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历代座右铭︱前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历代座右铭︱前言
  • 位置: 首页/附录库/中国历代座右铭

前言

 今将中国历代座右铭中若干优秀的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
 撰写座右铭,在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刘勰《文心雕龙·铭箴》中说:“昔轩辕刻舆几以弼违,大禹勒筍簴而招谏。成汤盘盂,著“日新”之规;武王户席,题‘必戒’之训。……列圣鉴戒,其来久矣。”就是说,黄帝把铭文刻在车、几上,用来纠正自己的缺点;大禹把铭文刻在悬挂钟磬的立柱上,请求别人的批评;商汤在盘盂上写铭文,规劝自己要“日新”;周武王在他的门和席子上,写上必须警戒的事项。这个传统,经过了几千年,而没有衰败。之所以如此,是与中华民族具有着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优良传统有关的。孔子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他继承了这个传统,并把它发扬光大。《论语》一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记载了孔子在道德上自勉、勉励弟子与弟子们互勉的言论。关于怎样做人,书里有许多精到的论述,令后人们赞叹不止。因此,汉朝的王充曾称孔子为“道德之祖”。当然,孔子的言论也有其糟粕,但只占次要地位。孔子为什么那样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呢?他认为自身的道德修养,与国计民生有关。《论语·宪问》中,曾记载了孔子这样的话:“修己以安人。”又说:“修己以安百姓。”《礼记·大学》中,说得更为明确:“平天下在治其国”,“治国在齐其家”,“齐其家在修其身。”因此,“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此,薪尽火传,绵延不绝,历久而弥新。历代绵延不绝的座右铭,正是中华民族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优良传统在文字上的一种表现,也是它的副产品。
 座右铭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用散文表现的,也有用韵文的形式表现的,但多数是用韵文表现的。在文体上,主要是铭、箴、戒三种形式。铭,俗称铭文,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古代常刻于碑版或器物上,有很多种,或以称功德,或用以自警。本文只选了用以自警的一种。箴,也是古代文体的一种,以规劝告诫为主。刘勰《文心雕龙·铭箴》中说:“箴者,针也。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就是说,它像针灸的针一样,是用来治病的。这两种文体,很早就产生了,夏、商、周三代就很兴盛。它们的区别是:“箴全御过”,而“铭兼褒赞”。至于在自警这一点上来说,“名目虽异,而警戒实同。”(均见《文心雕龙·铭箴》)本书所选的铭、箴,分四种情况:一,题目就称“座右铭”或“座右箴”的。二,专门论述某一方面内容的,如《诚铭》、《忍铭》、《直箴》、《褊箴》。也有分别论述几个方面的内容,而冠以一个总题目的,如韩愈的《五箴》,李德裕的《丹扆箴》。三,室铭室箴。宋元明清的士人,多为自己的轩、堂、斋、庵命名,有的室名就是作者的号,并往往写铭或写箴说明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四,器物铭、箴。明王祎在《器物铭·序》中说:“古之君子,于凡御服之物,日用所接者,皆著铭焉,名其器而因之以自警,则进德修业之功,无乎弗在矣。”戒是用于告戒的一种文体。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说:“次则箴,兴于补阙,戒出于弼匡。”“弼”是辅助的意思,“匡”是匡正的意思。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戒》说:“按字书云:‘戒者,警敕之词,字或作诫。’文既有箴,而又有戒,则戒者,箴之别名欤?”今存最早的是《尧戒》。
 本书所选的座右铭,上述各种体裁都具备。这些座右铭,是我国古人对自己或他人(亲友学生等)的要求。清曹寅《楝亭集·楝亭文钞·二杯铭》说:“铭者,盟也。”他认为具有誓言的性质。同时,这些座右铭,也是我国古人修身处世的经验和体会。它的内容涉及到修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如读书、交友、赞誉、诽谤、度量、节俭、名声、地位、立志、欲望、远虑、公正、廉洁、勤奋、惜时等等,几乎应有尽有。就是穿衣、吃饭,也都有说法。它的思想内容丰富多彩,不乏精警的篇章,也不乏名言警句。读后足以启发人思考,也很有借鉴意义。当然,也有唯心主义的性善论、天命论等的影响,务请读者阅读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作者
 1996.大连

☚ 中国历代座右铭   中国历史人物辞典 ☛
0000571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5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