛阳古墓、嘉峪关长城等博物馆,令人目不暇接。仿古建筑也有所发展,有开封宋都御街、沈阳仿清一条街、湖北省兴山县仿汉一条街等。规模宏大的人工景观建筑,首推上海淀山湖大观园、北京大观园和香港宋城,再现了历史场景,堪称现代园林的奇葩。深圳“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开创人工景观的先河。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而且,还有许多新的自然景观可供发掘利用,新的人文景观也在不断涌现,更有许多专题、专线旅游项目亟待开拓。我国的旅游事业,得天独厚,条件优越,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