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表从 ‘五帝’ 开始, 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2.我国历史年代, 西周共和元年 (公元前841年) 以前, 异说颇多, 尚无定论, 本表对于西周共和元年以前, 只列帝王世系。 3.较小的王朝如 ‘十六国’、 ‘十国’、 ‘西夏’ 等不列表。 4.各个时代或王朝, 详列帝王名号 (‘帝号’ 或 ‘庙号’, 以习惯上常用者为据), 年号, 元年的干支和公元纪年, 以资对照。 (年号后用括号附列使用年数, 年中改元时在干支后用数字注出改元的月份。)干支次序表 
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 
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周(约前11世纪—前256)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东周(前770—前256)
* 盘庚迁都于殷后,商也称殷。秦[秦帝王(前221—前206)] 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 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前255)起至秦王政25年己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6年庚辰(前221)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汉(前206—公元220) 西汉(前206—公元20) 包括王莽(公元9-23)和更始帝(23-25)。
东汉(25—220)
三国(220—280) 魏(220—265)
蜀汉(221—263)
吴(222—280)
晋(265—420) 西晋(265—317)
东晋(317—420)
南北朝(420—589) 南朝 宋(420—479)
齐(479—502)
梁(502—557)
* 有的地区用至6年。 ** 有的地区用至3年。 陈(557—589)
北朝 北魏[拓跋氏,后改元氏](386—534) 北魏建国于丙戌(386年)正月,初称代国,至同年四月始改国号为魏,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
东魏(534—550)
北齐(550—577)
西魏(535—556)
北周(557—581)
隋(581—618) 隋建国于581年,589年灭陈,完成统一。
唐(618—907) 

* 辛酉三月丙申朔改元,一作辛酉二月乙未晦改元。 ** 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 久视元年十月复用夏正,以正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一月为正月。 本表在这段期间内干支后面所注的改元月份都是周历,各年号的使用年数也是按照周历的计算方法。 * * * 此年九月以后去年号,但称元年。 * * * * 哀帝即位未改元。五代(907-960) 后梁(907-923)
后唐(923-936)
后晋(936-947)
* 出帝即位未改元。 后汉(947-950)
* 后汉高祖即位,仍用后晋高祖年号,称天福十二年。 ** 隐帝即位未改元。 后周(951-960)
* 世宗、恭帝都未改元。宋(960-1279) 北宋(960-1127)
南宋
辽[耶律氏](907-1125) 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 太宗即位未改元金[完颜氏](1115-1234) 

* 熙宗即位未改元。元[孛儿只斤氏](1206-1368) 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 明宗于己巳(1329)正月即位,以文宗为皇太子。八月明宗暴死,文宗复位。明(1368-1644) 
* 建文4年时成祖废除建文年号,改为洪武35元。清[爱新觉罗氏](1616-1911) 清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