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医防老保健措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医防老保健措施

中医防老保健措施

中医著作中记载有关养生方法和防病延年的方药颇多。其中不少经过实践,至今仍证明是有效的。中医有关防老保健措施归纳起来有: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饮食有节,营养适度;精神愉快,心平气和; 保健灸法,调和阴阳; 药物调养,辨证施治;节欲养生,防病延年等。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强调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是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重要环节。老年人脏腑功能已逐渐衰退,适应环境及气候变化的能力减低。因此,随季节变化应有所调节,使得其平。冬不宜极温,夏不宜极凉,春不宜侵风沙,秋不宜侵卑湿。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使阴平阳秘,以防病延年。尤应注意避免过劳和不动,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肾,久行伤筋。”若老年起居无常,调摄不当,劳逸失常,不仅容易患病,甚则有损天年。
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中医早已注意到劳动锻炼与健康长寿的密切关系。汉代华佗曾论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得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养生学家主张:“养生者,发宜多梳,面宜多擦,目宜常远,耳宜常凝,齿宜常叩,口宜常闭,津宜常咽,气宜常提,心宜常静,神宜常存,背宜常暖。腹宜常摩,一身皮肤宜常干沐,食饱徐行,摩脐按背……” 以及肢节常动摇,全身常欲小劳等养生经验。其目的是使身体各部经常坚持活动锻炼。锻炼身体常用方法有五禽戏、太极拳、气功、八段锦、穴位按摩等。
❶五禽戏: 是后汉名医华佗所创的医疗保健操。其动作模仿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如虎之扑力勇猛,鹿之头颈伸展,熊之走爬沉稳,猿之纵跳机敏,鸟之展翅飞翔。用以锻炼身体,防病强身。
❷太极拳: 是一种柔缓体操运动。运动时思想集中,呼吸调匀与动作密切配合,具有松、稳、慢、匀地连续不断平气舒展的运动。使周身关节得到超于平常活动范围以外的动作。这种运动,外虽动而不扰于内,其动作不伤气,且能养气,从而增强老年人体质,有助于调节阴阳,协调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对于循环、呼吸、消化和神经系统均有良好的作用。以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病及神经衰弱等慢性病,也有所裨益。
❸气功: 气功属于古代吐纳导引术范畴。是中国历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演进和发展而来之保健养生方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有卧式的放松功,坐式之内养功,及立式之强壮功等。亦有分为动功、静功及动静结合功者。各种方法皆需通过呼吸锻炼,故称为“气功”。其中,静功以安静,运动内脏为主。动功以健身,运动形体为主。动静结合功,兼而有之。气功疗法是通过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身心进行自我锻炼的方法。它是整体的锻炼,对机体起着“自我调整”和“自我修复”的作用。因为这种疗法可由练功者自己控制气量,所以适合于老年人体衰的特点。老年人多属“下虚上实”或称“上盛下虚”,故练功要正确掌握意守的锻炼、气息的锻炼和姿式的锻炼。使之引气下行,息息归根,充实下元,达到上下协调,阴平阳秘。对老年养生和防治某些老年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❹八段锦: 是一种保健体操。因有八大节动作而得名。流传甚久,已有近千年历史。传播甚广,有许多流派,但动作大同小异。
❺穴位按摩: 根据经络学说,可对身体某些穴位进行按摩,使之疏经活血,通利关节,调节神经功能,改善老年人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质,达到防治疾病,益寿延年的作用。按摩肾俞、涌泉以强腰健肾,按摩丹田、神厥、足三里以调理脾胃,增强消化。此外还有多种导引、吐纳术、按摩、推拿、十二段锦、十六段锦、易筋经、各种武术活动等,医籍论载甚多,方法虽异,喻意则同。老年人可自择其简便易行且体力所能及者行之。若运用得法,持之以恒,则能调和气血、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饮食有节,营养适度: 中医对于饮食和营养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认为饮食不节可损伤五脏,引起疾病。老年人不宜偏嗜偏食。须少食肉,多吃蔬菜。