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脐部疾患zhongyi zhi qibu jihuan
新生儿脐部疾患,系指断脐时结扎手术欠妥,或断脐后护理不当,或因啼哭过多,以致出现脐湿、脐疮、脐血、脐突。其病因如下:
❶脐湿:由于断脐后洗浴,水湿所浸,或因护理失宜,被湿尿布久浸脐部而成。
❷脐疮:由于断脐处理不当,或因脐湿长期不愈,皮肤破损,被外邪秽毒污染,引起脐围红肿,热、痛、脓水溢出而酿成。
❸脐血:是由于断脐结扎松脱而出血,出血大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发生。二是由于胎毒内盛,脐浸出血。
❹脐突:由于小儿先天脐部发育不全,啼哭过多,用力屏气等使肠管突入脐中而成。上述病症的诊治为:
❶脐湿:脐带脱落,脐孔渗出液体,或微见红肿,可用龙骨散(含龙骨、枯矾等)或煅牡蛎炉甘石粉干扑脐部。
❷脐疮:脐部红肿,重者甚至糜烂,脓水外溢,兼有发热,烦躁不安,唇红口干等。治法以清热解毒为主,常用药:黄连、山栀、连翘、当归、赤芍、生地、银花、甘草、防风、牛蒡子。
❸脐血:脐部渗血,终久不止,可见发热,面赤、唇干,吐血、便血,肌肤紫斑。治法以清热、凉血、止血、或益气摄血。如初生儿在24小时内脐部渗血,而无其他原因,可重新结扎脐带。
❹脐突:婴儿脐部囊状突起,虚大光浮,成圆形或椭圆形,按压时,肿回腹内,局部皮肤正常,啼哭叫闹,重又突起。治法为减少啼哭叫扰,压脐外治。绝大多数脐突可自愈,不需任何治疗。但2岁以上,脐环直径超过1.5~2cm以上者,可将脐突推回腹内,用纱布、棉花包垫压紧,外用纱布紧扎,可获逐步痊愈。也可考虑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