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严独鹤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严独鹤1889—1968浙江桐乡人 严独鹤
严独鹤
严独鹤 严独鹤1889—1968小说家、文学编辑。名桢,字子材,别号槟芳馆主,笔名独鹤。浙江桐乡人。早年毕业于广东方言馆,在上海中华书局供职,从事文学、新闻工作。1914年起在上海《新闻报》执编30年,历任编辑、《快活林》副刊主编、副总编辑。同时一度兼任世界书局杂志部总编,主编鸳鸯蝴蝶派刊物《红杂志》和《红玫瑰》等。20世纪20年代起在编辑之余也撰写小说。抗战初期,在上海沦陷区拒绝为敌伪写作,毅然辞去《新闻报》编务,改而从事教育,保持民族气节。抗战胜利后返回《新闻报》工作。著有长篇小说《人海梦》《独鹤小说集》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新闻图书馆主任、上海图书馆副馆长、解放日报社顾问等职。“文化大革命”中遭残酷迫害,含恨去世。 ☚ 徐枕亚 李定夷 ☛ 严独鹤 严独鹤1989.10.3—1968.8.26原名严桢。字子材。号知我、槟芳馆主。笔名有独鹤、老卒等。浙江桐乡人。早年肄业于上海制造局兵工学校附属小学,后入广方言馆。毕业后长期从事文学、新闻工作。先在上海《中华书局》任职,1914年起入上海《新闻报》,历任编辑、副刊主编、副总编辑等职达三十年之久。在主编《新闻报》文艺副刊《快活林》(后改为《新园林》)时,每日撰文一篇,反映市民阶层的情绪和要求,受到群众欢迎。同时,还曾兼任世界书局杂志部总编,主编《红》、《红玫瑰》等刊物。抗战爆发后辞职,创办大经中学,自任校长,后因不堪日伪胁迫挟持,愤而将学校解散。抗战胜利后,重返《新闻报》,继续撰文抨击时弊,暴露社会黑暗。结集出版《独鹤小说集》,创作长篇小说《人海梦》。建国后,历任上海新闻图书馆馆长、上海图书馆副馆长、《解放日报》社顾问、上海市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政协全国委员等职。 ☚ 严良才 杨朔 ☛ 严独鹤 193 严独鹤1888—1968著名编辑、作家。原名桢,又名子材,别署知我。原籍浙江桐乡,生于上海。清末秀才,1913年任上海中华书局英文部编译员。次年入《新闻报》长期主编副刊《快活林》、《新园林》,兼写社评、文艺小品和连载小说,以此闻名。他办副刊的编辑方针是:新旧折中,雅俗共赏,不事攻讦,不涉秽亵。后任该报副总编辑,被推为上海新闻记者公会监事。抗战后,任上海文艺协会理事。解放后,任上海新闻图书馆、报刊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副馆长,曾任全国政协委员。 ☚ 张季鸾 胡政之 ☛ 严独鹤 严独鹤1888—1968鸳鸯蝴蝶派作家的代表之一,上海报界早期著名报人。原名桢,又名子材,别号知我,也署槟芳馆主,笔名独鹤。生于上海,原籍浙江桐乡。出身于职员家庭,1904年就学于上海广方言馆,考中秀才。1908年起,先后在上海、江西任小学和中学教员。1913年,在上海任中华书局英文部编译员。1914年进《新闻报》,主编刚创办的副刊《快活林》和后来的《新园林》,为《新闻报》工作达30年之久。每天为副刊写一篇短文,并率先以文言与白话相结合的体裁写文章。他写的杂文讽刺尖锐,很有影响,他主编副刊的方针为:“新旧折中、雅俗共赏、不事攻讦、不涉秽亵”。后被提升为该报副总编辑,并被推为“上海新闻学会”监事。抗日战争前,《新闻报》办了夜报、副刊“夜声”,他兼主编职务。后来和洪深、陆澹安等在上海开办电影讲习班,创办过大经中学,自兼校长。抗日战争后,任上海新闻图书馆报刊图书馆副馆长。1958年10月起,任上海图书馆副馆长,曾任全国第三、四届政协委员、上海市第一至五届人民代表、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1968年8月含冤而死。1978年12月获得平反昭雪。著有《严独鹤小说集》 ☚ 严问天 述报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