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名言佳句大辞典︱人名略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名言佳句大辞典︱人名略解
  • 位置: 首页/附录库/中国名言佳句大辞典

人名略解

 子夏
 春秋卫人,姓卜,名商。孔子的弟子。擅长文学,研习诗赋,为孔门传经派之祖。
 子贡
 春秋卫人,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亦作子赣解。孔子的弟子。精于货殖,家累千金,后为鲁、卫之相。
 子羔
 春秋齐人。亦有作卫人解。姓高,名柴,字子羔,是为孔子弟子。
 子张
 春秋陈人。孔子的弟子,字端孙师。年少孔子四十八岁。容貌清秀,资质过人,且善交际。
 子游
 春秋吴人。姓言,名偃,字子游。鲁时曾任武城之宰相。孔子的弟子。礼的根基深厚,是为文学科之门人。其文学颇负盛名。
 子思
 孔子之孙,名伋,字子思。受业于孔子弟子曾参,而为鲁缪公之师。子思继承孔子学说之主流。著有“子思子”二十三篇,“中庸”亦为子思之作。
 子路
 春秋鲁人,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孔子的弟子。性好勇,事父母极为恭顺。
 子罕
 战国宋人,为子冉之讹音,曾经威胁宋君。与乐喜之子罕非同一人。
 子产
 春秋,郑大夫。字公孙侨,又称东里的子产或国侨。执掌国政达四十余年之久。其政宽猛得理。晋、楚争霸时,郑国正夹于其间,后由子产治理内外政治之后,晋、楚就不再加兵于郑,立下了不朽之功。孔子称其为古代之遗爱。
 子犯
 春秋晋人,字狐偃,文公之舅,故又称为舅犯。助文公平定天下有功。
 士蒍
 为春秋晋大夫。晋桓庄之族人极为专横,献公颇为忧虑。士蒍说:“若献公剔除富子,那么群公子谋略方能实行。”所以和群公子商议,而去除富子。
 山寿
 晋河内怀人氏。字巨源,谥康。好老庄之学,为竹林七贤之一。
 子韦
 春秋宋人,通天文之学,景公时任掌司星之官。
 王阳明
 明,余姚人,字伯安,世谓阳明先生,谥号文成。弘治年间进士。因反抗刘谨,被流放贵州。主张致良知,建立知行合一为主旨,称姚江学派。年五十七岁卒。著《王文成全书》。
 王翰
 唐,晋阳人。即旧唐书之王浣。
 字子羽。进士。官拜汝州长史。因故被贬为道州司马。善作诗,著有文集。
 王羲之
 晋,会稽人。旷之子。字逸少。以正直敢言著名。元帝时,官拜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擅长书法,草隶为古今之冠,人称书圣。
 王荆公
 见王安石之记载。
 王元之
 宋,矩野人。字元之,号雷夏先生。又名王禹。太平兴国进士。官拜右拾遗、翰林学士。咸平四年卒,年四十八。著有《小畜集》、《承明集》。
 王周
 五代,汉魏州人。曾仕唐庄宗、明宗二帝。晋天福年间,任命贝州泾州节度使。汉高祖时,为武宁镇抚。
 王昌龄
 唐,江宁人。字少伯。开元进士。官拜秘书郎。晚年因生活放纵,贬为龙标尉,人称王龙标。安禄山之乱时,避居乡里,为刺史间丘晓所杀。擅长写诗,人称诗家天子,也有人称他王江宁。书齐名代笠亭。著《文集》五卷。出生地,有人说太原,有人说在京兆。
 王勃
 唐,龙门人。字子安,隋王通后裔。文笔生动,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唐代四杰。著《王子安集》。
 王莽
 汉,东平陵人。孝元皇后之甥。字巨君。封为新都侯,官拜大司马。平帝时,号安汉公,弑平帝,立孺子婴,号称假皇帝。后夺取汉位,国号新,终为光武帝推翻。
 王安石
 宋,临川人。益之子,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谥号文。考中进士,神宗时成为宰相。改革政治,订定青苗、水利、均输、保甲、募役、市易、保马、方田均税等新法,因执拗刚愎,众议纷纷而失败,降为镇南军节度使。唐宋八大家之一。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八岁。著有《周官新议》、《临川集》、《唐百家诗选》等书。
 王维
 唐,祁人。字摩诘。开元初进士。初任大乐丞累迁至监察御史。安禄山乱起,饮药致哑。大乱平定后,获得特赦,任命太子中允,后为尚书右丞。善草隶诗画,尤长于山水云石,称南画始祖。书齐号为辛夷坞,茱萸沂,竹里馆。乾元二年殁,年六十一岁。著《王右丞集》、《书学秘诀》。
 王逸少
 见王羲之之记载。
 王介甫
 见王安石之记载。
 尹喜
 战国,秦人,字公度。官任函谷关尹。老子西游时,授以道德经五千言,后随老子共西去,不知所终。著《关尹子》。
 元稹
 唐,河南人,字微之。善作诗,与白居易并称元白。其诗体被称为元和体。著《元氏长庆集》。
 夫差
 春秋、吴国阖间之子。与越王勾践作战败死,后来夫差在夫椒打败越王以报父仇,声威日上,会合诸侯,但又为勾践所灭。
 毛嫱
 古代美女之名,与西施相并称。
 王湾
 唐,洛阳人。历代皆为进士。开元年间荥阳主簿,后为洛阳尉。
 介子推
 春秋晋人。即介之推。子与之为语助词,推为其名。跟随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后不为文公重用,遂与其母隐居于绵山。
 王孙贾
 春秋,卫大夫。曾经假借如何谄媚妻子而亲近孔子,却遭到孔子的拒绝。
 公叔文子
 春秋卫人。字子桑,亦称公孙枝。精通人事,并推荐孟明赴穆,使其称霸西戎。
 公明贾
 春秋,卫人。孔子曾问其公叔文子之事。
 孔子
 春秋鲁国人,名丘字仲尼。为儒家之祖,生性圣贤德惠。曾周游七十余国,至六十八岁才返回鲁国。有弟子三千人,其中七十二人精通六艺。生于周灵王二十年(亦有二十一年之说),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享年七十四岁。
 公明仪
 春秋,鲁南武城人。子张之门人。
 公孙丑
 战国齐人。孟子的弟子。
 文王(周)
 太王之孙。名昌,谥文。天性圣达贤德,有西伯之称。
 王季
 周太王之幼子。文王之父。名为季历。其兄泰伯与虞仲为了把王位让给季历,逃到荆蛮。季历继承王位之后,把太王留下来的大业,治理得井井有条。后来把王位传给文王,武王追封为王季。
 太姒
 周文王妃,武王之母,有贤妇人之美誉,号丈母。
 公孙龙
 春秋楚人,字子石。孔子的弟子。年少于孔子五十三岁。
 王孙满
 周定王之大夫。楚子曾问其鼎之大小尺寸和体积轻重而心存谋求王位之心。王孙满答道,一个国君所注重的应该是有无施行德政,而非在于鼎之华丽与否。楚子的野心遂被压制。
 太康
 夏王之名,启之子,贪佚乐而忽略民事,为有穷君羿驱逐到阳而崩逝。
 太宗(唐)
 见李世民之记载。
 太甲
 殷商时太宗。第二代帝王。殷王仲壬崩逝后,伊尹立成汤之嫡长孙太甲为王。
 王肃
 三国时代,魏东海人,字子雍,谥景。曾任中领军、散骑常侍。著解《尚书》《诗》《论语》《三体》《左氏》等,以及“孔子家语”等。
 奚仲
 夏人,禹之臣,曾任车马税的工作,后任命为车正的职务。
 王之涣
 唐,并州人。诗文名躁一时。有一回,与王昌龄,高适共饮于旗亭,闻妓女歌唱,三人评判所歌之诗以何人最优。结果高适诗一首,歌昌龄诗者两首,而最后获得优胜的妓女所唱皆为之涣的诗歌。之涣大喜。
 王融
 南齐,琅琊人。字元长。官拜中书郎。年轻即具诗才,擅写文章。后因事死于狱中,年仅二十七。著有《王宁朔集》四卷。
 文侯(魏)
 战国,魏的君王。驹之孙,名都,谥文。周威烈王时曾任诸侯,其经艺学于子夏。段干木亦曾为其座上客。于诸侯间颇得声名。
 方干
 唐朝,新定人,字雄飞。擅长作诗,性格朴实,每见到人就三拜,认识他的人都称他为三拜。会稽镜湖隐居,终身不再出来。后被称玄英先生。
 太宗(唐)
 见李世民之记载。
 牛僧孺
 唐人,弘之后裔。字思黯。谥文简。与李德裕合称牛李。书齐称为归仁园。著有《幽怪录》。为牛李党之首领。
 王拱辰