煎炒炙煿,辛辣燥烈及生冷饮食,皆不相宜。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脾胃虚弱,更易于伤食。除需注意饮食品类之外。还提出养生饮食卫生习惯的要求。如不宜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宜极渴而饮,饮勿过多。早饭宜早,晚饭宜少。细嚼慢咽,冷热适度。宜频而少,勿顿而多,宁软勿硬,宁淡勿咸。进餐时不宜讲话,以免食物进入气管。勿因食美贪多。食毕嗽口齿极净,饭后徐行散步。还告诫怒后勿食,食后勿怒,酒勿多饮,烟勿多吸等等。中医对“养生”强调饮食疗法,提倡老人宜食粥,食粥能保护脾胃,有助于健康长寿。历代医籍以各种食物或配合中药之食治方及粥方甚多。如《寿亲养老新书》之食治方,《老老恒言》之粥谱100个皆可供参考选用。老年人胃肠运化吸收功能衰减,特别是大病之后或久病者,胃肠功能更加衰弱,宜食物疗法。中医主张老年人“若有疾患,且先详食医之法,审其症状,以食疗之。”食疗亦须根据病情辨证,按食品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选用食疗方。同时也要顾及饮食习惯,南北之异。中药食品药物颇多,《本草纲目》划分谷部、菜部、果部近300种。按其性味之别,气辛而荤辣者,多助火伤气;气重而甘者,多助湿生痰; 体柔而滑者,多食之不化。对于老年人,应当特别注意。
精神愉快、心平气和: 中医认为内伤七情为致病的重要原因。因之建议“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勿悁悁怀忿恨,皆损寿命”。指出烦恼忧思失节,喜怒过度,皆不利于健康,老年人尤要善于节制。老年人如能经常注意保持精神乐观愉快,减少七情致病的可能性,有利于健康。
保健灸法,调和阴阳: 保健灸法能疏通经络,补益气血,调和阴阳,协调脏腑,以防治疾病和早衰。《内经》早已指出灸能增加食欲,强壮体质。中医认为阳气渐衰是衰老的重要原因。《扁鹊心书》云:“人之衰,由阳气衰竭,故宜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可保百年。”至今仍采用上述穴位作保健灸。
药物调养,辨证施治: 历代医家曾有:“善服药,不如善保养”; “药补不如食补” 等论述。告诫勿单纯依赖药物,不要滥用补药。与此同时,中医经长期反复实践,积累的延年益寿方药浩如烟海。老年人气血渐亏,脏腑虚弱,多有视听不聪明,手足欠灵活,身体倦怠,头目眩晕等症。防治老年病用药,切宜详审新疾和宿疾,随辨证酌情用药物疗法,借以扶持之。其法为:
❶扶正祛邪。老年人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抗病力弱,易形成正虚邪实之疾。临证既要祛邪,又要顾及正气,故常采用扶正祛邪之法。老年人外感急性疾病,多系虚实夹杂,临证常用此法。
❷恰用补法。老年人体质多虚,一般按其阴虚、阳虚、肾虚、脾虚以及气血不足等不同见证,宜用滋阴、温阳、补肾、健脾、益气、养血之法。历代用于老年之补益方甚多,举例如下: 老年阴虚者,可用《寿亲养老新书》的二黄丸; 阳虚者可用《备急千金要方》的黄精膏; 肾虚可用《寿亲养老新书》的金髓煎;脾虚可用《名医验方类编》的琼玉膏; 气虚可用五味异功散;血虚可用四物汤; 气血两虚则用八珍汤。老年人脾肾不足,气阴俱虚较为多见,用补法要多着眼于脾肾,兼顾气阴。常用于老年人的补法可分为平补、清补、温补及峻补。平补为温和的补法,对于老年之虚损体弱,可用薯蓣丸。此丸不寒不热,补中有行,不过不偏,徐徐图之,能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功。清补为补而兼清之法。常用《世补斋医书》的延寿丹(成药名首乌延寿丹)。老年人热病后,肺胃之阴伤,可用《金匮要略》的麦门冬汤,或加味泻白散养肺胃之阴,以促进其康复。温补为补阳法,用于老年人之阳虚者,临床需辨明脏腑,则其效益佳。温肾阳可用金匮肾气丸,温脾阳可用补中益气汤,温心阳用人参养荣汤等。峻补为以大剂量力峻汤剂之补法,用于老年病情急重者。如常用独参汤以益气固脱,四逆汤以回阳救逆等。老年人常有多种宿疾并见,累及多脏,老年人虚证的临床表现往往常不甚典型,较为错综复杂。因此选用补法时,需仔细辨证,治法严谨,使补得其宜。
❸攻勿太过。疾病之内在矛盾,为邪正相争,邪不去病不愈,故治病要祛邪,特别是外感病更应注意祛邪。老年人真元之气已衰,用攻法宜慎重,切勿使之太过,以免损伤正气。
❹选择药物。剂量宜小。对老年人使用保养药物。也要力求平和,药物宜少而精,小剂频投,长期守服,只要辨证准确,常能获效。切忌急于求成,以免药过病所,或损伤“胃气”。
节欲养生,防病延年: 祖国医学认为精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与脏腑功能活动及生殖繁衍后代密切相关。因此对精应多加爱惜,勿使耗损免伤正气。祖国医学多主张节欲保精以延寿。中医很早以来即主张“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点,对老年人更是强调六淫致病,风寒最甚。老年人气虚体弱,风寒易伤腠理,适时加添衣袜以避之,切勿延迟。凡身热有汗,浴后皆不可当风,隙风更当远避,春夏秋冬四季调摄,应随时令之寒暑,使得其平。
实践证明,不能单纯依赖某一方法或药物以求长寿。影响人类寿命的是综合因素,对经过主观努力可以控制的因素中,必须采取相应的综合措施,方能期其有效。

☚ 中医老年保健   老年人营养 ☛
000168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