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根据中俄《北京条约》规定中俄西段边界的条款,强迫清政府订立的界约。同治元年(1862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主持召开“特别会议”,专门讨论划界方案,并指出在谈判中能一丝不苟地执行中俄《北京条约》规定,强迫清政府接受俄国划界方案。同治三年九月七日(1864年10月7日)清钦差勘办西北界事宜大臣明谊等与沙俄钦差分界全权大臣扎哈罗夫等,在塔尔巴哈台(今塔城)签订此界约。共十条,具体规定了中俄西段边界。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又割占了中国西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南北四十四万平方公里中国大片领土。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64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10月7日,在塔城签订。全文共10款。主要内容是:具体划定了自沙宾达巴哈山口(前苏联境内)起,到浩罕边界为止的边界。俄国占领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包括斋桑湖、特穆尔图淖尔等广大地区,总面积达44万多平方公里中国领土被俄国割占。 ☚ 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伊犁条约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强迫清政府接受《北京条约》中规定中俄西段未定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1864年10月7日于塔城签订。沙俄以欺骗和武力威迫等手段通过此约,侵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约44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10月7日,沙俄强迫清政府在塔乐巴哈台(今塔城)签订的一个不平等的勘界议定书。1862年,沙俄以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为“依据”,强迫清政府与之在塔城举行“划分”西界“谈判”。在谈判过程中,沙俄不仅用武力对伊犁西北地区的中国哨所进行袭击,还通过谈判代表蛮横无理地要求清政府承认沙俄单方面提出的勘分边界“议定书”和地图。在沙俄武力威逼和强权外交压力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条约共10款。它具体划定了中、俄西段边界,即自沙宾达巴哈山口起到浩罕边界为止的边界,沙俄割占了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南北约44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根据中俄《北京条约》关于中俄西段边界走向的条款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界约。1864年10月7日在新疆塔城签订,共10条。它具体划定了自沙宾达巴哈山口起,到浩罕为止的边界。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割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南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祺祥政变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Tahcheng Protocol on the Delimitation of Sino-Russian Boundary(1864年)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关于中俄西段边界走向的不平等条约。1864年10月7日(清同治三年九月初七),清朝钦差勘办西北界事宜大臣、定边左副将军明谊和俄国钦差大臣、驻伊犁总领事扎哈罗夫(一译杂哈劳)等在塔尔巴哈台签订。条约共10款。具体划定自沙宾达巴哈山(今在前苏联境内),到浩罕边界为止的中俄边界。规定,凡划入俄国之卡伦,在界牌、鄂博建立后一个月内挪移完毕,并确定了人随地归原则。该条约是对1860年(咸丰十年)《中俄北京条约》中两国西段未定边界走向原则规定的具体化。通过条约,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湖南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根据中俄《北京条约》关于中俄西段边界走向的条款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强占中国西部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清同治三年(1864年10月7日)签订,共十条。具体划分了中俄两国自沙宾达巴哈至“浩罕边界”为止的共同边界,同时规定建立界牌、挪移卡伦和民庄。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及具体勘界议定书,沙俄割占了中国西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湖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大片领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