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城市项目
由联邦外交部瑞士发展合作署资助的旨在发展中国—瑞士低碳城市示范项目 (LCCC项目)。2010年6月28日,中国设备监理协会被瑞士发展合作署选聘为 “中国低碳城市项目” (LCCC) 办公室管理机构,并签署相关协议,标志着中国的LCCC项目管理办公室正式成立。
LCCC项目目标是: 选择中国10个城市参与项目,制定出城市中长期低碳发展规划,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通过本项目和其他项目的共同努力,获得六方面的成果:
❶参与项目的10个城市在2011—2016年期间,能源强度每年降低4.4%,碳强度每年降低4%—5%,新能源应用比例增加12%—16%。目前中国能效水平较发达国家相比低20%—40%。
❷10个城市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工作,并对省级气候变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贡献。
❸新建或既有建筑将遵循更加严格的低碳标准 (减缓),并为气候变化影响做好准备 (适应)。中国建筑市场占到世界市场的50%,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的18%。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和标准,开发绿色建筑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
❹城市未来公共交通和公民出行更加高效、低污染。智能出行并不是单纯地增加公共交通和高效机动车的比例,还包括“慢速交通”,如单独的自行车道,行人地位和权力。此外,还有其他改善专题,旨在减少排放,提高空气质量 (如燃气和电动车),以及提高街道照明效率等。
❺公共产业、公用事业及基础设施运行更加高效、低污染。中国的市政不仅包括运行管理公共设施 (如电力供应、供水和废物处理及学校、医院),而且还负责大量产业。该项目将推进关键产业、市管辖基础设施服务的减碳,包括支持各项提高系统能效的措施 (如采用高效电机、提供工业能效、采用高效水泵、改善供水管理、提高区域供热管网的绝缘水平等),以及填埋场和污水处理系统中产生的温室气体的再利用 (因而降低排放)。
❻城市规划能力,特别是运用低碳方法的能力得以提高。为了在相关部门实现提高能效、减少排放,市级单位还需要加强规划能力和市政管理能力的建设。特别要重视在城市规划中更多地考虑如下因素: 绿色走廊、城市农业、土地保水及土地综合利用。为实现智能出行目标,城市规划措施应着重那些减少经济损失的规划活动,如社区延伸和沿公交线路发展微型区域。10个试点城市将采用中国低碳城市项目方法,是项目开发低碳愿景和低碳行动的核心成员。在瑞士方面,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得到了一些咨询机构和专家的支持。
该项目由联邦外交部瑞士发展合作署资助,一期 (2010—2012年) 经费487万瑞士法郎。LCCC项目有八个方面的产出: 20个城市 (约五千万人口) 签署 “中国市长关于气候变化声明”,做出承诺,建设低碳城市; 定期组织活动。制定城市低碳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在至少10个城市付诸行动。开发一套综合且适宜的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建立由评估和监测组成的管理系统。项目将组建专家工作组,对各城市的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培训。项目将开发各种工具、方法,介绍20个最佳实践,实施10个示范项目。开发出广泛的信息交流工具包,传播信息、提高认识 (包括国外信息); 收集分析对低碳愿景和低碳方法的新需求; 至少20个城市参与。项目将逐步形成品牌,凝聚各方共识,成为中国城市低碳建设经验交流的平台; 至少20个城市积极参与。通过项目实施,低碳方法将深入到市、省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中; 项目为各省市低碳融资创造渠道、提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