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农业机械化教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农业机械化教育education for g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China

培养各种农业机械化专门人才和系统地普及农业机械化知识的社会活动。中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系统包括自高等专业教育至农民普及教育的各个体系(见表)。至1988年底,经过教育培训的农业机械化管理人员、科技人员、技工、拖拉机手、农具手等共有2000多万人,其中大学、专科以上毕业生4万多人,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生10多万人。
高等专业教育 1932年,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开始设置农具课程,由美国人林查理(C.H.Riggs)讲授。1935年,该校将农具列为农学院的辅修科目之一,有3名选修生于1937年毕业,其中一名于1941年在该校获得中国第一个以农具为研究内容的农学硕士学位。中央大学在西迁四川重庆期间,也在农学院设置农具课,并开展农具研究工作。

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体系


1945年, 美国万国农具公司 (InternationalHarvester Co.)向中国教育部提供奖学金,招收20名农业工程研究生分别到美国朋尼苏达州立大学和依阿华州立大学学习,1948年初学成回国,其中19人获得农业工程硕士学位。另有8名中国技术人员也在同一时期赴美见习、考察农业工程一年。
1945和1946年,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先后开始招收农业工程(农业机械)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并分别于1947和1948年正式建立农业工程系。1949年10月,两校农业工程系在校学生共有40余人。此外,金陵大学还在1947年招收两年制农业工程专修科学生。1950年,两校农学院合并为南京农学院,两校农业工程系合并为农机系,1952年改名为农业机械化系:1959年成立南京农学院农业机械化分院; 1970年合并到镇江农业机械学院(现名江苏工学院); 1985年,农业机械化专业又迁回南京,成立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
1948年,位于华北解放区的华北大学农学院成立农机系。该校迁北京后,1950年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保留农机系。1952年,北京农业大学农机系与农业部机耕学校、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平原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机械化农学院。1954年改名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86年又改名北京农业工程大学。
在1952年进行的全国院、系调整中,南京农学院和东北农学院的农业机械专业均改为农业机械化专业。到1956年底,西北农学院、西南农学院、华南农学院、华中农学院、沈阳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等6所农业院校也设置了农业机械化专业。1958年底增加到31所。还有一些院校增设了农业电气化专业。
在农机设计制造方面,1955年成立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1958年改名吉林工业大学。1958~1960年,相继成立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洛阳农业机械学院(现名洛阳工学院)、武汉工学院、安微工学院和内蒙古工学院。1959年农业机械部成立后,上述六所院校连同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都曾列为农机部直属院校。
自1949年以来,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设计制造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变化情况如下: 1949年——农业机械、农田水利;1952年——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农业机械设计制造、拖拉机设计制造、内燃机、水力机械;1956年——增设农业机械教育;1958年——增设农业电气化;1982年——增设农机修造、应用电子技术、农村能源、农产品加工工程、农村建筑与环境;1984年教育部主持审定工科专业目录——农业机械、汽车与拖拉机、内燃机、水力机械、农田水利工程;1986年国家教委主持审定农科专业目录——农业机械化、农村建筑与环境工程、农业电气化自动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制冷与冷藏技术、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试办)、农业系统工程(试办)。
在研究生层次,50年代曾在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和东北农学院农业机械化专业,以及南京工学院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业设置研究班,招收本科毕业生进修两年。50~60年代,在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培养了少量硕士研究生。1978年以后,各高等院校和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先后恢复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工学门类机械学科,设有与大学本科类似的专业;在农学门类农业工程学科,初步确定设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畜牧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农产品加工工程、农田水利、农业建筑与环境、农业电子技术与自动化、农业能源工程、农业系统与管理工程、土地开发与利用工程、生物技术应用工程等12个专业。