 宋,咸平人。字君贶,谥懿恪,年九即中进士第一名,元丰时为官武安军节度使。纵谈新法之弊害,卒于彰德度使任内。
 王济
 晋人,浑之子。字武子。有文才,勇猛过人,甚爱养马。娶武帝女常山公主为妻,官拜太仆。
 王戎
 晋临沂人,凉州刺史浑之子。字濬冲,谥元。自幼聪慧颖悟,为竹林七贤之一。惠帝时,为贾后举拔,官拜司徒。
 元行冲
 唐,洛阳人,名澹,谥献。博学
 多闻,精通训诂学,为弘文馆学士。玄宗时诏之作孝经疏。
 公孙弘
 汉,薛人,字季,研学春秋杂学。为武帝时博士。后迁徙董仲舒于胶西。
 勾践
 春秋时代越王。初为吴王阖闾所败,后攻破阖闾,洗雪耻辱。因臣范蠡的献计,击灭吴国,会合诸侯成为盟主。
 予让
 战国晋人。为了要报复知氏,后因事败被杀。
 文天祥
 南宋的忠臣,吉水人,字宋端,履善。号文山,谥忠烈。进士第一。著有《文山集》《文山诗集》。
 史佚
 周人,史官,又名尹逸,与太公、周公、召公共称四圣。
 史嚣
 春秋,号人,为名太史,由于号公德薄,故预言其必定灭亡。
 冉有
 春秋鲁人,同冉求,字子有,孔子的弟子。为十哲之一。属孔门政事科。曾为季氏之宰相。
 安禄山
 唐朝胡将。极受玄宗宠爱,声势日大,与宰相杨国忠互争权势,举兵发起安史之乱。在长安即帝位,国号大燕,后因继承问题为长子庆绪所杀。
 司马光
 北宋名臣。池之次子。字君实,号齐物子,谥号文正。反对王安石新法。尊封大师温国公,因居涑水乡,又名涑水先生。书室称读书堂,著《资治通鉴》《独乐园集》等书。
 夷逸
 周的逸民,隐居不复出,看轻世俗,志向于豪放不羁。
 史鳅
 春秋、卫大夫,字子鱼。灵公用遽伯玉任弥子瑕时,史鳅以死来劝谏。
 申公
 汉,鲁人。名培。少与楚元王
 深交,并一起侍孚丘伯,且授与他们诗文,作诗传,名曰鲁诗。
 召公
 名奭,谥曰康,武王伐纣之后,被封在北燕。成王时和周公并称为三公,掌管陕以西之地,又称为召伯。
 石碏
 春秋、卫大夫。侍奉庄公。其子厚与公子州吁是密友。州吁杀桓公,石碏杀州吁及其子厚,迎公子晋,使卫国得到安定。这就是大义灭亲的由来。
 白乐天
 唐、太原人,名居易,字乐天,号醉吟先生,谥号文。元和进士,会昌六年殁,年七十五。文章精切,诗词秀丽。与元缜共咏诗,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合称刘白。著《白氏长庆集》《白氏帖事类集》。
 司空曙
 唐,广平人,字文初。官拜虞部郎中。精于诗,有大历才子之称。
 司马相如
 汉,成都人,字长卿。辞赋秀丽,所作子虚,上林,大人等赋成为汉魏六朝文人的模范。
 司马仲达
 三国时代,魏温司马懿,字仲达。即晋宣帝。文帝时,曾与蜀丞相诸葛亮征战。其孙炎灭魏而代有天下,追尊封为宣帝,庙号高祖。
 司马温公
 见司马光之记载司马徽
 三国,蜀之颍川人。字德操。曾向昭烈帝推荐诸葛亮、庞统。
 司马君实
 见司马光之记载。
 玄宗
 唐,第六代皇帝。为睿宗第三子,姓李名隆基。谥号明皇。治理天下有“开元之治”之誉称,堪与贞观之治媲美。天宝年间,因宠杨贵妃,招致安禄山作乱。后让位子肃宗。退位后被封为上皇天帝。在位四十四年。
 史天泽
 元朝人,秉直之子。子润甫。谥忠武,官拜光禄大夫。
 司马贞
 唐河内人,字子正。官至朝散大夫、弘文馆学士。著《史记索隐》以及著补三皇记三十卷。以和司马迁对名故自号小司马。
 司马彪
 晋人,睦之长子,字绍统。为人虽笃学,但却好色轻薄。官至秘书丞。著有《庄子注》、《九州春秋》等书。
 石介
 北宋,兖州人。字守道,天圣之进士。号称徂徕先生。庆历年间,受太子中允拔擢之,作庆圣德的诗,遭致夏疏所排斥。著有《徂徕集》。
 石勒
 晋代,后赵之高祖。五胡羯人。字世龙。谥明帝,庙号高祖。群盗中刘渊之将,叛前赵称王,之后,杀刘曜称帝。年少喜爱文学,战阵中亦教授儒生读史书,论古帝王之善恶。年六十。
 石显
 汉,济南人。字君房。因承蒙元帝宠爱,以致在朝上专横无道,成帝立,在迁赴太仆,在途中病死。
 丙吉
 汉,鲁国人。字少卿,谥定。为辅佐汉宣帝之名臣。封为博阳侯。
 伊陟
 殷商大戊贤相。伊尹之子。
 仲尼
 仲尼,见孔子之记载。
 仲弓
 春秋鲁人,又称冉雍。孔子的弟子,为十哲之一。属德行科。与子弓是否同为一人,有待查证。
 伊尹
 名挚,为商朝时辅佐汤王的贤相,使汤代夏而有天下。汤王非常的尊敬他,称他为阿衡。
 有子
 春秋鲁人,孔子的弟子。名若,字子有。年少孔子十三岁。孔子殁后,因其容貌与孔子极为相像,故孔子之门人服事他十分恭顺。
 成王(周)
 周第二代帝王,武王之子。名诵,谥曰成。管、蔡二叔和纣王子武庚作乱,命旦(周公)讨伐。
 仲虺
 殷人。汤王之左相奚仲之后代。汤王从夏来归,至太垌时,任命仲虺为知制诰。尚书正义中记载其姓仲名虺,而史记中有作中��之称,荀子尧问篇则有中归之称。
 老子
 周,楚苦县人。姓李,名耳,字��。一说为字伯阳,谥��,一说为字老,名��。其人于母亲胎中达八十一年之久,出生时发已灰白,故号称为老子。曾任周之守藏吏。孔子问其体本为何,答曰“如龙”。出函关而不知返。著有《道德经》五千余言。
 西施
 春秋,越之美女,一称西子。越王勾践败于会稽之时,以西施计献吴王夫差。吴王终因沉溺于西施的美色而疏怠朝政,导致国家灭亡。
 臼季
 春秋晋国大夫,胥臣。字季氏。封采地于臼故名臼季,曾任司空之官,又称之司空季氏。侍奉文公。
 朱熹
 宋代名儒,朱子学之祖。松之子,字元晦或仲晦,谥号文。绍兴年间进士。历事高、孝、光、宁四期。清康熙年间,位于十哲之次。其学派称为考亭学派。世人敬称朱子。
 江淹
 梁,考城人,字文通,谥号宪。世称江郎。著《齐史十志及前后集》。
 光武帝
 见刘秀之记载。
 朱放
 唐,襄州人,字长通。隐居于剡溪,长于诗。
 朱文公
 见朱熹之记载。
 列御寇
 战国郑人,其学皆以黄帝老子之说为依据。著有《列子》一书,封为冲虚真人,其后君王下诏命其著作《冲虚真经》一书。其名亦可作《列圄寇》。
 朱云
 汉,平陵人,字游,成帝时上书希望借斩马之剑,斩佞臣张禹,因而触怒皇帝,朱云手扶栏槛,口骂佞臣,遂致槛折断,故有“朱云折槛”之故事。
 伍举
 春秋,楚大夫。参之子。曾掌管椒邑,故名椒举。
 夷陟
 殷商大戊贤相。伊尹之子。夷甫晋朝王衍之字,王戎堂弟。风姿高雅豁达,喜好清淡,人称一世龙门。被石勒所杀身亡。
 羊祜
 晋,泰山南城人。续之孙。字叔子。官至秘书监。武帝即位时,累升至尚书右仆射,又为荆州诸军事都督。后转入朝廷,并献伐吴之计。卒后,追赠太傅。
 向秀
 晋怀人,字子期,和同郡山涛相识。好老庄之学,注解庄子,秋水至乐二篇未完而卒。竹林七贤之一。
 杜预
 晋人,字元凯,谥成。平定吴有功,被赐封为当阳县侯。用兵之妙尝制胜敌人,诸将中无人能比拟,死后,被追赠为征南大将军。故为人呼为杜征南。著有《左氏经传集解》、《释例》、《盟会图》、《春秋长历》等书。
 周茂叔
 宋,营道人,字敦颐,谥号元公、著《太极图说》、《通书》,宋学始祖。人称濂溪先生,后世尊称为周子。
 伯夷
 周朝人,姓墨胎氏,名元,字公信,孤竹君的儿子,叔齐之兄。伯夷明白父亲之心意,希望传位给弟弟叔齐,于是伯夷在父亲殁亡后便将嗣位让给叔齐,自己退居他乡,而叔齐却也为了要使伯夷能即位,也逃离自己的故乡。
 告子
 战国人,一名不害。其学自成一家。曾与孟子辩论人性之本,主张人性本无善恶之别,而完全决定于后天的修养。
 伯禽
 周公之子,封于鲁,建立了鲁国,在位四十六年。
 李世民
 唐太宗,高祖之次子。谥文皇,庙号太宗。隋末天下大乱,与高祖兴兵征服四方,统一天下。即位后采纳贤相、名将之言,实行善政,威势及于域外。
 宋
 战国宋人。荀子、墨子作宋鈃解,孟子作宋解,而庄子作宋荣子解。其人之主张与墨子相合,都是主张交利。荀子认为宁之言论足以欺惑愚昧之众。
 伯鱼
 孔子之子,字孔鲤。先卒于孔子。
 宋玉
 战国,楚之鄢人。屈原弟子,屈原遭放逐,在悲痛之余,作楚辞九辩,招魂。词态巧丽,开汉魏六朝文风。
 杜牧
 唐,京兆人,字牧之,号樊川。是为刚直奇节之士。由于晚年不得志,因此自制墓志,并将平生所作之文章焚烧殆尽。其诗豪迈洒脱,世人称之为小牧,以与杜甫区别之。著有《樊川集》。
 哀骀它
 春秋卫国人。面貌其丑无比。鲁哀公时,授以国政。
