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封建社会的自耕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封建社会的自耕农

中国封建社会的自耕农

自耕农是我国所特有的一个大量存在的土地所有者阶层,是农业人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自耕农属于小农经济范畴,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封建国家的赋税差役主要由自耕农承担。自耕农相对佃农来说,拥有自己的私人土地,虽要对国家交纳赋役,但免去了地租,减少了地主的剥削。自耕农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也比佃农有能力耕种较大面积的土地。在中国历史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自耕农数量的增减,往往标志着社会生产发展的迟速和经济的繁荣或衰落,也关系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寡。封建统治者把自耕农看作一个最有能力提供赋税、兵源的阶层,所以力图扩大这个阶层。汉代的 “赋民以田”,西晋的占田,北朝、隋、唐的均田,明代的移民垦田,都是培植自耕农的措施。封建统治者从地主阶级利益出发,认识到自耕农的重要性,如朱元璋制定土地政策时,对自耕农就给予保护。洪武四年 (1371)下令,对自耕农开垦的土地,“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徙多占田以为已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 这种政策在客观上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事实上明初自耕农增长很快。
自耕农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 一是农民起义后,地主逃亡,一部分贫民在地主死亡之流徙中获得了土地和财产; 二是垦荒开垦的土地; 三是政府授予的田地,如发布均田令。自耕农作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曾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历朝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自耕农属于小农经济,在生产中比佃农有优越的一面,因为自己拥有一小块土地,比佃农要关心生产,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易于使生产集约化,肯向土地投资,提高土地的丰度和利用率,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缺陷方面是生产规模狭小,不利于分工的发展和改进耕作技术,易于分化和不稳定等。自耕农是小规模的个体经济,随着土地兼并和政府赋役的增加,很容易发生贫富分化。极少一部分上升为地主,绝大部分自耕农的土地被地主兼并,自身作为劳动力则转化为被地主剥削的佃农和雇农。因此,就社会生产的物质条件 (土地) 而言,自耕农的小块土地所有制只能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后备和补充; 就社会生产的劳动力条件而言,自耕农是佃农和雇农的潜在后备军。在土地兼并规律经常发生作用的前提下,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附庸。
自耕农随时都有丧失土地的危险,生活比佃农更缺少保障,在经济上更不稳定,所以历朝中流民主要来源于破产的自耕农。自耕农经济的繁荣与衰落,实际是社会经济兴衰、阶级矛盾缓和与激烈的反映,通过流民数量的增减可以看出政治发展趋势。故清代有人说: “流民安则转‘盗’ 为民,流民散则转民为 ‘盗’。”

☚ 中国的依附农民   井田制 ☛
0000377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0: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