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丧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丧礼sānglǐ有关丧事的礼节 丧礼sāng lǐ有关丧事的礼节、排场:(贾珍)趁便就说要与贾蓉蠲个前程的话。戴权会意,因笑道,“想是为~风光些?”(十三·276)贾琏忙进去找凤姐,要银子治办棺椁~。(六九·1696) 丧礼 丧礼凶礼 另见:丧事 跪拜 悼词 ☚ 祭礼 典礼 ☛ 丧礼 丧礼葬礼俗称“白事”。从老人溘然长逝的那一刻起。丧礼仪式便算开始。在关中农村,过去人死后,最初,亲人除了号啕大哭外,手拿一个瓦盆一张纸,敲着瓦盆走到门外,烧了纸,这叫送终。送终后,再将瓦盆拿回来,放置在死者脚前,名日“孝盆”,在里面烧纸,给冥间的亲人“送钱”,然后将尸体安放妥当,差人向死者的娘家、舅家报丧。待亲戚子女到齐后,举行入殓仪式:先给死者剃头、洗身,然后再穿寿衣,往舌头下压一小硬币,最后穿鞋戴帽,放进棺材。入殓后在家搭一灵棚,设一香案,摆上水果、礼馍之类的供品,点一盏长明灯,白天晚上由死者家属守灵。守灵多为死者的子女,身穿白孝衣,头戴白孝帽,腰里系一根粗麻丝,手握丧棒(用大拇指粗的柳木做成,上缠白纸)。凡见有前来吊丧的不论生熟都要磕头,以表感谢。在出殡的前一天晚上,死者亲属要请来乐班演唱秦腔,或者表演木偶戏,有的演电影,亲友送的挽账,悬于灵堂之上,孝子按辈分大小,分跪灵堂左、右两侧,女眷则围坐在灵枢的后侧,吹鼓手吹起唢呐,声声悲伤凄楚催人泪下。唢呐声中,孝子按次向死者献酒,行跪拜礼。翌日凌晨,开始出殡。一般由阴阳先生主持。随着一声“起”,悲壮的唢呐声起,哭声连天。24人抬着棺木起身。前边是白纸做的“白鹤”,“引魂幡”引路,两边24杆纸幡及花圈花篮。后边吹鼓手引导,孝子扯起一丈多长的白幛,牵引棺木徐徐前进。棺木周围是女孝子,手把棺木放声唱哭,按照一定的“哭丧调”诉说对死者的思念。全村人都来送殡,在大路上燃起大火。到了坟地,棺木绕坟三周,然后放在墓前,孝子施礼送入墓穴。之后填土起坟冢,丧礼结束。 ☚ 陕南“亮针线”、“认大小” 西安古文化艺术节 ☛ 丧礼 丧礼处理死者殓殡奠馔和拜踊哭泣的礼节。为古代“五礼”之凶礼。《礼记·曲礼下》:“居丧,未葬,读丧礼。”孔颖达疏:“丧礼,谓朝夕奠下室,朔望奠殡宫及葬等礼也。”在周代,丧礼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礼仪,据《仪礼》记载,其主要程序是:初终、属纩、复、楔齿、缀足、奠帷堂、赴君、吊襚、为铭、沐浴、饭含、小敛、大敛、殡、奠祭、成服、朝夕哭奠、筮宅兆、视椁、视器、卜葬日、柩车赴圹、窆柩、祭后土、反哭、虞祭、卒哭祭、小祥祭、大祥祭、禫祭等,三年丧服期满,还要举行除服仪式。至此,丧葬仪式的程序才告完成。这些丧葬仪节后世一直沿袭,《开元礼》记载了唐代丧葬礼仪;司马光《书仪》记载了北宋丧葬礼仪;朱熹《家礼》记载了南宋的丧葬礼仪;《明会要》记载了明代的丧葬礼仪。历代丧葬仪节虽有增减损益,但均源自于先秦 《仪礼》,内容大同小异。 ☚ 丧主 丧杖 ☛ 丧礼中国古代的一种礼仪,称凶礼,为五札之一。包括祭奠、安葬等礼节仪式。 丧礼funeral gift 丧礼obsequies;funeral 丧礼关于丧葬的礼仪。《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礼记·曲礼下》:“居丧未葬,读丧礼。”孔颖达疏:“丧礼,谓朝夕奠下室、朔望奠殡宫、及葬等礼也。”丧葬礼仪可以分为丧礼和葬礼两个部分。仅就丧礼而言,一般包括初终、招魂、沐浴、饮含、小敛、大敛、发丧受吊、护丧、哭丧等仪程。参加丧礼的亲属或下属须穿丧服,依其等级以及与死者的关系程度而有所谓斩衰服、齐衰服、大功服、小功服、缌麻服等。有关的家族成员要居丧守孝,居丧期间,对于饮食、居处、哭泣、容体、言语、服饰等,均须按定规行事。居丧时间最重者为3年,《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