 吕不韦
 秦,阳翟人。秦庄襄王于赵为人质时,吕不韦曾献计救返庄襄王,而后即丞相之位,封为文信侯。吕不韦曾与邯郸之妃怀有一子,后来又将其妃赠予庄襄王,而所生之子即为始皇帝。始皇帝尊称其为仲父。著有《吕氏春秋》一书。
 汪信民
 同汪革。宋,临川人。字信民。绍圣年间进士。吕希哲的门人。著《青溪类稿》、《论语直解》。
 沈休文
 梁,武康人,名约,字休文,谥号隐。好学,博通群籍,长于文章。历官宋,齐。著《四声谱》《晋书》《宋书》《齐纪》《梁武纪》《弥言》《谥例》《宋文章志》《文集》等书。
 岑参
 唐,南阳人。天宝年间进士,任命补阙起居郎,后为嘉州刺吏,退职后居于杜陵山中,在蜀国作客时死去。善作诗,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著《岑嘉州集》。
 匡衡
 汉,东海人。字稚圭。善作诗。官拜太子少傅,封为乐安侯。成帝时,王曾进谗言而被免职。
 李勣
 唐朝,离孤人,字懋功,谥贞武,本姓徐。跟从高祖建立武功,降服突厥,讨平高丽。死后赠太尉。
 李太白
 见李白之记载。
 李泰伯
 宋朝,南城人,即李观。擅长于雄辨、作文章。受范仲淹推荐,试办太学助教,向皇上呈献明堂定制图。嘉祐中,官至太学说书。嘉祐四年卒,年五十一。著《周礼致太平论》、《平礼论》、《皇佑续稿》。
 李端
 唐朝,赵州人。号卫岳幽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擅长作诗,有《李端诗集》。
 李密
 晋朝,武阳人。字令伯,一名虔。武帝时任汉中太守,为了养老母才做官。陈情表一篇读了不流泪的人是不孝。
 李邕
 唐朝,江都人。字泰和。玄宗时任北海太守,所以被称为李北海。书读得好,才艺出众,文名满天下,为人刚毅激烈,后来被李林甫所杀。著有《李北海集》。
 李林甫
 唐朝人,小字哥奴,号月堂,性情阴佞狡猾、善权术。玄宗时与宦官、妃嫔结识,以观察玄宗的动静,专政正时,在位十九年酿成安史之乱。
 李长吉
 唐的宗室,字长子,七岁能做好辞章,有天分奇才,崇尚怪险奇谲,著有《昌谷集》。收集的作品有《李长去歌诗四卷,外集一卷》、《锦囊集四卷,外集一卷》。
 李适之
 唐朝人,承乾之孙。天宝初年,官至左相,后来被李林甫构陷,吃药而死。
 李洞
 唐朝,京兆人。字才江。爱慕贾岛而作诗,并铸其像,像神一样的侍奉。被吴融所推崇。
 李白
 唐朝,蜀昌明人。字太白,号酒仙翁、海上钓鳌客。生于青莲乡,也叫于青莲居士。天才横溢,喜好纵横之术。少年时代,仗义侠事。日夜豪饮,好施财侪人。玄宗时,写一篇颂呈给皇上,因此而有名声,后遭杨贵妃的排斥。诗风高妙清逸,与杜甫齐名。著有《李太白集》。
 李斯
 秦朝,楚上蔡人。跟从苟卿学习帝王之术。又以客卿的身份传于秦。始皇帝平定天下后,任他为丞相。制定郡县制度,又下令禁书,并改仓颉的籀文为小篆。
 李商隐
 唐朝,文宗时代进士。怀州人。官不遇而终。诗风华丽深潜,为晚唐期的代表诗人。
 李绅
 唐朝人,敬玄之曾孙。字公垂,谥文肃,人虽短小,但精悍,作诗非常有名,号称短李。被提拔为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缜共称为三俊。侍奉于穆宗、武宗二代。著有《追昔游集》。
 李晟
 唐朝,临潭人,字良器。谥忠武。德宗时平朱泚,收复京师,被封为西平王。
 李频
 唐朝,寿昌人。字德新,大中进士,擅长作诗。著有《黎岳集》。
 沈德潜
 清,长洲人,饮圻之孙,字确士,号归愚,谥号文慤。博学,善写诗。世称高宗或老名子。卒年九十七,与陈群并称东南二老。著《五朝诗别裁》、《古诗源》、《竹啸轩诗钞》、《归愚文钞》、《西湖志綦》、《唐宋八家文读本》。
 杜子美
 见杜甫之记载。
 杜审言
 唐朝,襄阳人,字必简,文章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被称崔李苏杜。
 杜甫
 唐朝,襄阳人。字子美。大历年中游来阳时,一夕大醉而死,年五十九。诗雄浑、沉痛、忠厚,被称为爱国诗人。与李白齐称唐代诗人双璧,当时人叫他老杜,来与杜牧的区别。著有《杜工部集》。
 杜牧之
 见杜牧之记载。
 宋之问
 唐,汾州人,字延清。则天武后时,与沉佺期共为官廷诗人,颇活跃,并称沈宋。睿宗时,流放岭南,赐死。
 沈佺期
 唐,内黄人,字云卿。善写诗,中唐名家,与宋之间齐名,并称沈宋。
 阮咸
 晋尉氏人。籍之义子,字仲容,为竹林七贤之人,擅解音律。与叔父籍并称大小阮。官拜散骑侍郎,卒于始平太守之任。
 阮籍
 三国时魏人,瑀之子,字嗣字,竹林七贤之一。好老庄之学,嗜酒、擅吹箫、善弹琴。又好作青白眼。
 李建年
 汉朝,中山人。李夫人之兄。擅长歌曲,做新声。武帝兴建天地诸祠时,请他做诗曲。
 李汉
 唐朝人。字南纪。少年时向韩愈学习,精通古学,李汉的妻子是韩愈的女儿。文宗时,史馆修撰。宣宗时,官至宗正少卿。
 李咸用
 唐朝人,号披沙。擅作诗。著有《披沙集》。
 李颀
 唐朝,东川人。开元进士。官祚新乡县尉。他的律诗与高适齐名。
 伯乐
 春秋秦穆公时人,会鉴别马的优劣,一名孙阳。
 吕诲
 宋朝人,字献可。进士,官至侍御史中丞,作辩奸论来非议王安石,被疏劾而离去。
 吕布
 后汉,九原人,字奉先。首先侍奉丁原,后与董卓誓为父子,却又杀死董卓,被董卓之余党杀死。
 吕蒙
 三国,吴富陂人。字子明。与周瑜攻破曹操于乌林。封为孱陵侯。
 李克
 战国魏人,子夏的门生。订定尽地力之规章,又创平粜法以富强国家。是为刑名学之祖。编纂中国刑法基本法经六篇。
 吕蒙正
 宋朝,河南人。字圣功,谥文穆。太平兴国中的进士。官至太子太师。封蔡国公。
 李德裕
 唐朝人,字文饶。侍随武宗六年。宣宗时遭受到憎恨他的人陷害,贬迁而卒。著有《次柳旧闻》、《会昌一品集》。
 李陵
 汉人,广子孙,字少卿。为苏武之好友。年少时任侍中和建章监。善骑射,武帝时曾教于酒泉及张掖,以备胡的侵犯。任骑都尉时伐匈奴事败被虏。武帝闻获后诛戳陵之家族。陵则在匈奴处囚禁二十余年而卒。
 狄仁杰
 唐之名臣,太原人氏。字怀英,谥文惠。政积斐然。武后想立武三思为太子之事,极力加以谏止。
 杜衍
 宋,山阴人。字世昌,谥正献。侍奉仁宗时,极力改革流弊。其书齐名为薝馆。
 吴融
 唐人,翥之孙。字子华。龙纪时进士。官拜翰林承旨。著《唐英歌诗》。
 屈平
 见屈原之记载。
 枚乘
 汉朝,准阴人,字叔。景弟时做吴王濞的郎中,上书谏吴王的谋反,不被采纳,到梁国,孝王看重,以上宾看待。景帝时召回,任弘农都尉。
 武帝(梁)
 南兰陵人,姓萧,名衍,字叔达,谥武。通达儒学,爱好佛学;经常读梵典,庙号高祖。著有《通史》、《金海》、《制旨》、《孝经义》、《周易讲疏》等。
 武帝(汉)
 谥帝、谥刘彻,景帝之中子,庙号世宗。兴大学、崇儒术,打败匈奴,通达西域之国,扩张版图。年号的建立从武帝开始,即位时是建元元年。
 卓文君
 汉人,卓王孙之女。为司马相如的琴挑所动,与之私奔。后欲娶茂陵之女为妾,文君作白头吟,相如感动而作罢。
 周舍
 春秋,晋人。赵简子之臣,以直谏闻名。
 孟贯
 五代周时建安人。字一之。少年好学,游庐山,以礼义文章节俭为当时的模范。
 孟郊
 唐朝,武康人。字东野。即张籍。追谥贞曜先生。年五十岁时得贞元进士,与韩愈为忘年之交。著有《孟东野集》。
 孟浩然
 唐朝,襄阳人,世人称他为孟襄阳,擅长五言古诗,学陶潜的自然派诗。盛唐时期与王维齐名。著有《孟浩然集》。
 孟尝君
 战国,齐人。婴之子,姓田氏,名文。称为齐相,号孟尝君。招揽天下的贤士,有食客数千人。
 孟东野
 见孟郊之记载。
 周亚夫
 汉沛人,勃之子。文帝时,屯军于细柳,人称真将军。景帝时,讨伐吴楚七国之乱,官拜丞相。
 吴起
 战国卫人。曾拜曾子为师,擅长用兵之术。帮助魏文侯攻打秦国,武侯时被公叔嫌忌于是出奔到楚国。侍奉悼王,于悼王死后,被射杀身亡。著有《吴子》一书。
 吴缜
 宋,成都人。字廷珍。著《新唐书纠谬》、《五代史纂误》等书。
 周��
 晋,安成人,字伯仁。王敦叛乱时,极力救助王导。
 周瑜
 三国时代,吴国舒人,字公瑾。破曹操于赤壁,又进攻蜀国。卒于巴丘,年三十六岁。
