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ZhōnɡhuáRénmín Gònɡhéɡuó ɡuóɡē

国歌,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或乐曲),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相关链接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义勇军进行曲》新词。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撤销1978年3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通过的新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2009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开幕式上,把奏国歌改为唱国歌。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名“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歌词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这首歌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广为流传,对激励全国人民的爱国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国歌。曲调仍采用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调,歌词由集体创作。歌词是: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地斗争。前进!前进!前进!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前进!前进!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该歌曲于1935年民族危亡关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在中国人民中广为流传,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日救亡歌曲,对鼓舞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作用。把这首歌作为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思想。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采用 《义勇军进行曲》原曲,由集体填写新词。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撤销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歌的决议,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1次全体会议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共中央宣传部于1984年8月1日拟定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唱的暂行办法》,对有关国歌的奏唱作了具体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Zhonghuarenmingongheguo guoge

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田汉(1898—1968)词,聂耳(1912—1935)曲,作于1935年。原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大调式,自由体乐段,旋律慷慨激昂,唱出了时代的怒吼。
在1934年冬,田汉先写了一个剧本的故事梗概,原剧本名为《凤凰的再生》,后由作者改为《风云儿女》。1935年2月,田汉被捕,为了尽快开拍电影,后由夏衍将故事梗概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田汉的故事梗概写在旧式十行红格纸上,约10余页,《义勇军进行曲》这首主题歌写在原稿最后一页。原词第六句为“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后改成“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当时,聂耳因反动派的迫害即将离国去日本,当知道《风云儿女》有一首主题歌时,就主动找到夏衍,要求由他谱曲,并与该片导演许幸之进行了讨论,但没有谱成。聂耳到日本后不久,就把谱完的歌稿寄回。由于这首歌词是散文式的,自由体新诗,句子参差不齐,最后一句有14个字,聂耳发挥了天才的创造性,把它谱成了由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组成的自由体乐段。曲调激昂振奋,一气呵成。号角式的音调贯串始终,尤其结束部分三次反复“前进”后,把“前进”一词拆开,只用一个“进”字终止,突出了救民族于危亡之中的紧迫感,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敢直前的战斗步伐。这首歌曲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不久就唱遍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并伴随着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斗争的胜利,直到全国解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时候,国旗和国徽都已确定,唯有国歌找不到令人满意的曲子,后来经爱国人士刘良模先生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他说:“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代表着一个国家人民的精神,是要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产生,在斗争中得到广大人民的承认。看来《义勇军进行曲》是可以和法国国歌《马赛曲》相媲美的。”他的提议受到了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们的重视,经过讨论,于1949年9月27日做出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改定的国歌歌词。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恢复了《义勇军进行曲》原词,并通过《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

☚ 一根竹棍十二节   我们的田野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田汉词,聂耳曲,始作于1935年。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给广大爱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成为影响最大的群众歌曲之一。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