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俄瑷珲条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俄瑷珲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

沙皇俄国以武力强迫清政府在其单方面拟定的条约上签字的不平等条约。早在17世纪中叶,沙俄就曾把侵略魔爪伸入中国黑龙江流域,但遭到中国军民的狠狠打击。1689年,中俄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了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并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之后,沙俄一直贼心不死,从19世纪40年代起,极力向黑龙江扩展势力,蚕食中国领土。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8年2月,沙俄与英法美勾结在一起,共同向清政府提出领土要求。同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大沽口炮台,威胁北京。沙俄借此机会,出动军队和炮舰直逼瑷珲城,强迫清政府在其单方面拟定的条约上签字。中俄《瑷珲条约》共三条,主要内容是:强迫中国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把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两国共管。《瑷珲条约》文字极短,却使中国失去了大片领土,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可见沙皇俄国实际上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取赃物最多的一个强盗。

☚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

中俄瑷珲条约

即《中俄瑷珲和约》。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直逼天津,威胁北京,穆拉维约夫率兵舰进攻瑗珲,强迫清朝驻黑龙江将军奕山进行谈判,制造各种借口,企图吞并中国大片领土。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1858年5月28日),奕山与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瑷珲(今瑷珲县)签订。共三条:其主要内容: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共计60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割给俄国,规定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以南至豁尔莫勒津屯地区(即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人,仍在原地“永远居住”,由中国官员管辖,俄国人“不得侵犯”;把乌苏里江以东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瑷珲条约》签订,使中国领土完整遭受破坏,自主权丧失。

中俄瑷珲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47年,沙皇任命穆拉维约夫为东西伯利亚总督,对中国黑龙江流域开始了有计划的扩张活动。1850年占据庙街,以后又占据黑龙江口阔吞屯,并设立哨所。1854—1856年,穆拉维约夫率军武装强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1858年5月23日,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之机,穆拉维约夫亲率舰至瑷珲 (今黑龙江瑷珲),同黑龙江将军奕山谈判,以联合英国对华作战相威胁,晚间,出动军舰在黑龙江上放枪开炮,制造战争恐怖,5月28日,奕山被迫签订 《瑷珲条约》。条约规定:一,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割让给沙俄,二,精奇里江以南至豁尔莫勒津屯仍准中国居民永远居住,归中国政府管辖,俄国“不得侵犯”,三,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领土由中俄“共管”,四,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最初,清政府拒绝批准这一条约,但在1860年沙俄诱逼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时被迫承认。

中俄瑷珲条约

156 中俄瑷珲条约

亦称《瑷珲城和约》。1858年5月28日,在瑷珲城签订。全文共3条。主要内容是:俄国占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乌苏里江以东直到海边的约4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中俄共管;俄国享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的航行权;准许俄国商人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一带自由贸易。

☚ 中西永遵和约诏   中俄天津条约 ☛
中俄瑷珲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Zhong e aihui tiaoyue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初,沙俄乘英法联军北犯天津之际,在中国东北边境陆续集结大量军队。5月22日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率军舰直抵瑷珲,约黑龙江将军奕山谈判界务。谈判中穆提出扩张领土要求,遭奕山拒绝。俄舰开枪放炮,以武力威胁。28日在俄方胁迫下,奕山被迫签约。内容共3条:
❶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仅江东精奇里江以南至豁尔莫勒津屯的小片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仍准原居之中国人居住,归中国政府管理;
❷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吉林省全部海岸线及海参崴划为中俄“共管”;
❸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舶航行,两国人可在这两条江及松花江一带贸易。清政府没有批准《瑷珲条约》,当即处分了奕山,直到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方承认。该约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为沙俄向太平洋扩张、进一步侵略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 辛酉政变   中英天津条约 ☛
中俄瑷珲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Zhonge aihui tiaoyue

1858年(咸丰八年) 5月28日,沙俄乘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威胁北京之际,用武力迫使清黑龙江将军奕山订立的不平等条约。由奕山与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瑷珲(今爱辉县爱辉乡)签订。《瑷珲条约》共三条:
❶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只有“黑龙江左岸,由精奇里河以南至豁尔莫勒津屯”(江东六十四屯地区)的中国人,照旧在原地“永远居住”,仍由中国官员管理。俄国人不得侵犯。
❷原属中国的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中、俄“两国共管之地”。
❸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瑷珲条约》是奕山擅自签订的,清政府曾向俄方表示,该约完全无效。直到1860年,沙俄利用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的时机进行威逼,清政府才被迫认可了《瑷珲条约》。

☚ 马神甫事件   中俄天津条约 ☛

中俄瑷珲条约

即《中俄瑷珲和约》。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1858年5月28日),奕山与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瑷珲签订,共3条。其主要内容: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共计60万平方千米中国领土,割给俄国;把乌苏里江以东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瑷珲条约》签订,使中国领土完整遭受破坏, 自主权丧失。

中俄瑷珲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

沙俄用武力强迫清政府地方官员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5月,当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威胁北京时,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带兵到瑷珲(今黑龙江省爱辉)城进行武力威胁,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中俄瑷珲和约》,主要内容是: 一、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但江东六十四屯地区仍为中国人“永远居住”,由中国官员管理,俄国“不得侵犯”; 二、乌苏里江以东原属中国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为中俄两国“共管”; 三、俄国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上享有航行权,允许俄商在上述三江一带自由贸易。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严重损害。

☚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

中俄瑷珲条约

沙俄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即《中俄瑷珲和约》,习称《瑷珲条约》。清咸丰八年(1858),黑龙江将军奕山与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瑷珲(今黑龙江省爱辉)签订。康熙二十八年(1689)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只暂时制止了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进一步侵略,但其侵占中国领土的野心未变。道光二十七年(1847),沙俄任命扩张主义分子穆拉维约夫为东西伯利亚总督,在沙皇政府授意下,积极准备侵吞中国领土,从1854年夏至1857年夏,连续四次武装入侵黑龙江流域,整个黑龙江以北地区已经被其占领。咸丰七年十二月末,英、法侵略军攻占广州,接着进攻天津,威胁北京,沙俄乘机诱迫清政府签订已被其占领的割地条约。奕山在沙俄武力威胁和恫吓下,只对俄方提出的方案作了小的修改,于五月八日在条约上签字。共3条。主要内容: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中国领土割予俄国;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今结雅河)以南中国满族人等聚居的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中国方面有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规定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为中俄共管。沙俄通过此条约,从中国割去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为吞并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规定了过渡步骤。

中俄瑷珲条约

即《中俄瑷珲城和约》。清代沙俄武力强迫中国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清咸丰八年(1858)四月十日,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趁英法联军进攻中国、中国东北边防空虚之机,率领200多人,在两艘炮艇护送下,到达瑷珲。在沙俄武力威胁下,奕山不顾《尼布楚条约》的明确规定,和清政府的历次指示,被迫擅自于四月十六日与穆拉维约夫在瑷珲(今黑龙江爱辉县爱辉乡)签订《瑷珲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割归俄国,只有精奇里江以南至豁尔莫勒津屯的地区,即江东六十四屯地区的中国人,仍在原地“永远居住”,由中国官员管辖,俄国人“不得侵犯”;乌苏里江以东至大海的中国领土作为中俄“共管”。据此条约,沙俄割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原属中国的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中俄“共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该约使中国领土完整与主权蒙受重大损害,清政府拒绝批准,至咸丰十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始予认可。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