 叔齐
 周人,孤竹君之子,伯夷之弟,姓墨胎。名智,字公达。与兄互相推让父王之嗣位而退居他乡。武王伐殷纣王时,伯夷和叔齐曾叩马劝谏。又当周室保有天下时,叔齐为了不愿进食其栗米,认为那是可耻之事,于是隐居首阳山,最后终因饥饿而卒。
 叔孙武叔
 春秋,鲁大夫。又称叔孙州仇,婼之孙。谥武,故又称武叔。曾毁谤孔子。
 周公
 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名旦,谥曰元或文,助武王代纣,武王崩殂后即辅佐成王,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制礼作乐,定冠婚葬祭之仪节。
 长沮
 春秋楚人,是一隐士。孔子赴叶时,见其与桀正于田间耕作,遂命子路驱前问津。
 叔詹
 春秋,郑大夫。与堵叔、师叔共同执政,有贤名。
 武王(周)
 周朝开国者,文王之子,名发,谥武。继承父文王之位,兴师伐纣,殷遂灭。
 孟之反
 春秋,鲁大夫。名侧。败于齐后成为殿军,却自感光荣。
 武庚(殷)
 纣之子。武王卒后,与管叔谋反,背叛周公。
 孟子
 战国,鲁,邹人。名轲,字子舆、子居、子车。为鲁公族孟孙之后裔。集孔子学说之大成。幼年时期尝受教于慈母。年长后学于子思。由于弟子公孙丑和万章难诗书,故为之作序。又根据孔子之说著有孟子七篇。
 孟献子
 春秋,鲁大夫。一名仲孙蔑。又称贤大夫。
 孟施舍
 古代之勇者。姓孟,名舍。施字乃为发语之辞。
 季布
 汉,楚国人。以任侠著称。项籍之武将,不时打击汉王。项籍灭亡后,高祖以千金求之。季布以重然诺著名,世人流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柳宗元
 唐人,字子厚。贞元进士。博学弘词,官至监察御史。元和十四年卒,年四十七。其文卓伟精致,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永州八记》、《龙城录》、《柳先生文集》、《外集》等书。
 始皇帝
 秦的第一世天子之号,名嬴政,为庄襄王之子。灭六国,统一天下,实行中央集权,暴虐无道,众叛亲离。卒于沙丘。在位计三十七年之久。
 洪迈
 宋人,遵之弟,字景庐,号容齐,野处翁,谥号文敏。绍兴年间进士。著《容齐随笔》一书。
 屈原
 战国楚人,名平,字原、号灵均。仕于楚之间大夫,颇受怀王之信任,后为怀王之子所贬,而投身汨罗江自尽。著有《离骚》、《渔父》等二十五篇。
 房玄龄
 唐代名臣。临淄人。彦谦之子。字乔,谥文昭。太宗即位后,官任左仆射。爵位为梁国公。居相位达十五之久。后太宗任其为司空,玄龄却辞退不就。而与杜如晦共执朝
 政。世人称其为“房谋杜断”。又受皇帝命令撰写《晋书》一百三十卷。
 邵康节
 宋人,先前为范阳人,后从父徙居共城,又迁至河南。名雍,字尧夫,谥康节,居于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其学派为百源学派,于天津桥上听到杜鹃鸟啼,始悟出地气之南。著有《观物篇》、《渔樵问答》、《伊川击壤集》、《先天图》、《皇极经世》等书。
 叔孙通
 汉,薛人。号稷君,为一名博士。汉王刘邦当皇帝时,废秦法,行通之法,征鲁征生,发起朝仪。拜命任官奉常,转任太子太傅。
 胡安定
 宋,海陵人。即胡瑗,字翼之,谥文昭。受到范仲淹的推荐而官拜校书郎。后官至太常博士。是一位学者,人称安定先生。卒于嘉佑四年,年六十七岁。著有《周易口义》、《洪范口义》等书。
 胡安国
 宋,崇安人,字康侯,渊之子,号武夷先生、草菴居士,谥文定。绍圣进士。著《春秋传》等书。
 纣王
 殷代最后的暴君。帝乙之子。名辛,又名受。为政暴虐无道,不采比干之谏,终被周武王灭亡。其恶名和夏桀并称,被后世人引用为暴戾者败亡之例。又以之与尧舜圣王为对比。
 宣王(齐)
 战国,齐之君主。威王之子,名辟疆,谥号宣。爱好方学游说之士。
 马援
 后汉,茂陵人。字文渊,谥忠成。年少时抱有雄才大志,建武时为伏波将军,平定交址,受封新息侯。
 范纯仁
 宋,吴县人。仲淹次子,字尧夫,谥忠宣。皇佑年间进士。因不满新法上言,触怒了王安石。出任河中府知县,有惠政。哲宗时官迁中书侍郎,徽宗时荣立为观文殿大学士。著有《文集》及《奏议》。
 侯嬴
 战国魏之隐士,年老时为信陵君的食客。
 胡澹菴
 宋,庐陵人。名铨,字邦衡。号澹菴,称澹齐老人。谥号忠简。上封事予高宗。著《澹菴集》。
 昭宗(唐)
 懿宗第七子。名敏,又名李晔。起初,被封为寿王,因僖宗疾病恶化,立为皇太子,即帝位。后为朱全忠所杀,庙号昭宗。
 皇甫曾
 唐人,冉之弟,字孝常。天宝时进士。善作诗。
 皇甫冉
 唐,丹阳人,字茂政。十岁时即写出一手好文章,张九龄称之为小友。天宝年间,以第一名考中进士。
 南郭子綦
 战国人。出游南丘时见大木,知道必为无用之材,才能长得这么高大而不为砍伐。一称南伯子綦,南伯子葵。
 唐子西
 宋朝人,名庚,字子西,被称鲁国先生,绍圣进士。
 姚揆
 清朝,嘉兴人。字圣符,官诸生。擅书法,年八十余尚可写蝇头小楷。
 唐彦谦
 唐朝人,字茂业,号鹿门先生,精通技艺,擅长作诗。
 范睢
 战国,魏人,字叔,魏之中大夫,曾须贾侍奉后,来到秦国,改名为张禄,向昭王建议远交近攻之策略,被封为应侯。
 范增
 秦,居剿人,辅佐项羽称霸诸侯,号亚父。在鸿门晏中劝项羽杀沛,项羽不听,反而被项羽疑为与汉私通,愤怒之下弃项羽而去。
 宣帝(汉)
 汉,第六代王,名刘询。武帝之曾孙。初名病己。字次乡。谥宣帝。
 柳子厚
 见柳宗元之记载。
 柳宗元
 唐朝人。字子厚,贞元进士。博学弘词,官至监察御史。元和十四年卒,年四十七。其文卓伟精致,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永州八记》、《龙城录》、《柳先生文集》、《外集》。
 范蠡
 见鸱夷子皮之记载春秋越,楚三户人,字少伯。曾与文种共侍勾践多年。为勾践献谋达二十余年之久。后灭吴于会稽,洗刷了会稽之耻。赴齐时化名为鸱夷子皮,拥有家产数千万,齐人以其为相时,他将全部财产散尽。自号陶朱公。不久之后又聚财为百万巨富。
 则天武后
 唐人。姓武,名曌。最初,为太宗之才人,后为高宗之后,专横政权,高宗崩逝,即自称帝,世称则天皇天,改国号为周。在位十六年。著有《臣轨》二卷。
 耶律楚材
 元,契丹人。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又号玉泉老人。谥文正。博学群书,精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释老、医卜等。又改革了蒙古的陋俗劣习。殁后,追赠为太师及广宁王。著有《湛然居士集》。
 范仲淹
 宋,吴县人,字希文,谥文正。祥符年间中举进士。仁宗时守边境数年。羌人尊称为龙图老子,夏人慑于他的威名,不敢犯境。著《丹阳集》、《奏议尺、犊》。
 范晔
 南朝宋,顺阳人,字蔚宗。博学经史,善文,善书写隶书,通晓音律。著有《汉书杂传论》被称为是天下的奇作。
 柳玭
 唐人,文德初年,任吏部侍郎官时,纂修国史。后官至御史大夫。昭宗欲以其为相,但遭宦官谗言,故作罢。自述家训以告诫子孙,今人称为柳氏家训。
 柳下惠
 春秋鲁人。本名展禽,字季。因其居于柳下,又仕士师,谥惠,故称柳下惠。其为人处世的态度极为豁达,故孟子论伯夷过于狭隘,而论柳下惠却为过份宽广而不恭。
 晏婴
 春秋齐国大夫,字平仲,夷维人,弱之子。曾侍奉过灵公、庄公,后又为景公之宰相。世人尊称为晏子。
 师旷
 春秋,晋国乐师。字子野,著有《禽经》一书。
 真宗(宋)
 宋太宗第三子,名赵桓。真宗为庙号。起初,封为寿王,以后太子名份即位。
 荀子
 战国赵人,名况。世人尊称为荀卿。曾任齐之祭酒,楚之兰陵令等职。齐襄王时,被贬谪于楚。受业于李斯,其学问以达孔子之标准。主张“性恶说”,并提出人的礼仪若没有适当的矫正,永远无法有行善的可能之论调。蓍有《荀子》一书。
 韦应物
