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兽医诊断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兽医诊断学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diagnostics

以中鲁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四诊和辨证的方法,查明患病动物的症状和体征,以辨别病证,从而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是中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源流 在原始社会,原始畜牧业已有了相当发展,当时医无分工,诊断人类疾病的技术也能用于诊断家畜疾病,因此,后世有人把那时视为中兽医学的起源期,同时也是中兽医诊断学的起源期。医的分工始于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开始分为疾医、疡医、食医和兽医,正式有了中兽医建制。历代中兽医不断学习和移植中医诊断技术和理论,从而促进了中兽医诊断学的形成和发展。约公元前3世纪出现的《黄帝内经》一书,不仅奠定了望、闻、问、切四诊的基础,并指出了诊断疾病必须结合内外致病因素予以全面综合判断。这同样也为中兽医诊断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元3世纪葛洪编写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谷道入手诊断法。公元6世纪贾思勰编著的《齐民要术》,其卷六是畜牧兽医专卷,记述了马、牛、羊26种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反映出中兽医四诊技术在那时已有了相当发展。公元9世纪李石编著的《司牧安骥集》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最早的中兽医学古典著作,书中收载有诊断家畜疑难病的专篇“造父八十一难经”及其他中兽医古文献,表明中兽医诊断技术到那时已有了很大发展。14世纪卞管勾集注的《痊骥通玄论》收载有论述马跛行诊断的专论“点痛论”;谷道入手法已作为一种主要方法用于马结症的诊疗。此书还反映了中兽医脉诊技术从遍身诊法到三部九候诊法的变革演化。1594年问世的《马书》刊载有“八证论”和“马师皇问对脉色论”。前者表明中兽医诊断已从技术上升为理论;后者表明中兽医脉诊从技术到理论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脉学体系。1608年出版的《元亨疗马集》收载有诊治家畜咳嗽的专篇“王良啌嗽论”、诊治马起卧症的专篇“卞宝起卧入手论”及其他诊治家畜疾病的中兽医古文献,丰富和发展了中兽医诊断学的技术内容。1949年后,中兽医诊断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50年代有组织地进行了全国性的中兽医“采风”活动,收集整理了中兽医诊疗经验并出版了多种中兽医诊疗经验集,在此基础上编写出版了大中专院校中兽医学教材,其中包括中兽医诊断学。最近20年来, 当代中兽医学者继承中医遗产,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等理论和方法指导中兽医辨证诊疗,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兽医诊断学的内容。
研究内容和方法 畜体与外界环境、畜体内部各组织器官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脏腑与体表器官组织之间以及各脏腑之间都有内在联系,脏腑有病,必然在体表器官有所反映。中兽医诊断学就是通过四诊,诊察体表器官的异常变化,并运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方法,分析这些病理变化的内在联系,以明确病因、病位、病性及正邪消长情况,作出正确的诊断。根据不同的证,结合病畜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因畜、因病的不同, 灵活地提出相应的治疗法则, 为选方用药提供依据。


《中兽医诊断学》Traditional ChineseVeterinary Medical Diagnostics

中兽医诊断学著作。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组织编写。1962年农业出版社出版。书分绪论和上、下二篇。绪论主要介绍中兽医诊断学的发展及其特点。上篇主要介绍了中兽医学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脏象、经络学说以及家畜疾病发生的原因等。下篇介绍了中兽医诊断方法及辨证论治。在诊断方法中主要介绍了望、闻、问、切各种诊法。辨证以寒热、虚实、表里、邪正八证论为主。本书1972年经修订后由农业出版社再版发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