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古代书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古代书院
主要责任者: 王炳照
责任方式: 著
出版者: 商务印书馆
出版地: 北京
字数: 81 千字
页码: 1-203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G649.299
装帧: 简
语种:中
定价:12.70
出版时间:1998-11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
丛书责任者:任继俞;汤一介,焦树安,张明华
丛书责任方式:主编;副主编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之一,共收录18条词条。
被引频次:236
中国古代书院

中国古代书院Zhongguo gudai shuyuan

中国封建社会一般以著名学者私人创办或主持的高等学府。是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对中国古代近千年的教育、学术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重要影响。书院最初是由官办,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建丽正书院(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作为官方修书、校书和藏书的场所。唐代一些私人设立讲学场所,也称书院。宋初,私人讲学的书院发展很快,从隐居读书到置田建屋,大量收学生,从事讲学活动,形成极大的影响。南宋受理学发展的影响,书院成为研究和传播理学的重要基地。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对书院的发展和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事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这一时期著名的书院有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睢阳书院、嵩阳书院,以及茅山、石鼓等书院。元朝书院形成独特的“讲会”制度,各种学派讲授自己的思想、宗旨和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讲学活动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明朝书院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致力于讽议朝政,裁量人物,东林书院是当时影响最大的。清朝除少数书院仍保留其书院讲学的传统外,多数与官学一样,数量虽多,但日渐衰落。书院发展历史上几起几落。北宋统治者直接控制教育,兴办官学,推行科举,非经科举,难得入仕途,使许多学者对书院失去兴趣。元朝曾一度加强对书院的官方控制,使书院缺乏论辩争鸣气氛,书院官学化开始。明朝为加强思想统治曾四毁书院。清初统治者针对明末书院“群聚党徒”、“摇撼朝廷”的教训,采取了抑制书院发展的政策。书院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近千年,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与其书院讲学、办学的特点是分不开的。私人创办书院,经费多自筹为主,经费重点用在讲学和学术活动上。书院的组织机构精干,书院的主持人多数是书院的主讲人,脱离讲学的管理人员很少。书院的主持人或讲学者多为当时的著名学者,甚至是某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一些同一观点志趣相同的学者自愿集合在一起,这些学者学识渊博,热心育人。学生则是慕名师而来,虚心求教,立志成人,尊重教师,使书院内各种关系比较融洽。书院既是教学机构又是学术机构,教学与研究的结合相互促进。书院虽为某一学派的中心,但在讲学和学术交流中实行“门户开放”,允许不同书院、不同学派的学者共同讲学和学术论辩,特别南宋以后的“讲会”制度,促进了学派间的交流。书院对学生的学习在课程安排上比较灵活,允许各人有所侧重。同时重视学生的自学和独立研讨,重视人品与气节的培养。

岳麓书院——宋代四大书院之一

白鹿洞书院——宋代四大书院之一

东林书院

☚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九品中正制 ☛
0000040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5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