 唐,京兆人。号苏州。善作诗。官拜建中,此部员外郎,左司郎中。贞元年间,为苏州刺史。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合称王孟韦柳。著《韦苏州集》。
 荀息
 春秋,晋国公族。以荀地为食邑故称荀氏。氏叔。献公时之大夫。向虞借道伐号,还兵时又攻灭虞国。
 乌孙公主
 汉人。江都王建之女,名细君。武帝元封年间,嫁至乌孙,成为公主,为昆莫之右夫人。
 务光
 夏人,亦称瞀光、牟光。汤克桀时欲让位于务光,但是务光却负石溺于蓼水。四百年后,武丁时代,务光又出现于世间,唯当时已归隐不再出没于尘世间了。
 原宪
 春秋鲁国人,字子思,又字原思。孔子弟子。孔子任鲁国司寇时,宪任家邑之宰。为德行中人。
 郝经
 元,顺天人,天挺之孙,字伯常,号陵川先生。谥文忠。金灭火之后,迁移入顺天。蒙世祖召入宫,世祖即位后,授官国信使。撰有《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等书,著有《陵川集》。
 高适
 唐,沧州人。字达夫。谥号忠。
 高蟾
 唐,河朔人。首次参加进士竞试落选,作诗自嘲。友人劝其再试,后来,果然进士及弟。
 高祖(汉)
 见刘邦之记载。
 班昭
 后汉安陵人,彪之女,一名姬,字惠姬。嫁与遭世叔,世叔殁后,和帝召她为皇后贵人之师,著《女诫七章》、《列女传注》等书,又完成其兄班固所著《汉书》未写完的八表、天文志。皇帝昭其完成东观的藏书。
 班超
 后汉安陵人,彪之少子。字仲升,人有大志,明、章两帝时,征西域,历官军司马、将军长史、西域都护等职。出征西域三十一年,七十一岁殁。
 班固
 后汉,扶风安陵人。字孟坚。班彪之子。九岁能文,长大后精通博览载籍。为明帝所召,继承父志,花费了二十余的时间作《汉书》,只有八表和天文志未能完成,是因为班固死于狱中,由其妹班昭继续完成。
 索靖
 晋,敦煌人,字幼安,谥庄靖。被武帝拔擢为尚书郎,惠帝时封爵关内侯。擅写草书,著有《五行三统正验论》、《草书状》等书。
 祝钦明
 唐始平人,字文思,得韦后之喜爱,任掌天地祭祀之官,乱朝廷之义。
 桀王
 夏朝末期的暴君,名为履癸,孔甲之曾孙,娶妹喜为后。由于为政暴虐无道,被殷汤王放遂于南巢而崩逝。
 
 夏朝始祖,曾侍奉过尧、舜二帝,治洪水有功,甚得人民爱戴。
 泰伯
 周人。太王之长子,季历之兄。春秋,吴的始祖。太王希望传位给幼子季历(即文王),于是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便远赴荆蛮,以偿父之心愿。泰伯自号句吴,故又称吴泰伯。
 高诱
 后汉,涿郡人。庐植的弟子。著有《孝经解及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等。
 孙思邈
 唐,华原人。精通百家之说,阴阳推步医药等书。永淳初年殁,年百余岁。著有《千金要方》、《福禄论》、《摄生真录》、《银海精微》等。
 孙武
 春秋齐人。以精练的兵法侍奉于吴王阖庐。助其灭楚,同时又威胁齐和晋。所著《孙子》一书可与《吴子》相并论。
 桓魋
 春秋宋国大夫。姓向,因为生于桓公时代,故名为桓嶒。当孔子游宋传授礼仪时,曾企图暗杀孔子。
 荆轲
 战国齐人。徙居卫。卫人称为庆卿,燕人称为荆卿。好读书、击剑。是一名剑客。
 耿湋
 唐,河东人,字洪源。宝应年间
 进士。善写诗,与钱起,庐纶,司空曙等人齐名,有大历十才子之称。
 祖咏
 唐,洛阳人。开元进士。善写诗。
 班婕妤
 汉朝,班况之女,才貌并兼,擅长诗歌,被成帝娶去,并封婕妤。
 马子才
 宋朝,乐平人,即马存,字子才。徐积的门生,元祐进士,诗雄浑豪放,著有文集。
 班彪
 后汉,安陵人,班固、班昭之父,字叔皮。本性沉着好古典文学。跟随陈嚣写王命论,继史记之后写汉书,未完成就死。
 秦嘉
 汉,广陵人。紧接陈胜之后,举兵起事。陈胜败死时,立景驹为楚王,与项羽对抗,终为项羽所败,流亡胡陵,死在当地。
 孙子
 见孙武之记载。
 马援
 后汉,茂陵人。字文渊,谥忠成。年少时抱有雄才大志,建武时为伏波将军,平定交址。受封新息侯。
 常建
 唐,长安人。开元十五年时,与王昌龄同榜登科,大历年间,授命盱眙尉。无奈终身不得意,托付于琴酒,放浪形骸。诗格似谢朓,擅长写风景诗,作品以清丽鲜明者居多。
 曹子建
 见曹植之记载。
 陶渊明
 晋朝,浔阳柴桑人,名潜,渊明为其字。一说字元亮。兴致高,喜爱喝酒,以接近大自然为乐。经常带一张无弦琴与朋友聚饮。为古今第一自然派诗人。著有《陶渊明集》。
 陶潜
 见陶渊明之记载。
 陈无己
 宋朝,彭城人,即陈师道,字履常,或无己,号后山(后山居士),不赞同王安石的经学。虽然失明,仍向曾巩学习文章,跟黄庭坚学习诗。著有《后山集》、《后山谈业》、《后山诗话》。
 曹植
 三国魏人。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字子建。封为陈王,死后,谥号思,故亦称陈思王。文才富艳,著《曹子建集》。
 曹霸
 唐人,魏曹髦之后裔。为描马好手,天宝未年,奉诏绘皇帝的御马和功臣。
 曹操
 后汉,沛国谯人。魏之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庙号太祖。富英雄才略,具远大计划。好风流文学,三十余年,生活于戎马间,从无一日间断读书。横槊赋诗,豪气万千。
 曹松
 唐,舒州人,字梦征。光化年间中进士,同榜五人年皆七十余岁,称五老榜。善写诗,编成诗集。
 巢父
 尧时代的隐士。山居不营世利,年老时,于树上结巢,睡在巢上,故有巢父之称。
 庄子
 战国,楚之蒙人,一说子休,又可称庄周。学问渊博,所著书达十余万言之多,文章号称天下第一奇品。所寓之意,皆以老子之说为准绳,世人并称老庄为道家始祖。
 陈子昂
 唐朝,射洪人,字伯玉,号射洪。进士。勤奋读书,文章佳,字亦美。唐初时,一般文章都继承徐庚的风格,到子昂时才恢复雅正之文。著有《陈拾遗集》。
 陆龟蒙
 唐朝,长州人。字鲁望,号江湖散人、天隋子、甫里先生、涪翁、江上丈人。论撰很多,与皮日休亲交,搜集相唱合的诗集为松陵唱和诗集。著有《耒耜经》、《小名录》、《笠泽丛书》、《甫里集》。
 郭隗
 战国燕人。昭王求取天下贤才时,以“始于郭隗自荐”。
 陆鲁望
 见陆龟蒙之记载。
 陆象山
 秦,金溪人。一名陆九渊。字子静,号象山,谥文安。乾道年间之进士。辞官归乡,定居于贵溪之象山,自号象山翁。曾与朱熹同于鹅湖讲学,由于书论均不相合,始有朱陆二派之说。著有《象山集》、《外集》、《语录》等书。
 商鞅
 战国卫人,即公孙鞅,又称卫鞅,为刑名家,定变法之令,改革赋税法,以在商的十五邑封给他,故号商君,后被惠王诛。著有《商子》五卷。
 戚夫人
 为汉高祖所宠爱,生有一子赵隐王如意。适高祖驾崩,因触怒吕后入狱,致手脚被砍,挖去双眼,耳受火熏,饮暗药成哑,关入厕中,故人呼之为人彘(猪之意)。
 许由
 古代高节之士。阳城槐里人。字武仲。隐居于沛泽,尧欲让天下于他,遭到拒绝。后隐于箕山。
 祭仲
 春秋郑国人。字仲足,为祭族之封人。为庄公时之卿臣。
 康有为
 清朝,广东南海人。原名祖诒。字广夏、更生。号长素、西樵山人、明夷。世称南海先生。精通佛学、西洋学。倡导变法自强。著书颇多,有《孔子改制考》、《春秋公羊传注》等书。
 皋陶
 生于有虞氏时代,为舜之臣子,擅于法理,所以掌管立法制刑及造狱之事。
 陶侃
 晋,鄱阳人。后来,在浔阳住过。字士行,谥桓。在军队中度过四十一年之久,在位为广州刺史时,每日早上搬运百甓至屋外,晚上搬运至屋内,以防力量衰退,备不时之用。
 淳于髠
 战国齐人。其籍乃因入赘于齐而定。本性滑稽善辩。曾对宣王的长夜之饮加以劝谏,并建议宣王隐居,宣王颇为遵从。
 康王
 周朝康王。成王之子。与其父治理国事颇为人民称道,世称成康之治。继承文、武圣王之德业,国政治理良好,不用刑罚达四十年之久。治国有唐虞之风。
 康叔
 周武王之九弟,被封于康,故称康叔,成王时官拜司徒。
 庄王(楚)
 春秋楚的君王。穆王之子,名旅,谥庄。极富雄才,曾并灭庸,讨伐陈、宋、围攻郑国,又征服浑戎,甚至意图周室。
 章炳麟
