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简称“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宪法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宪法性文件。1948年5月,中国共产党提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主张,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和响应。同年11月,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无党派人士共计23个单位的代表,在哈尔滨组成了新政协筹备会。1949年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宣布新政协会议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除序言外,共7章、60条。主要内容:(1) 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政权性质。在“总纲”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由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组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 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共同的政治基础。(2) 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在“政权机关”一章中规定,“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同时指出,“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普选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逐步地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3) 在“总纲”中有区别地规定了新中国人民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4) 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等各项政策的基本原则。《共同纲领》没有规定立即实行社会主义,这是因为当时许多民主革命的内容还没完成,但它仍是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指明了建国初期的革命和建设目标,确立了新中国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各项基本政策。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推动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都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简称《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产生以前,它是中国人民的根本法,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除序言外,共7章60条。纲领在序言中宣告:“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已使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宣告结束。中国人民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而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纲领第一章总纲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为全民所有,实行土地改革。人民依法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其他各项政治上的自由权利,并应履行各项法定义务。对反革命战争罪犯和其他反革命分子、一般的反动分子、封建地主、官僚资本家实行专政。中国境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等。其余各章分别为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纲领规定了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逐步向全面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渡的方针、政策和步骤。《共同纲领》中的重要内容,以后被吸收在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简称《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根本法。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并公布。除前言外共7章60条。第1章总纲。规定国家的性质、任务和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人民武装力量的基本任务。第2章政权机关。规定国家政权属于人民,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政权。在普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其职权。各级行政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第3章军事制度。规定国家建立统一军队,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统率,实行民兵制,并在适当时候实行义务兵役制。第4章经济政策。规定国家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为全民所有,实行土地改革,国营经济为整个社会经济的领导力量等。第5章文化教育政策。规定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的方针和任务,提倡国民公德、发展科学文化教育和推广卫生医药事业等。第6章民族政策。规定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第7章外交政策。规定外交政策的原则,保护华侨和守法外侨的权益,给予由于政治原因而避难的外国人以居留权等。实践证明,《共同纲领》规定的根本原则是正确的,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它的全面贯彻实施,为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1届全体会议通过。除序言外,共7章60条,7000余字。7章为:一、总纲;二、政权机关;三、军事制度;四、经济政策;五、文化教育政策;六、民族政策;七、外交政策。《共同纲领》是中国共产党邀请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有关方面的代表635人,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而制定的宪法性文件,它是建国初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前进的政治基础和战斗纲领,明确规定了中国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及国家的基本政策。从它通过之日起直至1954年宪法颁布前,实际上成了新中国的临时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后共同纲领停止使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0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简称《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通过并公布。确立了新中国的社会和国家制度。序言外,7章60条。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规定我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它的全面贯彻实施,为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 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Zhongguo renminzhengzhi xieshang huiyi gongtong gangling

简称《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决定由中国共产党负责起草的,是在中共领导下, 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共同制定的建国纲领, 是全国人民在一定时期内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统一行动的政治基础。《共同纲领》除序言外, 有7章60条。“序言” 中, 宣告了三大敌人在中国的统治时代的结束, 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了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各章中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及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教政策、外交政策的总原则。纲领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是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公安部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建立的统一的部队; 国家的经济政策是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 使存在着的五种经济成分能够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文教政策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培养国家建设人才, 发展科学文化; 各民族一律平等, 团结互助, 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外交方面,以保障国家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 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 在1954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ZhongguoRenminZhengzhiXieshangHuiyiGongtongGangling

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决定,由中国共产党负责起草,并于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纲领性文件。简称《共同纲领》。全文7章60条。它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政权机关、军事制度及政治、文教、民族、外交等政策的总原则。《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建立统一的军队,即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公安部队;规定了国家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确定了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文化教育政策;制定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外交方面,以保障国家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为原则。《共同纲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民族人民代表共同制定的建国纲领,是全国人民在一定时期内的共同奋斗目标和统一行动的政治基础,在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它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当代史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简称“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纲领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及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教政策、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在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简称《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临时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9日通过生效。包括序言和7章60条。总结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确认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四面八方”政策;肯定了民族平等、男女平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其他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当时国情的一部根本法律,它的产生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9月29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纲领性文件。该共同纲领除序言外,分总纲、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等七章共60条。基本内容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和任务;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制度; 国家发展经济的政策; 国家发展文化教育的政策; 国家的民族政策; 国家的外交政策。由于共同纲领规定了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国策,规定了国家的立法原则和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在建国初期起到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公民 ☛
0000229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