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中古诗歌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中古诗歌史 中国中古诗歌史学术专著。今人王钟陵著。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此书分上下两卷共十二编,每编又分若干章。卷前有前言和引子,卷后有尾声和后记。全书总计近七十万言。其时间跨度,从建安元年(196)起至大业十四年(618)。上卷五编,作者从宏观的理论高度,把握文学发展的大的进程,论述汉魏六朝人审美情趣的转变、审美理想的演化,以及审美原则、审美特征的形成;下卷七编,具体论述了中古诗歌发展历程,勾画了汉魏六朝诗歌发展的轨迹,并涉及其中有代表性的文学理论著作介绍。所论颇有新意,所述尚称公允。该书从贴近文学发展的哲学、美学、心理学与艺术学的大文化背景出发,切实而具体地探究了中古诗歌历史的进程,是一部有新意、有特色的文学史著作。 ☚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八代诗史 ☛ 中国中古诗歌史 中国中古诗歌史王钟陵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这是用全新的方法编写文学史的尝试性著作。以往的文学史著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显示了一定的落后状态。作者打破传统文学写法,自立体系,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作者在《序言》中提出自己写作的几个原则:一是史的研究就是理论的创造,这个原则在写作中的体现便是史与论的凝结;二是整体性原则,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应对诗人、作家的全部作品作客观而全面的把握,第二是对一个时代要作纵横两方面的完整理解,第三是要将文学同哲学、美学、社会风习等各个方面综合起来考察;三是努力建立一个科学的逻辑结构,与上述两个原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四是从民族文化——心理的动态的建构过程上来把握文学史的进程,这从三个层次上进行:第一个层次是结合了各种社会条件对诗人心理的复现以及对其作品之艺术风格的分析,第二个层次是次要范畴和概念的说明,第三个层次是对高层次范畴的阐发。这三个层次由下而上组成一个金字塔形的立体结构。作者所提出的几个原则,也正是该书的新特色。这种新的创造,改变了以往文学史的“四段论”式(一时代背景,二作者生平,三思想内容,四艺术成就),使人们既能从宏观上把握文学发展的进程,又能从微观上认识每一位作者;既认识文学发展的外部规律,又能探究它的内部的自身规律;既能从社会的、历史的角度认识文学史,更重要的是从审美的心理的角度感受文学的蕴味。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五编,是总论中古文学特点,作者以审美情趣从“丽”向“秀”的转变,审美理想从“真美”向“隐秀”的演化,揭示了文艺从汉到魏晋南北朝以及向唐代的推移,这是从新的角度探讨文艺发展的规律。下卷具体勾画了中古诗歌发展的轨迹,共分七编,许多见解发前人未所发。对于一向不被人重视的玄言诗、宫体诗等,作者都能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予以充分论述;对于一向不被人重视的小作家、小作品,作者也能从中发现新的光辉。总之,这部著作的出版,给中国文学史的编写提出了新的挑战,具有开辟新道路的功绩。 ☚ 中国中古文学史 古诗别解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