 民国,浙江省人,字枚叔,号太炎,末公,汉。见地独特,倡革命思想,与孙文,黄兴并称革命三尊。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枢密顾问,大总统府高等顾问等职。第二革命后,不得志而退居上海,专门从事著述工作。著《春秋左传读叙录》、《文始》、《小学问答》等书。
 郭震
 唐,贵乡人。字元振。进士。武后时的凉州都督、神龙年间的安西大都护。睿宗时,任命大仆卿。玄宗杀死太平公主,郭震护卫皇帝,成为朔方大总管,封号代国公。开元年间,官拜饶州司马。
 许浑
 唐人。圉师之后裔。字仲晦。大和年间进士。擅长写诗,著《丁卯集》。
 崔曙
 唐,定州人。开元年间进士。以明堂火珠诗得名。
 造父
 周人。因为精于御马,颇得穆王之宠信。徐偃叛乱之时,馈穆王一良驹,因其一日可驰千里,故大��偃王之军。其后穆王即以赵城赐之,故为赵氏。
 崔颢
 唐,汴州人。开元进士。喜好文学,却素行不良,嗜酒好赌博。所作黄鹤楼一诗,深获李白激赏,唐人七言律诗中之佼佼者。
 陆贾
 汉,楚人。是为高祖之座上客而平天下。受命撰写秦汉兴亡之经由,名为新语。孝惠帝时,吕太后为了要免除诸吕称王之欲,乃命丞相陈平诛诸吕。
 陆机
 晋,吴郡人。字士衡。幼时即才艺出众。文章为世之冠。因慨叹吴之灭亡,乃著辩亡论二篇。并有《陆平集》一书。
 陆秀夫
 宋,盐城人。字君实。景定初期之进士。才思清丽,性情沉静。不患别人不知己。曾侍奉益、广益王。南宋覆灭时,于舟中大学讲道。
 陈实
 后汉,许人。字仲弓。谥文范先生。好学,善于裁判是非,乡人欢称“愿加刑罚,不愿受陈君的裁评”。
 陈蕃
 后汉,平舆人。字仲举。桓帝崩后,和窦武合力辅佐朝政,征用名贤。为人才俊,厌恶为恶,汉末之士风,因之崇尚高风之气节。
 陈平
 汉,阳武人。谥献。最初,侍奉项羽,后来,侍奉高祖为其主要的智谋者。年少喜好黄老之术。文帝时之丞相。
 章怀
 唐,高宗之子。名贤,字明允。谥号章,上元初为太子,固故忤逆武后,被废为庶人。之后,自杀身亡。曾招集诸儒,注解范晔之后汉书。
 陈胜
 秦,阳城人。字涉。始皇举兵起义,诈称为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以陈为根据地,称王,号为张楚。受秦政苛法者皆归服之,此为灭秦之因素。
 然明
 春秋,郑国大夫,名��蔑,字然明,生得容貌丑恶,但声音优美。子产曾向其问政治,并对他大大的加以赞美。
 嵇康
 晋、谯国至人。字叔夜。官拜中散大夫。竹林七贤之一。资质卓越,博览群书,爱好老庄之学。著养生论、以弹琴咏诗自娱。因触怒钟会,进谗言被杀。著《嵇中散集》。
 张旭
 唐,吴人,字伯高,善写草书,嗜酒,行为多奇矫,以头发沾墨书写,世称草圣。文宗时,李白的歌诗,裴旻的剑舞,和张旭的草书并称三绝。
 张籍
 唐朝,乌江人,字文昌,韩愈推荐他为国子博士,专长于古体诗,爱好乐府诗,与王建齐名。著有《张司业集》。
 张谓
 唐,河南人,字正言。天宝年间进士,有诗集传世。
 张蕴古
 唐,洹水人。精通书传,性聪敏,博涉群书,文章好,记忆力强。仕于太宗时,因事后受累而被诛。
 张九龄
 唐,曲江人,字子寿,世称曲江公,谥号文献。景龙时进士,官拜左拾遗。玄宗寿辰,百官进献珍异奇品,九龄奉献“千金金鉴录”说明古今兴废之道。文学冠绝一时,著《曲江集》。
 张若虚
 唐,扬州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其七言《长古春江花月夜》一篇堪称古今绝唱。
 焦遂
 唐人。据说清醒的时候不会言语,酒醉时却问答自如。八酒仙之一。
 张佑
 唐,清河人,字承吉,另号钓客。以宫词得名。
 张子房
 见张良之记载。
 张继
 唐,兖州人,字懿孙。天宝年间进士。博览群书,极有见识,好谈论,所作《枫桥夜泊》诗脍炙人口。编诗集一卷。
 曾子固
 宋,建昌南丰人,名巩,字子固,谥号文定。年少机敏,笔到文成,欧阳修视之为奇才。唐宋八大家之一。
 须贾
 战国,魏之中大夫。早年,范睢贫时曾侍须贾,须贾赠以绨袍。须贾出使秦国时,范睢已为秦昭王宰相,秦欲扣留须贾,范睢以此事告昭王,须贾得以安全返国。
 惠栋
 清,吴县人。士奇之次子。字定宇,号松崖,九曜齐。有小红豆之称。书齐名为百岁堂。著有《易汉学》、《周易述》等书。
 黄石公
 秦朝隐士。于下邳之桥上遇见辅佐汉高祖的张良。张良帮助高祖平定天下,路过济北谷城时,得到黄石。
 项羽
 秦末楚人。即项籍字羽,从叔父举兵破秦,杀秦王子婴,烧咸阳城,成为西楚霸王,分天下给诸侯,成为诸侯之王,后和汉高祖争夺天下,被困于垓下,闻四面楚歌起,自刎于乌江。
 富弼
 北宋名臣,河南人,字彦国,谥文忠,为人笃学,器量宏大。庆历年任知制诰。世人呼为富文。英宗时,任枢密使,封为郑国公。熙宁年间,官拜为相,加拜司空。封韩国公。
 曾子
 春秋鲁人,字子舆,亦为曾参。孔子的弟子。著述有大学及孝经。
 并授业于子思。为孔门真髓之传人,后世尊称为宗圣。
 曾晰
 春秋,鲁武城人。或称曾点。字晰。曾参之父,父子同为孔子之弟子。
 棘子成
 春秋,卫大夫。曾与子贡共同研习文质概论。
 
 古代的圣君,为五帝之一,先封于陶,又在唐建国。人称陶唐氏,后将帝位让给舜。
 众仲
 春秋,鲁国大夫。杀卫州吁而自立,人预言其必败。听从隐公、众仲之言,以字称为展氏,此为赐族之开始。
 阳虎
 春秋鲁人。字货。曾侍奉季平子。季平子卒后,随即由阳虎专政。后来离开三桓时,掠劫定公和叔孙卅仇,又讨伐孟子,事败之后,入公宫夺取宝玉和大弓,遂至灌阳关叛乱。后于鲁师,潜逃至齐,又奔走晋。
 闵子骞
 春秋鲁人。名子损,字子骞。孔子弟子。属德行科。
 程伊川
 宋代名儒。朱子之师。洛阳人。一名程颐。为程颢之弟。字正叔。谥正公。其学以诚为根本,以大学、国语、孟子、中庸为指标。精通六经。世称伊川先生。著有《易传》、《春秋传》、《语录》、《文集》等。
 
 古代之圣君,为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建国于虞,因而号称有虞氏,为人孝顺,被尧提拔而摄政,继尧即帝位,在位四十八年,后位传给禹。
 舅犯
 春秋晋人,亦称为咎犯。
 汤王
 殷商的开国帝王,名履,又称天乙。主癸之子。因讨伐夏桀王,而平定天下。登天子之位。又以伊尹为相,而奠立了商朝良好的基础。其在位十三年而崩。
 程明道
 宋代名儒。洛阳人,一名程颢。为程頣之兄。字伯淳,谥纯公。进士出身。幸得当代所不传之学的遗经,而将圣人之道公诸于世。可称得上孟子以后的第一人。其墓志上称为明道先生。后人将二程之遗文语录编汇成集,名为程子遗书。
 张横渠
 宋,郿县横渠镇人。字子厚,谥明。嘉佑年,中举进士 努力研读二程子之学说,得其要领,为关学之祖,世称横渠先生。
 黄帝
 帝王之名,少典氏之子,姓公
 孙。因有士德之端,所以被称为黄帝,举凡宫室、器具、衣服、货币之制度皆从此产生。列为五帝之一,亦为中央主宰之帝。
 张孟谈
 战国赵人,襄子的家臣,知伯因急于攻打晋阳,于是遣派张孟谈出使韩魏,而后张孟谈却与韩魏相为谋反攻知氏。
 贺知章
 唐,山阴人。字季真,长于文辞、草隶。证圣年进士,自称四明狂客。授命秘书监,又名秘书外监,世人称贺监。年八十六卒。
 黄坚
 宋,永阳人。编古文真宝。
 张华
 晋,方城人,字茂先。博学且详览识纬方枝之书,可媲美郑子产。晋的仪礼、宪章、诏诰等都用其人草定。死时,家中无余财,而文史却溢满箧中。 著《博物志》。
 张守节
 唐人。缮长于地理之学,著有《史记正义》。
 张栻
 宋人。字敬夫,又字乐齐。谥宣。居住衡阳,学者称之为南轩先生。年少颖悟,稍长潜心研究理学,与朱子有知交。著有《南轩易说》、《癸巳孟子说》、《伊川粹言》、《南轩身》等。
 张来
 宋,淮阴人,字文潜,善作诗人,著有《两疑》、《诗说》、《宛丘集》等。
 张良
 汉人。字子房,谥文成。汉高祖起兵时,由张良策划灭项羽,平定天下。高祖即立时被封为留侯,晚年,喜好黄老之学,并学习神仙怪诞之术,与萧何、韩信并称三杰。
 疏广
 汉,兰陵人。字仲翁。精通春秋,宣帝时,征为博士。
 冯异
 后汉,父城人,字公孙,谥节,好读书,精通左子春秋、孙子兵法。为光武帝立下了战功,人称之为孟津将军。封阳夏侯。
