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奖 年份 | 姓名(国籍) | 授奖原因 |
| 1982 | K.G.威尔逊(美) (K.G.Wilson) | 提出关于相变的临界 现象理论 |
| 1983 | S.钱德拉塞卡尔(美) (S.Chandrasekhar) | 恒星结构和演化方面 的理论研究 |
W.A.福勒(美) (W.A.Fowler) | 宇宙间化学元素形成 方面的核反应的理论 研究和实验 |
| 1984 | C.鲁比亚(意大利) (C.Rubbia) S.范德梅尔(荷兰) (S.Van der meere) | 对发现W和Z0粒子 有贡献 |
| 1985 | K.冯·克利青(德) (K.Von Klitzing) | 量子霍耳效应 |
| 1986 | E.鲁斯卡(德) (E.Ruska) | 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电 子显微镜 |
G.宾尼希(德) (G.Binnig) H.罗勒(瑞士) (H.Rohrer) | 研制成功扫描式隧道 效应显微镜 |
| 1987 | J.G.柏诺兹(德) (J.G.Bednorz) K.A.缪勒(瑞士) (K.A.Muller) | 研究并发现高温超导 材料 |
| 1988 | L.莱德曼(美) L.Lederman M.施瓦茨(美) M.Schwartz J.斯坦伯格(美) J.Steinberger | 利用粒子加速器制出 中微子,并发现两种 不同的中微子——电 子中微子和介子中微 子 |
| 1989 | N.诺姆塞(美) N.Ramsey H.狄赫姆莱特(美) H.Dehmelt W.泡勒(德) W.Paul | 在原子精密细光谱学 方面的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