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古代诗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古代诗歌

006 中国古代诗歌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早成形的文学体裁,发展也最为充分。现存的上古歌谣,已生动地反映了先民的生活情况和内心祈愿,简短、生动的形式,也已表现出中国民族语言的力量。中国第一部文学总集《诗经》,反映了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感情的深挚、手法的多样、文辞的优美,都堪称后世的典范。四言为主的句式、重迭复沓的章法,是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形式特点。战国时期,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形成的新诗体楚辞发展成熟,出现了中国诗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是其代表作品。从此,《诗经》中的民歌“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并称为“风骚”,作为诗歌艺术的代称。“风”与“骚”分别开创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成为中国诗歌创作优良传统的源头。楚辞为杂言体,多用楚地名物和语气助词“兮”,打破了四言诗的体式束缚。战国以降,其偏于诵者,发展为赋,在汉代蔚为大国;其偏于歌者,成为楚歌,在汉初流行一时。汉代设置了专门采录民歌的机关乐府,乐府民歌由杂言逐渐向整齐的五言发展,以后五言成为最流行的诗体形式。汉代乐府民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叙事性较强,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一传统为后代文人的“古题乐府”和“新乐府”所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清新流丽的南方民歌和豪迈爽健的北方民歌,也都有许多传世佳作。汉魏之际,文人诗作已成为诗坛的主体。此时五言诗高度成熟,七言诗也已产生。南北朝时期对“声病”、“音律”的探讨,为诗律的成熟和近体诗的定型准备了条件。曹操与曹丕、曹植父子,陶渊明、左思、鲍照等,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诗人。隋代在诗律的演进上有了新的发展,至唐初,格律谨严的近体诗完全成熟。唐代则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之众,诗作之多,体制之完备,题材之丰富,不仅远超前代,后世也难以企及。仅清人编《全唐诗》,便收录了诗人2200余个,诗作约5万首,出现了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贺、杜牧、李商隐等辉耀古今的著名诗人,其作品之影响超越国界,在日本、朝鲜等邻国也广为传诵。隋唐之际在民间曲子词基础上兴起的新诗体“词”,于唐末、五代趋于成熟,韦庄、温庭筠开创了花间词派,李煜则以白描抒情的词作另辟新境。宋代,诗歌创作续有发展,并形成了有别于唐诗特点的宋诗面目,出现了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等著名诗人。词在宋代高度发达,成为宋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产生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形成“婉约”和“豪放”两大流派。元代,曲特别发达,成为其代表性文学体裁。“元曲”(含剧曲和散曲)与“唐诗”、“宋词”一直被后人并称。明、清时期,诗、词创作均有新的发展,作者、作品、流派更多,创作理论也更加成熟、更加系统、更加多样,有所成就的诗人、词人数不胜数,但从总的成就看,未能在唐诗、宋词的基础上有更多的创新。至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西方思想文化大量输入,民族生存、政治改革的任务格外迫切,传统的诗词格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诗坛产生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改良派的“诗界革命”应运而生,在通俗化和对外开放上顺应了时代潮流,为旧体诗向白话新诗的过渡提供了条件。明、清直至近代,对民歌的搜辑、整理、仿作也取得很大成绩,给文人创作以巨大的影响。近代时期,外国诗歌的译作也日趋增多,并且从旧体译作向口语化译作发展,在思想上、题材上、功用上乃至诗体形式上,对诗坛变革起了推进、借鉴作用,促使中国诗歌的发展,走向越来越开放的道路。

☚ 分体概观   中国古代散文 ☛
0000593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