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古代对肿瘤的认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古代对肿瘤的认识

中国古代对肿瘤的认识

中国传统医学对肿瘤的记载,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我国历代文献中,论述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内容相当繁多,名称也不少,诸如肿疡、瘿瘤、瘿赘、赘瘤、肠覃、癥瘕、积聚、噎膈、舌疳、胃反、恶疮、翻花疮、失荣、岩、喦、癌,等等。在上述疾患之中,有的包含了肿瘤在内,有的实际上就是肿瘤。
据《周礼·天官》记载,周代开始有医学分科,其中设有“疡医”,掌管对肿疡、溃疡、金疡、折疡的治疗。这表明,从中国传统医学开始有分科时,肿瘤就被分在疡医这一科里。我国医学文献内所述及的“瘤”,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在《灵枢·刺节真邪》里,记载了筋瘤、肠瘤、黄瘤等。此外,在《灵枢·水胀》中,还记载了肠覃(类似卵巢良性肿瘤)、石瘕(类似子宫良性肿瘤)。晋唐时期对肿瘤的记载描述增多,如以瘤名者增加了肉瘤、血瘤、脂瘤、骨瘤、瘿瘤、石瘤等。
对肿瘤的发生原因,我国古代医学文献曾有所论及,虽未完全阐明或有些是不正确的推断,但也有不少合理的见解。如精神情绪的过度紧张、忧郁,或外邪的侵犯,以及年龄衰老、饮食起居的影响等,都能引起体内“气血”郁结瘀滞而导致肿瘤。此外,人体内部所产生的某些不正常物质的滞留,或内脏功能的失调、紊乱等,都能成为诱发肿瘤的病因。《素问·至真要大论》在谈及食道噎塞不通畅的病患时说:“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这正是说明精神因素在食道肿瘤、食道痉挛等发病上的影响。癥瘕包含了肿瘤。《诸病源候论》述及癥之成因时曰:“由寒温失节,致腑藏之气虚弱,聚而食饮不消,聚结在内,渐染生长,块段盘牢不移者,是癥也”。说明了由外部的侵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诱发脏器之肿瘤。瘤的定义和特征,《诸病源候论》作了简要的记述,指出:“瘤者,皮肉中忽肿起,初梅李大,渐长大,不痛不痒,又不作强,言留结不散,谓之为瘤。 不治,乃至大,则不复消,不能杀人,亦慎不可辄破”。皮肉中逐渐增大的肿块,一直无痛痒的症状,既不会自行消失,也不会致人于死。这些描述是很符合良性肿瘤的基本特点。
对于恶性肿瘤,隋唐时期的医学文献已有记载,如《诸病源候论》之翻花疮曰:“初生如饭粒,其头破则血出,便生恶肉,渐大有脓,脓汁出,肉反散如花状”,这可能是皮肤癌;《千金翼方》有“丈夫阴头生疮如不坚大者”,是阴茎癌等。但是,“癌”字的出现,最早见于宋代的《卫济宝书》,不过它所指的并非恶性肿瘤。最早以癌描述恶性肿瘤者,是杨士瀛,他在《仁斋直指附遗方论》里,对癌的特征作了简明的叙述,他说:“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男则多发于腹,女则多发于乳,或项或肩或臂,外证令人昏迷”。这些叙述基本上符合恶性肿瘤的特点。明清时期,中医文献对肿瘤病变的描述与病例记载,较前大为增多。陈实功在《外科正宗》里,最早提到粉瘤、发瘤与失荣的病名。该书描述失荣为“其患多生肩之已上,初起微肿,皮色不变,日久渐大,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动,半载一年,方生阴痛,气血渐衰,形容瘦削,破烂紫斑,渗流血水,或肿泛如莲,秽气薰蒸,昼夜不歇,平生疙瘩,愈久愈大,越溃越坚,犯此俱为不治”。这是最早对颈部恶性肿瘤的详细记载。《外科正宗》还详细而具体的记述了乳岩、茧唇(唇癌)等恶性肿瘤,指出乳癌为“……聚结成核,初如豆大,渐若棋子;半年一年,二载三载,不疼不痒,渐渐而大,始生疼痛,痛则无解,日后肿如堆栗,或如复碗,紫色气秽,渐渐溃烂,深者如岩穴,凸者若泛莲,疼痛连心,出血则臭,其时五脏俱衰,四大不救,名曰乳岩”。描述相当细致确切。《外科正宗》的谈及唇癌的发病诱因时,提出既有“思、暴、急”的精神因素,又有“过餐炙爆”的局部刺激因素。这见解颇具正确性。
中国传统医学虽早已认识到有些肿瘤是属于难治之症,然而对肿瘤的危害,并不是一筹莫展。除重视对全身的整体治疗外,还包括针对肿瘤病变的药物治疗与手术切除的措施。《黄帝内经》对肿块这类病患,提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等消散的治法,这些治则一直至今仍在沿用。《后汉书·华佗传》说到,对于腹内的结块,在使用针刺与药物均不能达到治疗目的时,华佗是给患者施行全身麻醉后,采用手术“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进行医治。所谓积聚,很可能也包括了某些肿瘤病变。《晋书·景帝纪》记载:“景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这是最早明确记录采用开刀切除眼部肿瘤的病例。对肿瘤的外科治法,除开刀切除之外,还有采用腐蚀药涂擦的治法。李梴在《医学入门》中,介绍了采用腐蚀药涂敷于有蒂的瘤子(茄垂)的蒂部,逐渐地促使瘤子掉落的办法,正是腐蚀药的具体应用。
我国传统医学对肿瘤的药物治疗,同样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既要增强身体内在的机能与抗病力,又要针对肿瘤病变进行攻伐,本着“扶正攻邪”的原则,因人、因病而具体制宜。有些恶性肿瘤虽难以治愈,但采用中药治疗,对减轻症状,延长生命却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陈实功创制“和荣散坚丸”、“阿魏化坚膏”用于“失荣”的治疗,虽不能治愈,但能延长患者生命,他认为“诚缓命药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得到了继承与发扬,中医肿瘤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特设了中医肿瘤专科,采用中医独特的方法防治肿瘤,另一方面,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对肿瘤进行防治。上述二者经过研究与临床实践,在某些病例上都曾取得一定的疗效。今后,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成就对我国传统医学的继续深入研究与提高,肯定将会从中国医药学宝库中,发挥出更多更有效的防治肿瘤的药物与方法,为人类征服肿瘤作出贡献。

☚ 中国法医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对皮肤病的认识 ☛
0001333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