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中国常见茶树害虫common tea pestsin China中国茶树害虫的种类繁多, 为害较大。据不完全统计约有 300 种, 其中主要的有40~50种。这些害虫大都为昆虫, 部分为螨类。茶树的新梢、成叶、老叶、枝干、花果、种子、根部都有害虫为害, 其中以芽叶害虫种类最多, 为害最大。芽叶害虫常使茶叶减产10~20%, 甚至局部无茶可采,并引起茶树长势衰退以至死亡。虫害直接影响成茶的色、香、味、降低茶叶品质。中国茶树主要害虫的类群及其原系发生概况, 可初步归纳为: 刺吸为害芽叶的害虫 包括为害新梢、为害成叶和老叶的许多害虫。 叶蝉类 主要包括小绿叶蝉属的某些种类, 是全国性的主要害虫之一。其中尤以小绿叶蝉、假眼小绿叶蝉刺吸为害新梢幼嫩芽叶最甚, 且以夏、秋茶受害为最严重。 蚧类 中国茶树的蚧类害虫有40~50种, 其中以盾蚧种类最多, 主要的如江南茶区的长白蚧、蛇眼蚧、椭圆蚧, 西南茶区的茶牡蛎蚧等, 发生较为普遍, 且局部为害较重。其次是蜡蚧, 主要有角蜡蚧、日本龟蜡蚧、红蜡蚧, 许多茶区都有发生。此外, 还有粉蚧、绵蚧的一些种类。蚧类刺吸为害芽叶和枝干, 并诱致煤病发生。 粉虱类 主要有黑刺粉虱, 以沿江丘陵茶区发生较多, 局部为害较重。其次有柑桔粉虱, 刺吸为害叶片, 并诱致煤病发生。 盲蝽类 主要有绿盲蝽, 发生较普遍, 刺吸为害春茶幼芽。华南广东一带且多茶角盲蝽的为害。 蓟马类 主要有茶黄蓟马锉吸为害嫩叶, 为岭南茶区及西南茶区的主要害虫之一。 螨类 全国性普遍发生的有茶橙瘦螨和茶叶瘦螨, 江南茶区发生较多的有茶短须螨, 岭南茶区和西南茶区发生较多的有咖啡小爪螨, 西南茶区近年还有茶跗线螨严重发生。多种害螨已成为国内各茶区普遍发生和为害的一类严重害虫, 夏、秋茶受害更大。 此外, 刺吸为害茶树芽叶的主要害虫尚有茶蚜、碧蛾蜡蝉和茶脊冠网蝽等。茶蚜在国内各茶区新辟茶园均有发生, 茶脊冠网蝽则为西南茶区地域性的主要害虫之一。 咀食芽叶的害虫 毒蛾类 主要有茶毛虫, 各老茶区都有发生, 间歇性为害严重。茶茸毒蛾在许多山区茶园屡有暴发性为害。茶白毒蛾在各产茶省均有发生, 但很少成災。许多毒蛾类害虫因多毒毛, 致触及人体后奇痒,严重妨碍采茶等工作的进行。 尺蠖蛾类 主要有茶尺蠖、油桐尺蠖、木橑尺蠖、茶银尺蠖等, 其中尤以茶尺蠖在江南茶区许多茶园为害严重。西南茶区贵州等地有云尺蠖危害, 湖南且有灰尺蠖发生。此外, 各地尚偶有云纹枝尺蠖等。 蓑蛾类 主要有茶蓑蛾、大蓑蛾、褐蓑蛾和小蓑蛾等, 发生较为普遍, 局部为害较大。 卷叶蛾类 主要有茶小卷叶蛾和茶卷叶蛾。前者以沿江丘陵茶区受害较重, 后者偏南发生尤为岭南茶区的主要害虫。 刺蛾类 主要有茶角刺蛾和扁刺蛾。前者以南方茶区发生较多, 后者以沿江及北方茶区为害较大, 主要为害夏、秋茶。另外还有红点龟形小刺蛾、白痣刺蛾等。 象虫类 主要有茶丽纹象虫和大绿象虫等, 前者发生较多, 南方一些茶区为害较重。 此外, 发生较为普遍的尚有茶细蛾、茶斑蛾和茶蚕, 茶蚕多限于内山茶区发生且常有较大为害。华南海南岛等地还有茶谷蛾, 局部为害较重。 蛀害茎干的害虫 包括一些常见的钻蛀性蛾类和甲虫类害虫。