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书zhōng shū

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白居易《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中书

中书zhōnɡshū

━━ “中书君”之省。毛笔的别称。《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早拜中书事祖龙,江淹亲向梦中逢。”参见“中书君”条。

☚ 戈铓   水墨 ☛
中书

中书

官名。魏晋起朝廷设中书省,总管国家政事,省中设中书舍人五人,分掌事务。唐中书省(也叫右省)设置令、侍郎、舍人等官,中书令实为宰相之职。宋沿用,以右仆射(宰相职)兼任中书令,下设中书舍人主管吏、户、礼、兵、刑、工六房,承办文书、诏令等。明初仍以中书省统六部,但不设中书令,而由中书省左右宰相掌政,阁中置中书科舍人二十人,负责缮写文告、命令等事。洪武十三年(1380)废中书省,权归六部。小说第十回梁中书,任职于大名府(今河北),作为地方官,似与中央机构的“中书”不相合。

☚ 大理寺正   广南镇守 ☛
中书0709笔。客话。江西瑞金〖〗。

中书

(一) 官名。
❶中书令的省称。汉设中书令,掌宣传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有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望之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隋唐时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宋史·叶清臣传》:“陛下欲息奔竞,此系中书。若宰相裁抑奔竞之流,则风俗淳厚,人知止足。”
❷中书舍人的省称。隋唐时为中书省的属官。明清时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
(二) 官署名。唐代的中书省,宋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宋叶梦得《石林诗话》中:“文潞公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荆公行至题下。”

古代名物 > 文具類 > 筆部 > 異稱 > 中書君 > 中書
中書  zhōngshū

“中書君”之省稱。

中书zhōng shū

〖名词〗
官名。掌撰拟、记载、翻译、缮写等(1)。《送天台陈庭学序》: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凭中书左司掾的官职,屡次跟从大将向北征讨。

中书

中书

官名。清代置。掌撰拟诏命、翻译等事。内阁属官。《清史稿·职官志一》: “内阁: ……中书 (正七品),满洲70人,蒙古16人,汉军8人……中书,掌撰拟、翻译。”

☚ 中涓   中更 ☛

中书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酩腮”。掌全国政务,属上司。用50两银印。长官为中书令或中书相,用20两铜包银印,或15两铜印。西夏文《官阶封号表》和《天盛律令》载中书位有六大:中书智足、业全、习办、义观、副、同。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职。天盛年间(1149—1169)有6承旨、7都案、43案头。

中书zhōng shū

 1、中书谒者令或中谒者令的简称。官名,为中书谒者令或中谒者令的简称,武帝始置,掌图书秘记章奏等事。成帝建始四年更名中书谒者令为中谒者令(见《汉书·百官公卿表》)。《晋书·职官志·列曹尚书》:"及武帝游宴后庭,始用宦者主中书,以司马迁为之,中间遂罢其官,以为中书之职......掌图书秘记章奏之事。"《后汉书·侯霸传》:"族父渊,以宦者有辩才,任职元帝时,佐石显等领中书,号曰大常侍。" 2、中书省或中书门下省的简称。中书省,官署名,魏晋始置,掌国家机密、出纳帝命、会记时事、典作文章。南朝宋齐梁陈皆置,梁代中书省掌出纳帝命,北齐掌司王言及司进御之音乐。隋称内史省。唐代中书省掌佐天子执大政,总判省事;侍郎为副。宋代与唐同,掌佐天子议大政、传宣帝命。元代废三省制,中书省为最高国务机关,掌领百官,会决庶务。中书令下设左右丞相,皆正一品,掌"统六官,率百司";平章政事四员,"从一品,掌机务,贰丞相。"明初置中书省,后废。见《通典·职官三·中书省》、《隋书·百官上、中、下》、《新唐书·百官二·中书省》、《宋史·职官一·中书省》、《元史·百官一·中书令》。中书门下省,宋置,又分内外二省,内省设于禁中朝堂之西,为宰相治事之所。外省设于宫禁之外,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地方。外省又称后省。 3、中书典校的省称。三国吴置,掌察官府州郡文书。 4、中书省官吏的省称。南北朝时多指中书侍郎和中书舍人,明朝指中书舍人。 5、官名,清朝在内阁设中书一百二十四人,满族七十人,蒙古族十六人,汉军八人,汉族三十人,分别在内阁诸房处任职,掌撰拟、缮写、记档、翻译等。

中书

中书省的省称。

中书

〈名〉官名。
(1) 中书令的省称,宋时指宰相。
《金》十: 他原是大名府梁~妾,晚嫁花家子虚,带了一分好钱来。
(2) 中书舍人的省称,明清时掌管撰拟、缮写之事。
《醒》十八: 待姑娘今日过了门,我明日就与你姑爷纳一个~。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5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