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古代悬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古代悬桥一种以竹或铁索为承重的古代桥梁。早在盛唐时期用于道路,后经竹索发展为铁索。藤桥可称为原始斜拉桥。据史载,蜀郡文川太平桥,系羌族人造,长48丈(144m),宽8尺。公元前250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蜀修建一座“笮桥”,用竹篾编成的绳索。汉魏时,公元前26~公元265年,丝路上的罽宾创建藤桥。317~420年,通往西藏路上建有“夷里桥”,即为藤桥,一直到唐代的在唐蕃古道上还有藤桥。四川、贵州、云南盛产竹,1368~1644年间,藤桥十分普遍。铁索桥,始建公元前206年。公元前50年,蜀郡已有跨径100m的铁索桥。元、明、清时代,进一步发展,1368年山西壶口建有铁索桥。1475年(明成化十一年),在云南保山建有霁虹桥,是保存最完整的铁索桥,桥长113.4m,宽3m,跨度57.3m。蜀崇庆州宝胜桥、文井江上的三江桥、西昌安宁河上凤凰桥,均是铁索桥。1630年(明崇祯三年),在贵州建造盘江铁索桥,后遭兵燹,几度毁修,1711年(清康熙五十年)重修,桥长88m,跨度57.3m,过江铁索9根,长91.28m,285扣,每扣长32cm、5kg。1879年,建成的云南金龙铁索桥,桥长131.6m,铁索19根,跨径92m,宽3.5m,至今保存完好。铁索桥中佼佼者,系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建设的泸定铁索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