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农业布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农业布局

中国农业布局Zhongguo nongye buju

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和我国的国情,因时、因地制宜地发展和布局农业,是我国农业合理布局的根本出发点。具体布局时应考虑: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济;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等原则。其中因地制宜原则又包含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要求各个农业部门、各种作物在地区上得到合理分布,即让每种作物、每个部门都分布在条件较好的地方;二是每个地区内部要有一个适合地区自然环境,符合社会需要的合理农业结构。1949年以前,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反映在农业布局上是“小而全”的杂乱格局,限制了商品农业的发展。这种以自给自足为基础的农业布局,其基本特征是:多样性栽培和农产品商品性低;区域专业化不显著;区际交换不发达等。农业布局的合理地域分工仅在个别地区有所出现,如广东、福建一带的甘蔗种植;江浙太湖流域的养蚕业;江浙沿海的棉花种植等。但这种地域布局规模很小,生产不稳定,与大工业仍有脱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农业发展,以及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城市建设在地区分布上的变化,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也逐渐趋于合理。表现在:
❶农业商品生产基地迅速发展壮大。为了配合工业中心城市、新的工矿区建设,选择条件优越的地区恢复和新建了工业原料基地、粮食基地、副食品基地等。如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就迅速扩大了苏、冀、鲁等省的棉田面积,从而使沪、津、青岛等棉纺工业就近获得了原料供应。以后相继在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甘肃河西走廊建立了长绒棉基地;在哈尔滨、包头、广州等糖料加工中心周围,扩大了甜菜、甘蔗等糖料作物面积;在黑龙江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建立了商品粮基地;在云南西双版纳、海南岛等地建立了橡胶等热带作物基地等等。
❷农作物的地理分布有所改变。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我国农作物种植的地区范围有了一定变化,某些农作物已突破原有的地理界限,扩大了适生环境。如冬小麦的北限已越过长城向北推进到东北南部、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在高度上则达到4 100米的藏南谷地;冬油菜的种植界限扩大到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平原;橡胶在雷州半岛、海南岛、西双版纳移植成功。
❸发展城市郊区农业。1949年以来,我国所有大中城市和工矿基地,都已经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了相应的郊区农业基地,保证了城市建设的正常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的需求。

☚ 中国农业自然条件   中国三类农业地区 ☛
0000292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