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思想史陈瑛、温克勤、唐凯麟、徐少锦、刘启林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该书是新中国建国后我国第一部中国伦理学史专著。全书分五个阶段论述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第一,原始社会到战国末期,是从道德产生至封建地主阶级伦理思想形成的阶段;第二,秦汉至唐前期,是封建地主阶级伦理思想的发展阶段;第三,唐中叶到明中叶,是封建地主阶级伦理思想的成熟阶段;第四,明中叶到鸦片战争,是封建地主阶级伦理思想的衰弱阶段;第五,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传播和发展阶段。对于每一位思想家,书中都注意从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本质和起源、道德评价、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诸方面剖析概括其伦理思想,认为这些问题构成了中国伦理思想史的主要内容。根据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总结了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第一,伦理思想与哲学和政治融为一体,构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中心,强烈地影响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第二,具有强烈的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度的色彩,特别表现在道德规范上,重视忠、孝,强调整体和服从;第三,具有强烈的中庸气息,在形而上学的体系中,有些朴素辩证法的因素;第四,重视人伦日用和实际生活,在方法上表现为重了悟不重论证,在内容上表现为重视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