 冯驩
 战国,齐人,为孟尝君收取薛地之民心,孟尝君遭废立之时,归薛,薛民夹道欢迎,后又复得其位。
 冯商
 汉,阳陵人,字子高,曾侍奉五鹿充宗及刘向。受诏命作太史公书续七篇。
 微生亩
 春秋,鲁隐士,又称危再生。曾与孔子交换问答。
 董仲舒
 汉,广州人。年少时即修公羊春秋。景帝时,获博士位,并垂帷讲授,三年未窥室外之家园。武帝时,定儒学为国教,仲舒之贡献最多。著有《春秋繁露》、《董子文集》。
 杨朱
 战国人。字子居。提倡为我之说。与墨子之兼爱恰恰相反。故孟子视其为异端而极力排斥之。
 叶公
 春秋楚人。又称叶子高,或叶公。
 杨震
 后汉,华阴人。字伯起。学识渊博,后辈文儒尊称为关西的孔子。
 慎到
 战国赵人。精研黄老道术。齐宣王时,普与驺衍、驺奭、淳于髠等人共游于稷下为宣王之座上客。著有《慎子》一书。
 贾谊
 汉,洛阳人。李斯之学,传自吴
 公,吴公师即为贾谊。二十岁即蒙文帝宠召为博士,梁怀王时任命太傅。三十三岁卒。著《新书》、《贾长沙集》。世称贾太傅或贾长沙,年少时得中秀才,称贾生。
 贾至
 唐人,曾之子。字幼邻,谥号文。以明经拔擢。善作诗。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代宗时,任命右散骑常侍。
 贾岛
 唐,范阳人。字浪仙。号碣石山人。本为和尚,法号无本,后还俗。擅长写诗,韩愈亦知其名。官拜长江主簿。世人称贾长江。著《长江集》。
 温子升
 后魏,冤句人,字鹏举。官至散骑常侍、中军大将军。文与沈约、任昉齐名。受元仅之乱牵累,下狱饿死。集三十五卷,撰《永安记》。
 杨贵妃
 唐朝,玄宗之妃。贵妃为女官名。首先做寿山瑁之妃,号太真。玄宗宠爱被进册为贵妃。通歌舞、音律,性警颖。安禄山乱时被缢杀。年三十八。
 杨发
 唐朝,冯翊人。字主之。太和进士,治理国家以恭长、慈幼为先,被提拔为福建观察使,政绩优异,再升为南节度使。
 董公
 汉,新城人。高祖至洛阳时,董公述说项羽之无道,劝谏伐之。
 雍陶
 唐朝,成都人。字国钧。太和进士,擅长作诗。大中间,官从国子毛诗博士到简州刺史。
 杨太后
 宋,度宗妃之。宋亡后,投海自尽。
 雍齿
 汉,沛人。谥肃。随从高祖起兵。后背叛他去,而又归顺原朝。高祖对其颇感不满,只因其略有战功,故封为什邡侯。
 管仲
 春秋,齐国颍上人,名夷吾,字仲,谥敬,又称之为管敬仲。后因为相于桓公,所以亦称为仲父,订定富国强兵之策,并著有《管子》一
 书。
 赵衰
 春秋时代之人。晋文公的名臣。
 管叔
 管叔又名管叔鲜,为周武王之弟。武王在位时被封于管,武王崩逝后,因与纣王之子武庚叛变,周公讨伐之,遂被诛。
 赵孟
 春秋晋国人。赵盾之孙,名武,谥号文。悼王宰相,权势专恣。
 虞仲
 商,周太子之次子。亦称仲雍。曾为了避让弟季历,与兄太伯远赴荆蛮。
 臧文仲
 鲁国的名大夫。
 箕子
 殷人,名胥余。以子爵之禄位封于箕,故称箕子。周武王灭殷,曾迎箕子询问天地间之大法。现今平壤尚留存着箕子之墓陵。
 綦母潜
 唐,荆南人。字孝通。开元年间官拜宣寿尉,集贤待制、右拾遗、著作郎。擅长作诗。
 仓颉
 黄帝之臣子。据说创造文字时,根据鸟类之足迹而发明的。
 赵襄子
 春秋晋人。鞅的次子,亦称赵无恤、赵毋䘏。
 裴迪
 后梁,闻喜人,字升之,为人明敏,揭发王师范的谋反,太宗中用他,升他为右仆射,再升司空。
 赵嘏
 唐朝,山阳人,字承佑,会昌进士,擅长作诗,有《长笛一声人倚楼》,此句杜牧非常喜爱,世人称他为赵倚楼。著有《渭南集》。
 僧无本
 一说贾岛,字浪仙,范阳人。蒯彻汉人,即蒯通。范阳人氏。又名匮生,为一史学家。因避武帝讳号改名为通,号玁永。
 赵奢
 战国,赵人,在平原君的家,不肯缴纳租税。奢,依法制裁惹事者九人,杀之。因平原君贤能,推荐与惠文王,其为掌理惠文国赋之事。号称马服君。
 赵普
 北宋之名臣。字则平,谥忠献。刚毅果断,喜爱读论语。一、辅佐太祖平定天下,二、辅佐太宗开太平。太宗朝代之丞相,并授与太师。封魏国公。
 赵简子
 春秋,晋人。武之孙。即赵鞅,谥简。定公时,这宰相。
 赵高
 秦时的宦官,始皇在沙丘崩逝时,丞相李斯矫命诏其长子扶苏赐死,二世胡亥立。后又将二世胡亥杀之,子婴立。子婴立将赵高之族全诛之。
 阎伯屿
 唐人。天宝年间起居舍人,后贬为涪川尉。
 刘向
 汉人,楚元王交之四代孙。字子政,本名更生,热衷于经学。昼间诵颂诗书,夜间则观察星宿。以其精于阴阳之术,故常论及政治之得失。著有《洪范五行传》、《列女传》、《新序》、《说苑》等书。
 郑彪
 后汉,新野人,字智伯。父卒后,即让位给异母之弟,而自居太尉之官。在位期间明正清廉,是为百姓官僚之楷模。
 鲍叔
 春秋时齐大夫,管仲的亲友,齐公子死后,推荐管仲为齐桓公。亦名鲍叔牙。
 骆宾王
 唐朝,义乌人。与王勃、杨炯、庐照邻的文章齐名,号称四杰。官至武功、长安主簿。著《骆丞集》。
 龟错
 汉朝,颍川人,习申商刑名之学,被任命为太常掌故。
 郑谷
 唐朝,宜春人,字守愚,七岁就
 能做诗,光启年进士,以鹧鸪这首诗成名,因此被称郑鹧鸪。著有《云台编》、《宜阳集》。
 乐广
 晋,淯阳人,字彦辅。擅于谈辨。王充任荆州刺史时,推举其为秀才。卫瓘称其曰:“此人之水镜,如被云务,赌青天。”后官拜尚书令。
 刘禹锡
 唐朝,中山人。字梦得。贞元进士,擅长作诗,白居易推称他为诗豪。著有《刘宾客集》、《外集》。
 刘备
 三国,蜀昭烈帝,涿县人,字玄德,谥昭烈。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胜之后。灵帝末年,讨伐黄巾贼有功,豪杰之士多归付他,与诸葛亮共谋事计划。后汉建安十九年入成都,二十四年取汉中为王。
 刘邦
 汉高祖,丰人,字季。秦二世时起兵于沛县,自立为沛公,入咸阳,降服秦王子婴,去秦政苛法,平定三秦立汉王,打破项羽而称帝。功高众望,世称高祖。
 鲁仲连
 战国齐人,身负高而不仕,喜助人排难解纷,田单向齐王请求鲁仲连出任爵位,但他不仕而躲到海上以终。
 刘秀
 后汉光武帝。蔡阳人,字文叔,谥光武。高祖九世之孙,昆阳之战打败王莽,更始殁后,即帝位,都洛阳,庙号世宗。
 刘商
 唐朝,彭城人。字子夏,大历进士,擅绘画,好道术,隐居于义兴。著有《刘虞部集》。
 刘长卿
 唐朝,河闲人。字文房,开元进士,擅长作诗,龙门八咏被称为古诗之杰作。著有《刘隋州集》。
 刘廷芝
 唐朝,汝州人。字希夷,擅长作从军闺情之诗,以古调为多,词调哀苦,被看重一时。著有《集》、《诗集》。宋之间的女婿,其岳父要求他把《年年岁岁人不同》的诗句作他的名,但宋之间不肯而被杀。
 鲁肃
 三国,吴东诚人,字子敬,受周堬的推荐会见孙权,非受到重视。辅佐周瑜打败了曹操军队,授予赞军校尉,周瑜死后,代替奋武校尉。思度弘远有先见之明。
 盘庚
 商朝人,为第十七代帝王。祖丁之子。继兄阳甲而立为王,定都于毫,国号改为殷
 墨子
 战国,鲁人。一说宋人,一说楚人。名翟。生于孔子之后孟子之前。提倡兼爱与交利。与儒家、杨家相并称。
 滕文公
 战国,膝之君。其父定公殁亡时,曾请教孟子如何行丧礼。
 郑玄
 字康成,高密人。后汉之大儒。早年曾任乡啬夫之职。后弃官侍随马融达三年之久。最后归于东莱耕植,其门徒数千人之多。著书百余万言,今存有《毛诗笺》、《周礼》、《仪礼》、《礼记》等注。
 蔡叔
 周文王第五子,武王之弟。名为度,武王克殷时封于蔡,称为蔡叔度。于周公摄政时,联合管叔鲜挟武庚作乱。
 蔡泽
 战国秦人,其人善辩,学识广博,为秦昭王之客卿,代范睢为相,号纲成君。卒于始皇帝在位时。
 刘歆
 汉人,字子骏,名秀、后改字颖叔,与父向同为领校秘书。别六艺群书之种类,作七略,为经籍目录学之祖。
 刘安世
 宋人,字器之。谥忠定。事师司马光,为人刚直有殿上虎之称,著《尽言集》。
 钱起
 唐,吴兴人,字仲文。善写诗,大历十才子之一。著《钱仲文集》。
 刘得仁
 唐朝人,长庆年中以诗有名,有诗集一卷。
 刘㫬
 五代,后晋归义人。字耀远,日辉。唐庄宗时,为翰林学士,明宗时,为端明殿学士。又曾任宰相。著有《旧唐书》。
 刘伶
