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选珍》
徐仲年编译法国德拉格哈沃出版社,巴黎,1932年出版,445页。本书由我国法文翻译家,法国里昂大学文学博士徐仲年编译。全书共分五部分,系统地翻译了我国秦、汉、隋、唐、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文学、小说、戏剧、哲学和历史方面主要作家的作品。主要部分是诗歌。第一部分诗歌编译了《诗经》和由古代屈原、李白、苏轼到现代郭沫若、徐志摩等一百五十多位著名诗人的二百多首诗作。
诗歌部分中,有秦汉时期屈原的《离骚》,刘邦的《大风歌》,司马相如的《长门赋》,苏武的《哀歌》,李陵的《答苏武》,蔡邕的《悲歌》等。魏晋南北朝和隋时期有曹操的《短歌行》、王粲的《七哀歌》、阮籍的《咏怀》,稽康的《朵诗》,潘岳的《悼亡魂》。陶渊明的《归田园居》、《饮酒》,谢灵运的《登池上楼》,鲍照的《拟行路难》,王勃的《秋日登滕王阁饯别序》,杨烔的《从军行》,卢照邻的《行路难》等。
编译者在序言中,对我国诗歌、小说、戏剧、哲学和历史的发展做了系统的介绍,对秦汉和隋唐时期诗歌及其主要诗人的作品做了简要评介。编译者认为,今天能向我们提供中国历史初期人民生活情况的著作,无疑是《诗经》风、雅、颂中,以来自民间、诚挚动人、未经加工的风为最好、最美。楚代诗歌,因楚末战乱,多已失落,留传至今的有屈原描写风景和记述中国南方习俗、传说的诗—楚辞。即使在今天,屈原仍为诗人们所崇敬,无疑是中国伟大的民族诗人。秦代较短,未出现新的文明,汉代的治理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文学艺术有了发展,出现了司马相如、贾谊、枚乘、蔡邕等著名诗人。隋代出现的一种主要反映人民生活安乐的清秀而安逸的诗歌,是隋代文学中唯一值得提出的。唐代在中国诗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初期杰出诗人有王勃、杨炯,“近体诗”贺知章、宋之问,沈佺期,诗圣陈子昂(古体);繁荣期出现了天才诗人李白和杜甫。李白为中国人,甚至欧洲人所熟悉和喜爱,杜甫的诗精雕细琢,描写当时社会和他所处时代的不幸,为其主要功绩,他对诗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还有韩愈和白居易两位著名诗人;末期唐诗已渐衰废,诗人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到唐代,“近体”格律诗得到巩固,合以音乐的乐府诗得到广泛发展,诗歌、小说已由原始状态进化、发展到完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