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一九八二年九月一日发表,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开卷篇。该文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七大以来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确定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和学习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长期历史经验所得出的基本结论。为此,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八十年代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上的重要年代,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人民在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这三大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今后一个时期,至少是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内,要抓紧四件工作: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活动;在认真学习新党章的基础上,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保障。该文最后号召全体党员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加强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加强同全世界人民的团结,为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推动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该文作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开卷篇,对整卷思想具有指导作用,文中提出的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中心口号,形成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或者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十多年来对小平同志全部思想理论的主题,对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是邓小平1982年9月1日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宣布了大会的三项主要议程,即审议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确定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审议和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按照新党章的要求,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2)回顾与总结了自党的七大以来我们党所取得的经验及教训,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但决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模式,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因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3)明确提出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人民在20世纪80年代面临的三大任务。其核心问题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这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文章指出,在今后一个长时期,至少是到20世纪末的近20年的时间内,要抓紧做好四项工作: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打击经济领域和其它领域内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活动;在认真学习新党章的基础上整顿党的组织和作风。(4)强调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恢复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党的十二大又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制定出了正确的纲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加强同全世界人民的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推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讲话,精要透辟,是全部十二大文件的总纲。他高度评价了党的十二大的历史地位,深刻阐述了十二大以后的重要任务,以及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对中国的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原文约2 200字,载《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 ☚ 关于改善中年知识分子生活待遇问题的意见 实现党的十二大制定的战略目标的若干问题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