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古代雇佣关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古代雇佣关系

中国古代雇佣关系

雇佣关系早在春秋后期即已见诸记载,到战国时就已很普遍了,这是在土地制度变化以后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关系。中国雇佣劳动关系产生的根源在于直接生产者的生产资料被剥夺,其中主要是对农民土地的剥夺。这个过程是从东周时期开始,随着土地制度的变革和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在地主制经济的客观规律支配下,必然相随而至的土地兼并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土地兼并造成土地占有两极化,一方是 “富者田连阡陌”,一方是 “贫者无立锥之地”。农民被剥夺了自己的小块土地,成了 “除了自己的皮以外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出卖” 的无产者。农民除当佃农、流民之外,就只有把自身当作商品来卖,所以土地私有制度的形成之时和土地兼并开始之时,同时便是庸客、庸夫、雇耕、佣赁、佣肆等出现之日。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年轻时 “尝与人佣耕”,即当过雇农。所谓 “无田之农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多自食其力”。雇工在许多部门如农业、手工业、服务业等都存在。
中国古代的雇佣形式主要有三: 一是长时间雇佣,即长年受雇于一个固定的雇主,也即长工。他们的工资也是按年计算,但是支付办法根据习惯分期支付。二是临时雇工,即短工,作一天工,付一天工资。三是一些有技术的工匠——独立小手工业者,由于不能或无力在自己的家内独立生产,也不能开设作坊店铺,只能携带一点简单工具走街串巷,沿门求雇,在雇主的原料上进行某种技术加工,然后计件获得工资。这即是 “零工” 或 “散匠”。
雇农在经济上比佃农更低,更加贫困。雇农丧失了最起码的生产工具,他只能使用地主的工具,向地主领取报酬。雇农在农忙时节,充当雇工 “觅食,维持生活”,到了农闲时节 “无工可佣,有食难觅”。所以历代雇农都是破产、失业后的破产农民。
在手工业中也存在大量的雇佣关系。汉代豪强地主利用充足的劳动力发展手工业。主要采用雇工。到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棉纺织业、丝织业中出现了大量的雇佣关系,如 “机工” 便是雇佣工人。
在雇佣关系中,雇工与雇主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货币关系,而不是依附关系;雇工们是比较自由的劳动者,各种封建羁绊不是削弱了就是消除了。但是在雇农与地主之间除货币关系之外,即使到了清代,他们之间也存在着等级差别。在雇佣关系中,短期雇农多,比较自由,他们多半是土地不足、最低必要耕地限量的自耕农和土地不足、最低必要租地限量的佃农,这种雇农并没完全摆脱封建自耕农和佃农的地位,雇价只是他们收入的补充。对于地主来说,临时雇工只是劳动力的补充,不是主要的剥削对象。我国封建社会大量农民破产,雇农增加,这是农业萎缩的征兆,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封建雇农是佃农的变态,地主向雇农榨取的是变态的地租。

☚ 中国古代手工业   中国古代户籍制 ☛
0000375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