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辞典︱原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辞典︱原序
  • 位置: 首页/附录库/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辞典

原序

 古代通俗小说,起于宋人说话。入明以后,日益繁荣,长篇短制,皆有可观。几百年来,通俗小说之刊行,始终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已。从文学史上看,宋元以来兴起的通俗小说,演变至明清两代,已经成为当时文学的主要形式,作家作品辈出,内容既有严格的现实主义,也有积极的浪漫主义,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影响极为深远,并为学人所瞩目。于是小说之学随之而起,特别是近年以来,有关小说史、小说理论、小说专书研究之论著,先后有多种问世。相比之下,小说俗语辞书的编纂,则起步较晚,主要原因可能有二:一曰资料搜集之困难,二曰语词说解之匪易。
 先说资料搜集。通俗小说浩如烟海,从语言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些小说,不管是名作,还是二三流的作品,都是有用之材,都应在兼收并蓄之列。惟现存各种小说,多散藏于南北各地,甚至有些流失海外。以一人之力,欲尽观天下之小说书,谈何易哉?此其一。即使幸而能尽观天下之小说书,然所见之本,是否即为该书可信之善本、足本?此其二。即使所见均为错误较少之善本、足本,而收词范围之界定,编纂体例之经营,语言资料之积累,在在都费苦心,此其三。举凡如此等等困难,如果没有数年,乃至十数年沉思潜研之功,是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的。
 再说语词说解。从汉语史分期来看,宋元明清四代,正处于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转变时期。产生于这一时期的通俗小说和戏曲,由于是用口语写作的,本来是研究近代汉语的宝贵资料,惟小说向来不登大雅之堂,为传统文士所排斥,故长期以来,几无系统研究俗语语词之论著。直到1944年,徐嘉瑞先生的《金元戏曲方言考》出版,始为系统研究之专著,惜仅六百余条;1956年,朱居易先生有《元剧俗语方言例释》之作,所释亦不过一千余条,远不能满足实际阅读的需要。这一方面比较大型的工具书,当以六十年代陆澹安先生的《小说词语汇释》为先。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又陆续有陆澹安先生的《戏曲词语汇释》,龙潜庵先生的《宋元语言词典》,顾学颉先生的《元曲释词》,以及近年来吴士勋、王东明之《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等书问世,收词多在万条以上,较之前人之作,取材更为宏富,方法日趋缜密,说解也多有胜义。惟披读之余,仍多有值得商榷之处,可见此类著述之难。以五十年之岁月,诸学人之考释,尚多留有疑义,其间实有特殊之困难在焉:
 (一)通俗小说历宋元明清,将及千载,语言现象极为复杂,加上各地方言的差异,往日妇孺入耳皆晓之口语,今多茫然不得其解;
 (二)以往出版之辞书,大多局限于从有关小说中汇例取义,缺乏有关语言资料,包括现代方言的参验,故一些词意不太显豁的语词,往往说解不透;
 (三)通俗小说多半出自坊刊,错误较多,除少数几部名著外,至今还很少有人对之进行认真的校理。据错误之本立说,自然也会影响到词书的质量;
 (四)通俗小说用字与传统文书不同,多为语音之直录,故同音假借现象特多。假借字的辨认,端在语音。如果语音体认不正,无论是词语的解诂,还是文字的校正,都将会产生不少的问题。
 其他可能还有一些问题,兹不一一具论。
 翟建波同志深爱读说部诸书,有志于通俗小说语词之研究。因我也有同样的兴趣,年来他常至寒舍晤谈、讨论,上面所说的那些意见,就是我们在讨论中常常说到的。但他能知难而上,长期自甘寂寞,沉潜钻研,终于编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一书,洋洋百万余言,涉及通俗小说五百余种,收录词条已近两万。我读了部分原稿,深叹其宏富浩博。此书之作,不仅有利于读者阅读通俗小说,而且对古近代社会认识、近代汉语之研究,乃至今日之文学创作,都有相当之意义。尤其应该表出的,是他在编写过程中,那种严肃的科学求实的精神,所有词条均与原书一一核对,因而避免了某些新出词书不从原著入手的错误。其严谨的学风,理应大大提倡。
 词书一类工具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他人作嫁衣的。这一点,与立意要成一家之言的著述是不同的。因此,我向来对此著作的编纂者,深表敬佩之情,当然是指那些切实有用,方便读者,确有水平的词书而说。建波同志书稿杀青在即,因拉杂而写了上面一些,权为序引。

宁希元
 一九九五年八月于兰大随缘斋

☚ 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辞典︱原后记   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辞典︱序 ☛
0000633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