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中国古代服饰辞典︱凡例 凡例 条目 1.本词典共收入中国古代服饰相关词条5135条。 2.所收词条主要根据现存古典文献遴选服饰相关词条。文献以中华书局、上海古籍等整理出版的古籍为主要参考文献。所选词条以古籍文献记载为准,现代人追认的名称不予收录。时间上起先秦,下迄清末民初。 3.所收词条主要包括服饰名称、服饰构件名称、冠巾、配饰、款式名称等,对一些重要的纹样、工艺、文化、制度等服饰相关的词条,酌情收录。同时吸收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注意吸收少数民族服饰、戏曲服饰、宗教服饰等词条,以期较为全面地反应中国古代服饰文化风貌。 4.所收词条依据服饰出现或流行的年代,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等七大部分。字形 5.本词典采用简体横排。字形参照《通用规范汉字表》立目。个别条目使用异体字后易混淆的,仍沿用繁(异)体字形,如“袜、韈、韤”等。注音 6.采用汉语拼音注音,以普通话读音为准,个别字涉及古音的,参考《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注音。 7.词条汉语拼音采用连写原则,如:【白巾】báijīn、 【斑衣】bānyī。 8.多音字条目分别立目,条目后标注“见X页某字某音”。如: 【裷】ɡǔn……见169页“裷yuān”。 【裷】yuān……见53页“裷ɡǔn”。释义、引文及插图 9.本词典释义仅收入服饰方面的义项,个别条目收入与服饰相关的引申义。释义包括词条出现时期所代表的意义及后世形制及使用群体的变化。 10.词条释义有多项含义的,分别以(1)、(2)、(3)分隔。 11.词条以文献典籍中常见词形作为主条收入,因字形不同、不同文献中用字不同、不同地域名称不同、不同时代名称不同产生的其他词形列于主条注音后释义前,标注为“也作”“也称”“省称”等。主条与副条同时收入“词目笔画索引”。 12.古典文献的标注格式大致分为先秦典籍、二十四史、诗词曲文、小说等几类,各类标注方式在全书中统一。 13.正文酌情选用线描图、历史画像或文物图片,以帮助说明词条内容。古代文献美术作品、出土文物中出现的图样标注出处。排序及查检 14.全书按年代先后分为七大部分,每部分下词条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首字读音相同,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声调为序;声调也相同时,按首字笔画数排列,笔画相同的,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制定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规定的起笔笔形的横、竖、撇、点、折顺序排列。 15.为方便读者查找,书后列“词目笔画索引”,包括主条及“也作”“也称”“省称”“俗称”词形,以方便读者查用。 |
☚ 中国古代服饰辞典 中国古代服饰辞典︱序言 ☛ 00006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