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国家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于1931年11月成立后,1932年2月1日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资本总额为100万元(银元)。第一任行长是毛泽民,行址设在瑞金的叶坪,后迁到沙洲坝和下陂子。国家银行成立后,在各革命根据地设立或将其原有银行改组为国家银行分支机构。中华苏维共和国国家银行的业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行货币;二是开展信贷业务。1932年7月,国家银行开始发行纸币,到年底共发行65万多元(银币券)。为了保证纸币充分兑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发布命令,宣布兑换办法。其主要内容有:对持票要求兑换者,尽量兑付现洋,不得拒绝;一切税收用国家银行钞票缴纳;各单位收入的杂币钞票,不得强迫人民使用等。国家银行开展信贷业务,积极筹措银行基金,发展储蓄,吸收财政机关和红军的存款,公营企业和各种合作社的营业收入,以及代理发行公债和代理税收。1934年7月国家银行总行随工农红军长征而转移。到达陕北后,1935年11月改名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1937年10月1日在延安改组为陕甘宁边区银行。 ☚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金融机构 海陆丰劳动银行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国家银行。1931年10月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闽西、赣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同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宣告成立。为统一币制,发展苏区经济,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建立国家银行,并指定毛泽民负责筹备。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营业,资本总额定为100万元,行长毛泽民。行址设在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的叶坪,后来迁至沙洲坝和下陂子。 ☚ 闽西工农银行 湘赣省工农银行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立的国家银行。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为了统一根据地的金融制度,在撤并原江西省工农银行,抽调原闽西工农银行干部的基础上,于1932年3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总行行址设在叶坪,后迁至沙洲坝,再迁至下陂子。开始营业时,资本额100万元。业务范围包括发行货币、吸收存款、办理汇兑、代理国库、代理发行公债及还本付息等。开始隶属于中央财政人民委员部领导,1933年9月起独立,只受该部指导。1932年7月发行银币券,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流通,可以兑换银元。国家银行成立后,福建、江西等省分行相继成立,湘鄂西、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川陕、陕甘等根据地的银行,也相继改为国家银行的分行。1934年10月,国家银行随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遵义会议期间,在当地发行过一部分银币券。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同年11月和陕甘苏维埃银行共同组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抗战开始后,于1937年10月改为陕甘宁边区银行。 ☚ 浏东平民银行 陕甘宁边区流通券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