中等技术学校 1947年前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曾在中国一些地方举办各种类型的训练班,培训中、初级农业机械技术人员、技工和机手。1949年,农业部在北京双桥成立机耕学校,李直为第一任校长。该校以举办机务班、财务班、大修班、冬训班及拖拉机手训练班等多种形式为国营农场、拖拉机站、修理厂培训机务人员、财会人员、修理工和拖拉机手。成为中国第一所中等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在1950~1952年的3年中,该校培养的千余名学员,以后成为国营农场、拖拉机站和各级农机化管理机构的重要技术力量。1953年,又在哈尔滨王岗和南京分别成立农业机械化学校。1955年,教育部主持制订了中等农业学校使用的农业机械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到1961年,农业机械化中等技术学校已增加到76所,在校学生2.1万人。1988年增加到111所,在校学生3.6万人。设有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农田水利、农村建筑、农产品加工等专业。此外,在一些中等农业学校,也设置有上述专业。
干部培训 50年代初,曾举办过几期新式畜力农具推广和鉴定训练班。农业部还曾抽调国营农场、拖拉机站的骨干和转业军人集中培训。1952年冬在北京举办拖拉机站站长训练班。1957~1959年在北京举办拖拉机站干部学校,组织主管农业机械化的正、副县长,地县农机局正、副局长,拖拉机站正、副站长等管理干部脱产学习农业机械化机务知识和管理规章制度。1960年以后,该校改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干训部,继续进行干部培训工作。此外,还举办各种专题技术短训班,组织有关技术干部短期学习各种新机型、新设备和新工艺。1966年以后,干部培训工作一度削弱。1973年,农林部召开21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机管理工作座谈会,重新强调了干部培训的重要性。拟订了“农机人员培训工作意见”,规定由省、两地级负责培训公社以上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机校师资。1977年又推广了广西自治区建立干部培训网的经验:省(自治区、直辖市)属大、专院校主要培训高、中级技术人员和地、县农机校师资,并轮训地、县农机化管理干部;地区农机校主要为县、社培训管理干部、技术骨干和农机校师资。1978年在河北邢台举办全国农业机械化试点县领导干部训练班。1983年,在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和南京农业机械化学校内成立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农业机械化分院,以两年制培训班的方式组织县级以上农业机械化管理干部系统地学习现代管理科学和管理技术。与此同时,国营农场和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还委托一些院校举办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农田水利、农产品加工等两年制的干部专修班,许多干部和技术人员还通过函授、电视大学、夜大学、业余大学等途径在职学习,达到大、中专毕业水平。
技工、机手培训和农民普及教育 1949~1958年间,拖拉机手、修理工和农具手的培训工作,主要是根据国营农场、拖拉机站发展和新式农具推广工作的需要,由中央农业部和各省农业厅、局临时组织进行。1958年以后也为集体所有制单位培训人员。培训经费由国家负担。学员由上级分配名额,各级组织保送。培训单位少数为经常性;多数属非经常性,没有固定的教师和校舍,也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1965年,全国有7所经常性的培训班,36所非经常性的拖拉机手和技工学校。1973年,各县开始恢复和建立农机校或培训班。到1978年底,县农机校、技工学校和培训班已发展到1633所,教职工14140人,在校学生43559人。为提高培训质量,有关部门编制了统一的培训大纲和教材;组织力量制作幻灯片、录相、电影、模型、示教板等教学器材;配备必要的拆装工具、测试设备、拖拉机和农机具;并通过轮训或选送到大、专院校进修等措施提高师资水平。
1982年,农机人员培训工作开始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❶学员实行公开招生、统一考试、择优录取;
❷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如结合产品销售、新技术推广、安全监理等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实行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
❸培训对象扩大到作物种植和林、牧、副、渔各业在产前、产中和产后所需的各类技术人员,面向广大农机专业户、重点户和科技示范户;
❹收取一定的培训费用。
1989年底,全国共有农机校和培训班2087所,教职工19985人,其中教师10662人。此外,还通过电视、广播举办各种普及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栏目。使广大农民、农村知识青年接受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