其中蛾类害虫主要有: 茶梢蛾, 在许多老茶区均有发生, 以西南茶区为害较大; 茶织叶蛾,以江南茶区和西南茶区发生较多,局部为害较为显著,是蛾类蛀干害虫中较为重要的一种; 茶堆沙蛀蛾, 在各地老茶区都有发生, 对衰老茶园为害严重; 咖啡豹 蛾分布广泛, 以新辟茶园较为易见, 也是新茶区的主要枝干害虫。甲虫类枝干害虫主要有茶天牛, 各老茶区多有发生, 常以山地茶园发生较多, 黑跗眼天牛分布南方各茶区, 是岭南茶区、西南和中南茶区的主要枝干害虫; 茶吉丁虫也是岭南至中南一带的枝干害虫, 局部发生较多; 茶枝小是岭南、西南等茶区常见的枝干害虫之一。 茶籽害虫 种类很少,主要有茶籽象虫,各老茶区中均有发生,以西南茶区受害较重;油茶宽盾蝽, 主要在华南一带发生, 为害茶果。 地下害虫 为害茶树根部的害虫, 以咬食切断幼苗根部的蛴螬类最为普遍, 主要有铜绿金龟甲、大黑金龟甲和黑绒金龟甲等。大蟋蟀发生于岭南茶区和中南一带, 为害茶苗。土栖白蚁也是普遍发生为害茶树的地下害虫, 主要有黑翅土白蚁等, 地下营巢群栖,蛀食根部乃至地上茎干。 茶园害虫有的种类专化性较强, 只为害茶树,如茶尺蠖; 有的则由其它植物上转移而来并适生成为重要的茶树专化性害虫, 如小绿叶蝉、长白蚧、油桐尺蠖, 茶跗线螨等; 蛴螬、蓑蛾、刺蛾等多食性昆虫, 也经常为害茶树。由于种种历史、地理原因, 各地茶园都有其多种害虫, 形成当地特定条件下相对比较稳定的茶园昆虫区系及其主要害虫种群, 但是在出现某些较大的环境变化和人为干予的情况下, 就会引起区系内部种群结构的变化与演替, 主要害虫下降为次要害虫, 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由于茶园害虫种类较多, 重视茶园环境保护, 会利于天敌生存, 增进天敌对害虫的制约。人为茶园栽培措施的重大改变, 特别是农药的使用, 引起和加剧茶园昆虫种群的演替。在三、四十年代以前, 茶叶生产一直处于穴播丛植、管理粗放、肥培水平低下、产量很低的传统状况, 茶园昆虫区系长期较为稳定, 害虫种类虽多, 但种群数量却一般较少, 食叶性的重要害虫普遍多为茶毛虫、茶蚕、茶蓑蛾等蛾类害虫; 由于树势衰老, 蛀干性害虫如茶织叶蛾、堆沙蛀蛾、茶天牛、白蚁, 以至茶籽象虫相对发生较多, 这些害虫的存在, 正反映出当年老式茶园的生态特征, 而今在一些偏僻山区仍局部留有这种迹象。及至本世纪中叶以来, 随着中国茶树栽培管理水平的提高,茶园生态环境更适于多种害虫发生;有机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 又大大削弱了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 结果都加剧了茶园昆虫区系的变化和种群演替。上述害虫种群趋于下降, 新的重要害虫不断涌现, 全国普遍发生和某些地区性的重要害虫都在增加。各地演替的具体情况, 归纳起来大致存在这样四种趋势:❶由大型害虫向小型害虫方向演替; ❷由咀嚼式口器害虫向蚁收型害虫方向演替; ❸由发生代数少, 繁殖率低的害虫向发生代数多、繁殖率高的害虫方向演替; ❹由栖息叶面、易接触农药的害虫向栖息隐蔽、不易接触农药的害虫方向演替。这与国外一些产茶国家茶树害虫演替的趋势也基本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