 晋,沛国人。字伯伦,容貌丑陋,好酒,与阮籍、嵇康相善,为竹林七贤之一人。
 萧何
 汉,沛人。谥文忠。开国名相,与张良、韩信并称三杰,居功第一,受封鄼侯。
 邓禹
 后汉,新野人。字仲华。与光武有深交。光武即位后其若冠二十四岁即授与大司徒之官职,讨伐进兵赤眉军时授为右将军的职位。为当时平定天下后论功第一。明帝在位时,官至太傅,死后被描绘于云台之上。
 樊哙
 汉沛县人。谥武,项羽与沛公会于鸿门之时,范增谋杀沛公,哙持盾护卫、遂使沛公逃脱危机,而后定天下。官拜左丞相,封为舞阳
 侯。
 诸葛孔明
 三国,蜀之名相。琅琊人,名亮,字孔明,谥号忠武。因感激刘备之三访茅庐出而佐政,成鱼水之交,为先主鞠躬尽瘁。与魏司马懿对阵于五丈原时,因病死于军中,年五十四。著《诸葛武侯文集》。
 穆王(周)
 周第五代王,昭王之子。名满,谥穆。世有穆天子之称。即位时年五十。在位五十五崩逝。
 穆公(秦)
 春秋五霸之一,德公第三子。名任公,谥为穆。广求贤达之士,而得到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子等贤臣。称霸西戎,掌政三十年,辟地千里之广。
 欧阳永叔
 见欧阳修之记载。
 欧阳修
 宋,庐陵人,观之子。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画舫齐。谥号文忠。文名颇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书。官拜翰林院侍读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任青州刺史时,与王安石不和而辞官。
 谢安石
 见谢定之记载。
 谢幼槃
 宋,徽宗时人。名迈,字幼槃。与兄无逸同为江西诗派。
 谢玄晖
 陈,阳夏人,字玄晖。年轻时即具文才,长于文章。永元初年,死在狱中,年三十六。
 谢安
 晋,阳夏人,尚之徒弟,字安石,谥号文靖。卒后,追封大傅。世称《安石不出则苍生无奈》。
 庐照邻
 唐朝,范阳人,字升之,号幽忧子,擅写文章,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号称唐初四杰。其诗幽玄清藻,多为悲楚愁伤之诗韵,著有《庐升之集》、《幽忧子》。
 燕丹
 即燕太子丹,战国时代燕王喜之子。
 檀道济
 南朝宋,高平人。祇之弟。跟随武帝,战功甚多,文帝时赐封武陵郡,公曾任江洲刺史,征南大将军。
 烛之武
 春秋时郑国大夫。秦、晋二国,包围郑国时,郑文公派之武连夜脱逃,向秦穆公游说,愿与秦结盟,秦国答应后,便留杞子、逢孙、杨孙驻守边境而还。
 辕固生
 汉朝齐人。诗文素养颇高,为景帝时之博士。官至清河王大傅,后因病辞官,武帝又再度蒙召入官,但由于和诸儒相处不善,且年老休衰,因而辞官时年九十余岁。又名辕固。
 鸱夷子皮
 见范蠡之记载春秋越之谋臣,是为范蠡赴齐时之化名。鸱夷子皮之名乃生于伍子胥被吴王装于鸱夷(马皮所制、盛酒之襄袋)之中,定罪投于江内,范蠡自感与伍子胥同罪,乃化名为此。
 薛莹
 晋国人,综之子,字道言。著《新议》一书。
 戴叔伦
 唐,金坛人,字幼公。善写文章,官拜抚州刺史,制定均水法。有诗集问世。
 薛能
 唐,汾州人,字大拙。会昌年间进士。善作诗,著《江山集》《许昌集》。
 颜回
 春秋鲁人,字子渊,无繇之子。孔子的弟子,属于孔门德行科,为弟子中之佼佼者。二十九岁时发已白,三十二岁即卒。世人尊称为复圣。
 韩非子
 战国韩人,曾与李斯共事于荀卿,后李斯馈赠毒药,促其自杀,著有韩非子。
 韩干
 唐,大梁人,也可是长安人。曹霸之弟子,名画家。玄宗时,任命太常府丞。
 韩愈
 唐,昌黎人,字退之,谥号文,介之弟。精通六经百家之学。二度贬职。长庆四年卒(五十七岁)后,追封礼部尚书。喟叹骊俪文之流行,与柳宗元提倡古文复兴运动。唐宋八大家之一。
 韩信
 汉,淮阴人。跟随项羽渡淮水,官拜郎中,却不为项羽所重用,后离楚归汉。辅助高祖平定天下,与张良、萧何共称汉初三杰。
 韩退之
 见韩愈之记载。
 魏野
 宋,蜀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几天洞。爱好吟咏。著《东观集》。
 韩延寿
 汉,燕人,字长公。徒杜居陵。昭帝时蒙魏相推荐,为谏大夫之官,又任淮阳太守。后被萧望弹幼。
 颜真卿
 唐,临沂人。师古五世之从孙。字清臣,谥号文忠。首先察觉安禄山之乱而预先防御。肃宗时任命宪部尚书、御史大夫、冯翊太守。不时被贬职,终自缢而死,年六十七。追封司徒。著《颜鲁公集》。
 阖闾
 春秋,吴王。谋樊之子,一作阖庐,名光。用楚亡臣伍子胥言伐楚,不时东征西伐,威势极大。与越王勾践交战时,为李所败,抱伤而卒。在位十九年。
 魏征
 唐,曲城人。字玄成,谥文贞。好读书,博涉群书。高祖时任秘书丞。太宗时官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有良吏之称誉。卒后,太宗慨叹为失去一面镜子。著有《类礼》、《群书治要》等书。
 储光义
 唐,充州人。开元进士。其诗格调高逸,官拜监察御史。安禄山之乱时,陷赋人手,后逃脱。著《正论》、《文集》、《诗集》。
 聂夷中
 唐人,字坦之。咸通年间进士。任命华阴县尉。长于写诗。
 颜师古
 唐,万年人。颜之推之孙。字籀,谥戴,精通训诂之学,擅于为文。著有《匡谬正人口俗》一书。
 怀王
 周,楚王。名熊槐。威王之子。苏秦倡合纵连卫时之君主。
 罗隐
 五代,吴越新城人,一说余杭人,字昭谏,本名横或璜,文章有力,被称为江东生。著有《谗书》、《罗昭谏集》、《两同书》。
 罗敷
 战国时赵国邯郸的美人,姓秦,赵王的家令,王仁的妻子。
 蘧伯玉
 春秋时代卫国大夫已年,名瑗。五时知四十九年十间之非,世称贤大夫。
 献公
 春秋晋国君主,武公之子,名诡诸,谥献。首先定都于绛。于讨伐骊戎时得骊姬,对她倍加宠爱,欲把王位让给其子,故加害前于夫人之子。
 宝牟
 唐朝人,字贻周,贞元进士,为一清高之士。
 骊姬
 一作骊姬。春秋晋国骊戒之女。晋献公伐骊戒时,战胜获骊姬以为夫人。
 苏晋
 唐人,进士大礼科及第。玄宗皇帝手下的制命皆出自贾会和苏晋的手笔。
 苏老泉
 宋,眉山人,名洵,字明允,号老泉。二子轼,辙皆文名特高,后世称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姚辟共修建隆以来的礼书,于《太常因革礼》百卷完成之后死去。著《谥法》、《嘉祐集》。
 苏蕙
 前秦,武功人,字若兰。扶风窦滔之妻。作《璇玑图诗》。
 龚遂
 汉,南平阳人。字少卿。以明经,昌邑王授与郎中会之官。宣帝时任渤海太守。
 蔺相如
 战国,赵人。首为缪贤舍人,后侍奉惠文王,赵的上卿。秦昭襄王想以十五个城来换取赵的和氏璧,但秦王缺乏诚意,因此把璧原封不动拿回赵。与廉颇为赵之重臣。
 苏武
 汉,杜陵人。字子卿。武帝时,出使匈奴,遭单于胁迫幽禁十九年,始终保持汉节,坚决不屈。至昭帝与匈奴和亲时,才得以返国。宣帝立,赐以关内侯的爵位,画像留存于麒麟阁。
 苏轼
 宋,眉山人。询之子。字子瞻,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静常齐、雪浪齐。谥文忠,精通博学经史,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堪称宋代第一,巧于书法、绘画,亦称大苏,著有《易书传》、《论语说》、《仇池笔记》、《东坡志林》、《东坡全集》、《东坡词》等数百卷。
 苏秦
 战国,洛阳人,字季子。练成揣摩之术,说予秦惠王,可惜不采纳。说服燕赵韩魏齐七国合纵以抗秦,掌理合纵之约,佩六国相印。回到赵国后,被封为肃侯武安君。与张仪合称苏张之辩。
 顾况
 唐,苏州人,字逋翁。至德年间进士。长于诗歌,善于书画。结庐在茅山,自号华阳真逸。著有《画评》、《华阳集》等书。
☚ 中国名言佳句大辞典   中国名言佳句大辞典︱序 ☛
0000645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