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俄尼布楚条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俄尼布楚条约》

 即《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黑龙江界约》。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 9月,清政府与沙俄政府在尼布楚(今苏联涅尔琴斯克)签订,为中俄第一个界约。条约有满、汉、蒙、俄、拉丁五种文本。条约规定:中俄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纳河,即鞑靼语所称乌伦穆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沿格尔必齐河发源处之大兴安岭(即外兴安岭),此岭直达于海,亦为两国之界: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又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亦为两国之界:河以南诸地,尽属中国;河以北诸地,尽属俄国。乌第河及外兴安岭之间的地方暂定存放另议。条约自签定之日起生效。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可过界往来,许其互市。条约明确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这是中国和俄国在平等基础上签订的一个平等界约,沙俄同意撤回入侵雅克萨的军队;清朝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一带地区让给俄国。条约维持了百余年,为沙俄所破坏。
中俄尼布楚条约

中俄尼布楚条约

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十七世纪中叶,沙俄为中国东北地区的富庶所吸引,开始向我黑龙江流域扩张,先后在黑龙江北岸与外兴安岭修建了鸦克萨城和尼布楚(涅尔琴斯克)城,并侵入呼尔喀、索伦等部。清军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多次打击了侵略者,但顽敌驱之又来。1686年7月清军同沙俄军队在雅克城下激战,侵略军头子被击毙,雅克城指日可下。沙俄政府见武力难以得逞的情况下,终于接受清政府关于通过谈判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的建议。1689年9月7日,双方在尼布楚签订了条约,称《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中俄边界以外兴安岭、喀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为界,岭北属沙俄,岭南属中国,河北属沙俄,河南属中国;平毁沙俄非法修建的雅克萨城,迁俄人出境;中方允许把贝加尔湖以东到尼布楚一带原属中国的土地让给俄国;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是中国的内河。另外,条约对越界、双方侨民的处置以及贸易等项,都作了具体规定。该条约的签订,在法律上肯定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肯定了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阻遏了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野心。

☚ 联合国环发大会   中英南京条约 ☛

中俄尼布楚条约

清朝初期,中俄签订的第一个界约。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1689年9月7日),清政府与沙俄政府在尼布楚(今苏联涅尔琴斯克)签订。条约正式文本为拉丁文本,另有满文本与俄文本。条约共计六条,包括中俄东段边界的划分,越界侵略和逃人的处理,中俄往来贸易的规定等。条约规定:中俄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为界,再由格尔必齐河源顺外兴安岭往东至海,岭南属中国,岭北属俄国;乌第河和外兴安岭之间地方暂定存放另议。又规定自条约签订之日起,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可过界来往,并许其贸易互市。

中俄尼布楚条约

中俄签订的第一界约。《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侵占雅克萨、尼布楚等地。清政府派军抗击沙俄,俄军伤亡惨重,表示愿意停战求和。康熙二十八年(1689) 8月,清政府代表索额图和俄国全权大臣戈洛夫开始谈判。9月7日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该条约规定:一,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岭北属俄国,岭南属中国;河西属俄国,河东属中国;二,拆毁雅克萨城,俄国军队撤回本国;三,外兴安岭和乌第河之间的地区为待议区;四,严禁彼此越界,五、两国永远和好和互相进行贸易。该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东,外兴安岭直到鄂霍次克海以南的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这个平等的边界条约维持百余年,至鸦片战争后被沙俄所破坏。

中俄尼布楚条约

147 中俄尼布楚条约

亦称《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或《黑龙江界约》。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在尼布楚(前苏联涅尔琴斯克)签订。全文共6款。主要内容是:中俄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为界,再由格尔必齐河河源顺外兴安岭往东至海,岭南属中国,岭北属俄国;乌第河和外兴安岭之间地域暂定存放待另议; 自条约签订之日起,两国人民可持护照过界来往,并许其贸易互市。

☚ 条约及其他   中英南京条约 ☛

中俄尼布楚条约

清政府与沙俄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边境条约。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九月签于尼布楚(今苏联涅尔琴斯克)。规定中俄东段边界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及外兴安岭至海为界,岭河以南属中国,岭河以北属俄国。并规定双方持有护照者可过界往来,贸易互市。

中俄尼布楚条约

亦称《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 《黑龙江界约》。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九月七日清政府首席代表索额图与俄国全权大臣戈洛文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共6条。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正式缔结的第一个界约。

中俄尼布楚条约zhong e ni bu chu tiao yue

Sino-Russian Treaty of Nipchu (1689)

《中俄尼布楚条约》

Sino-Russian Treaty of Nipchu(1689年)

中俄尼布楚条约

中俄签订的第一个界约。即《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亦称《黑龙江界约》,习称《尼布楚条约》。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政府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与沙俄首席全权大使戈洛文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自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清崇德八年)起,沙俄殖民者乘中国明、清王朝易鼎局势动乱之机,积极向黑龙江流域扩张,掠夺、烧杀我达斡尔等族人民。清政府初欲通过外交途径求得解决,但多次努力均无成效,沙俄侵略者有进无退,清遂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行自卫反击,收复雅克萨城,迫使沙俄接受和谈。经过俄方代表多次讨价还价,索额图根据康熙帝的最后划界方案作出让步,被俄方接受,于九月七日签订此条约。凡6款。主要内容:规定中俄东段边境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为界,再由格尔必齐河发源处顺石大兴安岭(即外兴安岭)东至于海,亦为两国之界,岭南属中国,岭北属俄国;介于外兴安岭和乌第河之间的土地及川流如何划分,待日后查明再议;自条约签订之日起,两国人民凡持有护照者,可过界往来,并许其贸易互市。该条约从法律上明确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中国收复了被沙俄侵占的一部分领土,制止了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进一步侵略扩张。

中俄尼布楚条约

即《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黑龙江界约》。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政府派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为代表,与俄国代表戈洛文等在尼布楚(今涅尔琴斯克)举行边境谈判。在谈判中,索额图严正驳斥了俄方以黑龙江为界的侵略要求。后在中方作出重大让步的情况下,双方达成协议,签订了条约。条约共六条,明确规定以额尔必齐河、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两国的分界线,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条约在领土和贸易方面也同时满足了俄国的要求。条约的正式文本是拉丁文本,另有满文本和俄文本。 《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通过平等协商议定的第一个边境条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